不支持Flash

原文庆 他是中国的武术王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06:57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原文庆他是中国的武术王子
原文庆

原文庆他是中国的武术王子
布秉全

    原文庆,1966年出生,山西长治人,中国武术七段。

  1982年,原文庆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获得了第一枚金牌。从此之后,连续三届全运会、两届亚运会、两届世界锦标赛的武术冠军,都被他一一囊括……他获得的奖牌是山西省体育界有史以来获奖牌总数的1/6,其中金牌78枚。   

  4月10日,省武术馆,记者见到有“武术王子”之称的原文庆。

  辉煌再现

  他带伤夺取金牌

  1994年广岛亚运会,日本法律规定,钢制品不得入境。顺手的钢刀不得已改成了铝刀,在北京集训时,他怎么也适应不了一抖手哗哗乱颤的小片刀。一天,手中铝刀因抖幅太大,削下肘部一片肉。半个月后,肉还往下掉。“拿绷带一绑,我就上了赛场。”那年,原文庆带伤再次夺金。

  铝刀致伤后,原文庆带伤来到广岛。比赛前夕,中国的武术代表团到日本进行推广和宣传。当天晚上,原文庆的表演获得了满堂彩。第二天一大早,原文庆刚一出门,一位韩国人就拦在了他面前要和他比试。对方1.80米的个头,长得膀大腰圆。他靠近这位同道中人,突然一发力,1.80米的个头就被他掀翻在地。这位韩国人领教了中国功夫的厉害。

  2004年,原文庆办起了原文庆文武学校。采访前夕,他的学生们刚获佳绩:第二届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上,8名学生夺得23枚金牌。“学校现有学生两百人,我的目标是两千人。”原文庆说。

  绝招出击

  爆发力很重要

  谈及绝招时,作为一名竞技武术队员的原文庆认为,精、气、神最重要,“它是习武之人的根本。中国功夫讲究的是爆发力,用巧劲,眼明手快,发力到位。否则,再强的绝招也没威力。”

   布秉全 轻轻一掌将挑战者击出五六米远

  布秉全,62岁,中国武术七段。布秉全是形意拳名家布学宽第九子,人称“九爷”,现任布氏形意拳协会会长。布秉全习武、学习、工作齐头并进,形意拳功夫练得炉火纯青。退休后,他一头扎入武术研究之中,获得不菲成就,著作等身,是位学者型的武林高人。   

  4月10日,记者来到太谷县城北砖道巷,布秉全宅门上书“尚贤居”,院子是标准的

四合院,古色古香的院内,一方看似平常的石碑却是道光年间的。

  布秉全含笑迎客,一副大眼镜遮住半个脸,风度儒雅,书生意气,怎么看也不像武林人士。“我是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下练拳的”,布秉全称自己的习武有着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意境,真正体味到了形意拳野性的张扬。

  “我是父亲的老生子,他70岁才有了我,我的体质不好,父亲从未强迫我练拳。”小时候经常晕车,父亲建议他多练“八卦掌”。说着,他起身离座,在地上绕开了,左右旋转,脚步敏捷。这种重在平衡的功夫练了一个月后,晕车的毛病再未发生。

  这件小事,令布秉全感受到了武术的神奇,开始走近武术。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下习武,武术练得不错,学习也好,18岁时,他考入山西大学外语系。

  辉煌再现

  一掌击飞日本记者

  2003年,布秉全受日本株式会社《武术》杂志邀请,赴日讲授布氏形意拳。席间,布秉全边讲边演练,一一分析要领。“动作小,冷酷无情,没什么了不起”,《武术》一刊记者最初这样下了定义,不少人跃跃欲试。一位男记者上前与布秉全交手。“说是请教,但他带着些不以为然”,布秉全使出形意拳中的基本招式,一掌直抵其胸,再向前半步,轻喊一声“走”,那日本记者顿时弹飞出去五六米远。事后,这位记者在文章中写道:刚一交手,立即感到从他手掌中透过来一股柔软而厚重的力量,在这一瞬间,记者体内的能量就被全部夺去了似的。接下来,布老师示范变化,记者一下子就崩溃,失去了重心,来不及还手已被弹飞出去。

  绝招出击

  大家无所谓绝招

  “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是武术永恒的魅力。只继承无变化成不了真正的高手。”基于这样的观点,布秉全在退休后,开始钻研形意拳,出书立著,甚至将形意拳与

太极拳相结合,编出一套形意太极拳。

  对待武术,布秉全本着自己的“三不原则”:不表演,不比赛,不裁判。“武术不是单纯的拳脚,它是文化,是艺术。”布秉全用抱拳礼讲解了这样的道理:推手前行抱拳礼,这就是中国人群体意识的体现。中国人喜爱抱团,相信人多力量大。但更加崇尚以文治国,因此行抱拳礼时,右手为拳,左手为掌,掌在上,拳在下,意即武在下,文在上。

  谈到绝招,布秉全笑了,“其实真正的大家无所谓绝招”。“有人敢于挑战的高手,称不上大家;真正的大家是无人敢于挑战。”谈及父亲,布秉全说,日本人占领太谷前,孔祥熙将铭贤书院转至四川,留下布学宽带人护院。日本人无人前往骚扰,“家父的武林声望令他们放弃了造次的念头。”

  “他老人家少与人推手,偶然为之,点到为止,维护着对手的尊严”,能说这不是一代武林高人的绝招吗?

  □记者手记

  中国武术不能只靠民间传承

  寻访了5位武林高手,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武术未来的担忧:竞技与传统,应当并重,不能偏废!

  当人类走过冷兵器时代,武术走出了战场,强身健体的功效越来越强。“武术与竞技相结合,就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谈及对我国不重视民间武术的传承与保护时,张希贵流露出这样的担忧,他认为,“这样走下去,越来越多的拳种无人问及,传统武术面临失传。”

  “武术发源于中国,属于全世界!让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仅仅靠民间武林人士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国家参与,传承,弘扬。”面对记者,张希贵说出了自己的期望,其实,这也是很多武林人士的期望。

  本报记者康景琳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8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