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滑国璋:无望与绝望中完成《七九河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5:46 内蒙古晨报
滑国璋:无望与绝望中完成《七九河开》(图)
作家滑国璋 许江平 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滑国璋火了。是在暮年时刻。64岁。

  火的原因与一本书有关。书名很有意境:《七九河开》。

  此前的作品研讨会上,作家、评论家、新闻媒体记者对这本书发表了相当多的赞誉之辞;而在此后的日子里,滑国璋却向外界表示,这是一次无功利的写作。

  滑国璋,书法家、作家、画家。对于这些头衔,他并不在意。更多时候,更愿意别人称其为隐士、高士、传统文化人。

  与易中天、于丹等人“火”的程度有所不同,滑国璋的迅速“窜红”已经引起学界对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思辩的口水大战。

  没有人能够替代滑国璋遭遇“情变”后经受的孤独、落寞,同样无人能够读懂滑本人真正的快乐。四月的春风,肆意游走塞外街巷。斑驳筒子楼里,一位老人的精神世界正在接受沐浴、洗礼。

  ★泣血“荒唐”言背后的精神挣扎

  好久没有刮胡子,滑国璋穿着随便、无缘名牌。性格使然。刚刚收拾过的书画案头尚显干净。

  双手瘦弱,典型

文化人。四月的一天上午,滑国璋抬眼眺望窗外,屋中小鸟自由歌唱。此时,手机声此起彼伏响起,“又是索要《七九河开》一书的朋友。”面对记者,滑无奈。“已经送不起了。”原因归结为朋友太多。

  《七九河开》出版后,滑每天的议事日程中多了一项工作,回复电话与短信。“电话一般是索书。短信多是朋友的读后感。”

  这样的生活方式,滑此前并未想到。历时三年蛰伏而成的这本书,此前并未想过出版。“仅仅是在一次生病后,实习护士一句这个人有可能丧失记忆后才萌发写作此书。”“目的是想对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作一次精神回顾与旅行。”

  彼时,滑国璋生活和美,一家三口、天伦之乐。对于爱情极度自信。滑本人无法预料的婚变却在此间潜滋疯长,爬格子的快乐忘记了生活的捉弄所带来的痛与悲。三年后的今天想来,滑依然感到不寒而栗。

  婚变出现在写书的过程中,原书名《风过无痕》中许多章节已经写就,包括对前妻近乎完美的文字。

  伤感日子无情出现,打乱了所有写作计划,滑国璋很多“泣血”文字是在无望与绝望中完成。

  《百年孤独》式的“孤独”,在最后的写作日子,一个身患脑梗的老人佝偻着身子,无奈离开住了十多年的筒子楼,移师异地含泪写作。“在自己设置的空中楼阁里,我的世界一片漆黑,灰暗无时不在侵袭内心。”滑的无奈至今难以自制。

  喜读《红楼梦》一书的滑国璋,虽未自称其境遇与曹雪芹相同,但在写成此书后,将其语言一以贯之为“荒唐言”。这样的概括,似乎与千古名著《红楼梦》中那首“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关呢?滑没有解释,但外界普遍认为,滑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该书的精髓。这也是《七九河开》这部文学自传获得巨大声誉的原因之一。

  ★“竹林七贤”式文人的艰难“蜕变”

  1993年普通一天,滑国璋的精神世界有种冲破世俗的愉悦。

  那一天,滑国璋获准退休。时年,滑步入知天命年龄。

  解脱了原单位的枯燥、无聊,滑的人生开始“寄情山水”、“放浪形骸”。

  一个人的精彩。“投入大量精力作画、挥毫泼墨。”退休工资的微薄,此后的日子里,滑与前妻购置了裱画机。目的单纯,仅为改善生活质量。滑本人则将此举概述为“换些酒资、贴补家用。”

  潮起潮落。无情的市场经济,传统文人如何迅速适应?面对这样的命题,滑本人保持了坚守,用其特有的道德底线。“我的圈子不是很广,许多朋友来索画、索字,因着各种缘由,仅收取劳务费,甚至友情相送。”

  滑国璋秀才交情纸半张的处世方式,迅即在圈内奉为美谈。一个重要的细节是,圈内进行文人聚会之际,滑本人常以“武林盟主”身份出现。

  这样的生活方式,滑甚为满意。“二三密友相聚,浊酒清酒相逢,纵谈人生快事。”而这样的行为,成为前妻玩笑中的诟病。滑的退休人生中最重要的场面是,熟识或不熟识的朋友赴其处,总要豪饮。饮后姿态万千,“有的高声大嗓吟诗作赋,有的醉卧床上抑或呕吐地板……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时代在改变。滑忘却了“进取”依然沉浸在自我陶醉。朋友的房子在逐渐变大、变宽,而滑的房子却在变旧、变窄(一个大画桌占据了相当位置)。反差拉大,滑为此想过改变,然而在怯懦的思考中,随后选择了放弃。“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能撑多久,每月千余元的还贷压力,无法让收入很少的前妻承担。”一番自我安慰后,此事作罢。

  物质的相对拮据,滑亦曾不安。但滑是一个能够自己说服自己的人,“还是喜欢这样的平淡生活。”相反,对于一些所谓书画名家的行为,滑充满了鄙薄。“哄抬价格,字画最大限度商品化、铜臭化。人情正在用金钱代替。”

  遭遇婚变后的滑国璋,似乎直到现在才幡然明了生活的某种轨迹。几天前,书桌的一角,用电脑打出了这样的文字:“因单位集资盖房,凡索字画者均按润格精确计价,集资完成后墨宝整捆赠人!”而另一角则有“勿送礼,送礼不影响计价”的滑氏幽默。

  这样的文字,或许从某种程度折射出滑的心理转变。但其本人依然执著的坚称自己是“一个活在精神世界的老人”。

  ★彷徨在爱与痛的边缘

  爱情,成为滑的生命。这一点类似诗人普希金。区别仅在于面对爱情的冲动幅度。

  几天前,滑的重要抉择开始“实施”,悬挂了多年的前妻玉照离开他的视野。“睹物思人”。“崩溃的精神,接受不了太多的打击。”《七九河开》洛阳纸贵。阅者无不动情。籍此,探讨爱情乃至爱情在市场经济之下的坚守话题,成为文人雅士近期热议。“中心话题的确立”一次次触动滑一颗曾经死寂现在驿动的心。甚至悲伤的流行歌曲都会成为落泪的借口。

  彷徨、落寞,一个文人的凄苦与无助。学者曾宪东感慨直言滑国璋为“情痴”,这个中性词语的凝练概括,亦让文化界联想到滑国璋的贾宝玉身份与角色。对于这样的诘问,滑国璋亦承认自己的儿女情长一面。

  一个近期的典型细节则成为滑儿女情长式的例证,一位读者在看过滑的文字深情地发出了如下追问“人与人的错过,与相遇一样不可避免。即便是追逐了,留在身边,那错过却也是要发生的。错过的何止是年龄,何止是岁月,更有青春,青春的情感、冲动、憧憬,人一寸寸体味生命、体味世事的过程,两个人不在一个人生流程中。”

  饱含哲理的追问,成为滑思考并潸然泪下的爱情感悟。在感悟中,滑表达自己的心已死寂,不再寻找近乎完美的爱情。在滑国璋的眼中,真正的爱情是超乎功利,能经得起现实的击打。“而自己爱巢的忽然坍塌,则从另一个角度凸现了画家身份的滑国璋,给自己留下的人生败笔。”

  150天的煎熬,痛不欲生。在失去爱情的日子里滑国璋做过种种幻想与猜想,甚至在其书中设想过死亡时刻的描述。而让人痛感造化弄人的另一细节则是,书的结尾处,滑依然对前妻发出呼喊,那声音似乎在传达一首流行歌曲的道白“回来吧,我依然爱你,可所有的语言却又显得那么无力,我又想干脆的把你忘记,可是我不能欺骗自己。”滑的一位忠实读者如是感叹。

  《七九河开》一书出版后,很多读者充满关切语言试图打听滑前妻的下落,而这样的关心似乎有些多余,滑表示“缘分已尽,我不再走进你的世界,你的世界我已全部删除。”对生活的多重失望,让这位患脑梗的老人言语中多处表露无尽的伤感。

  ★一个黄昏老人随想的只言片语

  幸福与背叛。女人是什么。多情的理解。这些艰涩的人生命题忽然降临在滑目前的精神世界。

  滑国璋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因此自己很难走出“婚变”后的阴影。“某种意义上,滑是一个幻想式的文人。”研讨会上,曾有专家如是表示。

  “女人都瞧不起男人,认为男人是笨蛋,但却又偏偏希望自己是个男人,这就是女人最大的毛病。”步入黄昏,滑国璋开始了这些只有哲学家才感兴趣的命题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恰与其前期的对女人的理解构成矛盾。

  前期的滑国璋对于少女有着令人无法想像的赞美:“少女闪动的眸子里,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她们给世界加了一层用天真磨制的滤色镜。她们是在露珠的折射中去欣赏世界的,它因而显得格外纯净而美妙。”前期的散文中,滑对女人有着郭沫若笔下的热情。

  伊人远去,渐行渐远。如今,这位黄昏老人真正能够留恋的只有自己的女儿,一个13岁的小精灵。“我这里有电脑,或许这是吸引孩子能长来的理由。”离婚后的不长时间,滑曾经试图以其老迈身躯与孩子相依为命,打发时日。但后来的事实则演变为,因疾病的困扰而成为一次退却的举措。

  孩子不在身边的时日,滑国璋用更多的时间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并不认为自己贫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于现代化的器械,滑没有更多的感知,家里的电脑滑几乎不会操作,所写文章的誊抄工作大多由其助手或朋友等人完成。

  一个发黄的书架,堆散着同样发黄的书籍。“当尘世喧嚣不再时,往往是我阅读的开始。”滑国璋并不认为自己是书藏家,那些陪伴他度过的或高兴或悲伤的书籍,更多的见证着这个家庭曾有的一切和现在拥有的一切。

  斑驳的筒子楼里,黄昏老人的起居很多时刻都需自己完成,而随着一个叫大雁的助手数月后的离去,能够想像的声音更多的是,屋中的小鸟叫声和来电的手机声音。

  “而这一切的发生,则源于一场婚变。”滑国璋的孤独似乎是必然的,“必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则是因婚变而诞生的《七九河开》的初版与再版,或者还有其他……”昏黄的灯光下,黄昏老人喃喃自语,泪珠挂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2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