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山洞百米下发现5000年冰瀑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1:51 城市晚报
长春山洞百米下发现5000年冰瀑布(图)
冰瀑布

长春山洞百米下发现5000年冰瀑布(图)
洞口藏在巨石下

长春山洞百米下发现5000年冰瀑布(图)
洞内取出的岩石、冰、植物样本

  长春市双阳区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大砬子山内发现年代久远的“冰瀑布”,这个“冰瀑布”的发现被专家认为国内外罕见,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现,“冰瀑布”的发现科学价值高于旅游价值,建议不能盲目开发。对于是否开发“冰瀑布”的问题,双阳区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冰瀑布”暂时不会开发,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这个资源。4月17日,公园方面已封堵了“冰瀑布”的入口。

  20世纪末被发现 “冰洞”未被重视

  在长春市双阳区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内海拔711米的大砬子山的北坡半山腰,有个被当地人称为“石缸”的冰洞,近日,因发现洞口之下100米之内有大面积罕见的“冰瀑布”,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此前,双阳很多人并不知道大砬子山还有个“石缸”,只知道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里有溶洞、钟乳石等景观,曾吸引众多游人前往。虽然大砬子山下居住的村民知道半山腰有个“石缸”,但很少有人下去看个究竟,有村民为了解洞的深度,曾往里面扔过木头——听声音,以此判断洞很深,但具体多深,洞里什么样还是个谜。经了解,最开始发现“冰洞”大约在20世纪末,是当地村民毛富干活时发现的。据毛富讲,他曾系绳子下去过,当时看到里面有很多冰,之后就上来了。林业部门也曾组织过探险,近年还有韩国探险队员下去过,但上来没有说什么,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山上有5个洞口 众记者欲探“冰洞”

  “冰瀑布”的发现引来多家媒体记者,4月16日下午,记者也来到了公园。为了看看当地人所说的“石缸”什么样,众多记者要求前去看看,公园方面特意安排一位周师傅领路,前往洞口,大砬子山海拔711米,山高坡陡,前往半山腰的洞口没有路径,周师傅在前面带路,一再强调“要小心,山坡很滑”。从山顶往下看,有一种原始森林的感觉,树木林立,厚厚的落叶中不时可见没有融化的积雪,脚下软绵绵的,湿润的山坡随时会让人滑倒,在山坡向半山腰走了有40分钟,来到半山腰,看到那里有一些人在忙碌着,周师傅说:“到了,那些人就在洞口。”

  到了洞口,记者看到,一名同行已系上了安全带,准备下洞,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拉扯着粗粗的绳子,原来,洞里面已下去了一个拿着摄像设备的记者了。洞口不大,只能容一个人,洞口上方立着的石头很大,接近洞口的地方刻着“石缸”两个字,红色的油漆涂抹其上很醒目。

  下得去人的洞口是斜着延伸下去的,在这个洞口的大石头的另一面还有一个略大一点的洞口,是垂直向下的,在20米内的山坡上还有洞口,公园负责人尤振宇介绍,共有5个洞口。这里为什么被当地人称为“石缸”,是因为当地人发现这里洞口很小,里面略大,整体看来就像一个缸的形状,因而得名,并被人刻在石头上。

   /记者探险/身体不由自主地曲折下滑 身体贴到了冰壁上

  天色灰蒙蒙的,半山腰凉风不断袭来,洞口附近人们在焦急等待着,一家电视台记者已下去1个多小时了。公园负责人尤振宇说,为了保证下洞踏查记者的安全,特意买来绳子雇了附近村民,有下洞经验的贾师傅一直在洞下,大约的位置是洞口之下60米处,那里有一个平台,人可以停留,贾师傅辅助记者,在洞下指挥。

  下午3时30分许,另一名电视台记者全副武装被绳子送下洞口,从狭窄的洞口往下去很艰难很缓慢。时间推移着,等了很久,洞下传来喊声,示意往上拽绳子,拽绳子的过程尤为缓慢,洞里的情况很复杂,宽窄不一,上面的人不敢使劲拽绳子,只能试探着往上一点点拉,生怕洞下的人受伤。不停拽绳子又不停放下去。后下去的记者先上来了,出洞口时,他的一句话让上面的人吓了一大跳,他说:“洞下的哥们儿,上着上着滚了下去,估计机器坏了,看我的也坏了,里面有的地方太窄,衣服都弄坏了。”接着听到洞下的喊声,“滚下去的人没事”,大家这才放心。

  天色暗了下来,站在半山腰看四周已有些模糊了,本报摄影记者带着相机,被众人用绳子从洞口顺了下去。一下洞口仿佛是一个大漏斗,上面大下面小,小到只能容一个人的空间了,手臂不能随意活动,只能让绳子支撑着整个身体。下面很黑,慢慢地,听到洞下有人喊,“没事,小心点就行,不用害怕。”听到有人说话,知道自己已到了洞里60米的地方了,说话的是贾师傅,跟贾师傅简单交流之后,绳子继续下滑,身体不由自主曲折下滑,身体贴到冰壁上了,一种冷冰冰的感觉。看到冰很兴奋,但不能做什么动作,已没有空间施展手里的相机,随即,可能是下到很深的地方了,“冰瀑布”有的地方很陡峭,有的地方又是沿着斜坡而下,成45度,也有垂直成90度的,看到一只蝙蝠飞了过去,很快到了底部,又出现几个小洞口,容不进人,空中两个长冰柱悬挂着。明显感觉到空气中很潮湿,出气困难。拽动绳子示意上面开始拽绳子,绳子慢慢被拽上来,到洞口,眼前如洞中一样——黑了。

  在洞下接应记者的贾师傅上来时脚已被冻坏了,他在洞下足足待了5个多小时。

   /专家分析/“冰瀑布”成因推测可能是地表水渗透形成的

  吉大地球科学学部学部长、博士生导师李守义教授介绍,溶洞分两种,一种是水洞,一种是旱洞,大砬子山发现的是旱洞里的“冰瀑布”,已经脱离地下水,地势较高,规模最大、冰体沿斜坡,有一定宽度和长度,仿佛流水的瀑布,所以暂时称之为“冰瀑布”,肯定地说是岩溶地貌第二阶段的产物——落水洞,岩溶地貌而且是在旱洞中出现这种“冰瀑布”,说国内外罕见比较确切。可以说,在我国北方地区还没有发现类似的溶洞内有“冰瀑布”的,在北方是首次发现。

  李守义教授说,这种“冰瀑布”形成时间较长,冰体呈现类似层积岩的一层层形状,有的层面上颜色较深,冰的厚度也不同,最厚的地方达到七八米,最薄的地方有几厘米,从冰体的厚度看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可以用年代久远来形容,如果想要知道确切的形成时间需要科学的手段探测,那里的整体地貌形成于二三亿年前,估计“冰瀑布”的形成在5000年左右。

  关于“冰瀑布”的成因,李守义教授说,由于旱洞脱离浅水层,在半山腰地势很高,降雨量大的时候,地表水通过裂隙渗透到下面,在温度冰点以下的地方形成了冰,这只是成因的一种推测,这种推测可以从洞内有两个冰柱得到佐证,这两个冰柱可能就是两个平行的裂隙所在的位置,地表水渗透下去,在冰点以下形成了冰。如果在现在的位置上继续成冰的话,肯定是雨水渗透形成的。至于“冰瀑布”的成因究竟是什么,靠推测是不行的,是需要科学的进一步研究。

   /部门表态/ 暂时不开发

  大砬子山发现罕见“冰瀑布”,如果开发的话,无疑给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增加了一个旅游观光的景点,但双阳区旅游局赵国强副局长告诉记者,“冰瀑布”暂时不会开发,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这个资源,不能让这个资源遭到破坏,保护好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才能开发。。

  公园负责人尤振宇说,“冰瀑布”有一定开发价值,但开发与不开发都要听上面的。

   /专家建议/科研价值高于旅游价值

  李守义教授首先肯定“冰瀑布”是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的,但他认为“冰瀑布”的科学研究价值更高。在科学方面,这个落水洞为什么会形成大量的冰,冰里有类似层状结构,分界面颜色深浅不一,这些有颜色的物质是什么等等,都需要研究,科学价值很高。

  在北方地区的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发现“冰瀑布”?李守义教授分析说,长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寒冷,“冰瀑布”又是在大砬子山的北坡阴面,植被茂盛,洞口小洞里狭窄,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对流很弱,有利于冰的保存,洞有一定深度,温度可达冰点。因此,“冰瀑布”不能盲目开发,原则是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4月17日,公园方面已把大砬子山“冰瀑布”的入口封堵,公园负责人说,这是为了安全起见,也是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

(徐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