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单亲女生两次自杀 单亲家庭孩子有待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3:50 郑州晚报

  核心提示:一个曾在区里竞赛中获得总成绩第一名的14岁女中学生,4月18日第二次吞服了安眠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幸亏抢救及时,再次获救。在与她和她的父母接触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特殊的家庭带来的影响和压力,而在专家眼里,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正折射出当下成人婚姻家庭责任的缺失,那些忽略和缺乏有效沟通的父母,无意当中成为累及孩子心理的致命诱因。

  单亲家庭的悲苦小女生

  “别拉我,放开我!”4月18日早上,拔掉针头从

医院跑出来的王潇,一边极力挣扎,一边对控制她的保安发出抗议。

  负责护理王潇的两位护士满脸是汗,劝慰的话里充斥着疲惫:“你现在这个样子哪儿都不能去,先回医院躺着,待会让你家人来接你走。”

  “不,放开我,我要去找妈妈..”王潇使劲挣扎,任凭周围的人怎么劝她,就是不肯回医院。

  她从医护人员手中挣脱下来,滚到地上,脸上手上都擦破了皮,却还在边哭边嚷,身体虚弱得已经站不稳了。过了一会儿,筋疲力尽的王潇耷拉着脑袋,背靠树休息了一下,继续步履蹒跚的往外走,哭泣着说要去找妈妈。

  记者从王潇口中了解到,她的妈妈在西安,在自己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妈妈就跟爸爸离了婚,然后去了西安。这些年自己一直跟着爸爸一起生活,直到2006年暑假母女才再次相见。

  重新被劝回病房的王潇,无力地躺在病床上,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刚叫一声“妈”,泪水就止不住的沿着眼角向枕边滑落。

  缺乏沟通的亲情

  王潇告诉记者,让她感到痛苦的,是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自由的在家中跟自己的父母沟通。

  “爸爸在保安公司做保安,下班后喝醉了酒,经常对我大发雷霆。有一段时间,我迷恋网络,爸爸知道了后,不让我上网,我再也没有去过,有一次我的好朋友用我的QQ聊天,被我叔叔看见了,他跟我爸爸说我又上网了,爸爸回家就把我骂了一顿。”

  对此王潇很是委屈:“其实那天晚上我去同学家做作业了,可我不敢跟爸爸说。”

  王潇还说:“我以前上网也不是在玩游戏,我患有心肌炎,我想知道心肌炎到底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这样爸爸就不用辛苦挣钱给我看病了,可我每次都只查到一点资料。”

  其实王潇的爸爸也十分疼爱王潇,在妻子离开他之后,他把一腔的爱都倾注到了女儿身上。

  在王潇和西安的母亲通过话不久,接到消息的他就匆匆忙忙地赶到医院。不断用手摩挲着女儿的额头,充满了焦虑。

  王潇先开始还安静的闭着眼睛,后来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爸爸,我想妈妈了,我想去找妈妈,可是爸爸一个人在家又会孤单。”

  看到如此懂事的女儿,王潇爸爸的眼圈红了。

  曾经的孩子王

  在爸爸和老师的眼里,王潇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每天晚上一放学,就有好多同学跟着去家里写作业,桌子不够用,有的孩子就趴在床上写,那时王潇是班长,性格开朗,好交朋友,简直就是个孩子王,现在只有一两个同学还来找她。”

  王潇的邻居告诉记者:“听说王潇失踪了,她的爸爸找了一夜,眼睛都哭肿了。老师和同学也很着急,都在分头找她。”

  据介绍,王潇从小学到初中,每年都得奖状,经常是年级第一名,作业本上很少能看见红叉,一翻全是对号。

  而在王潇看来,这也是她感觉到压力的地方。“我学习成绩好,老爱请假,同学们都说我高傲,他们都排斥我,现在只有一个好朋友了,好象老师也在讨厌我。”

  王潇就读的中学校长和政教处老师得知王潇的消息后,很快赶到了医院。齐老师告诉记者,王潇可能总觉得自己没有妈妈,别人看不起她。”

  “王潇家里不是很宽裕,对这么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很早就决定免除她的学费,并且给她提供免费午餐,但这个孩子拒绝了。”这件事让校长觉得这孩子很敏感,自尊心很强。

  福斯特心理咨询师也告诉记者,王潇的这种表现是心理压抑的表现。孩子在没有母爱的环境下长大,父亲也常不在身边,朋友就是她的精神寄托。第一次见母亲唤起了她对母爱的渴望,导致心理压抑产生抑郁症,朋友的离去让她措手不及,一时冲动就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清醒过来,就想到要去找妈妈,想到转学。

  心病更需要正确疏导

  除了心理上的压抑外,王潇还一直觉得自己有心脏疾病,这无疑对她的内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王潇的父亲说,“她在教室上课,会突然晕倒,脸色发白,浑身冰凉,四肢发抖,和同学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也会突然出现那种状况。我带她去了几家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王潇的身体没有任何疾病,也不是心肌炎,她患的是一种心理疾病。”

  尽管患心肌炎最终被医院所否认,但王潇自己却一直不敢相信。她经常反复跟人说,经常突然晕倒,然后被120接走,身体真的没有病吗?我是不是没有救了?

  2006年春节前,王潇偷偷吃下了安眠药,被抢救了过来。这次吞服安眠药让她的爸爸再次充满忧虑。

  “以前王潇放学回家,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让我下楼给她买药,其实我每次都拿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给她吃,她吃完就伸伸腰说自己舒服多了。”

  “可能是我以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王潇的爸爸说,他现在正让女儿接受心理治疗,他说他只想要一个健康完整的女儿。(晚报记者孙庆辉 实习生余维娟)

  故事二:特殊问卷调查

  问题1:你对家庭有什么要求?"希望我爸早(找)不到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在一起"

  问题2、你有心事想对谁说?

  “跟亲妈妈送我的洋娃娃说”

  特殊的调查问卷

  一直以来,郑州七里河小学一小部分后进学生群体吸引着校方的注意。这部分学生大多不思学习、迷恋网吧、欺小凌弱、损坏公物……经学校进行深入了解发现,这些学生多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

  今年4月,学校决定进行一场特殊的问卷调查,全面摸排学生的心理。为了避免对学生心灵造成二次伤害,弱化话题的敏感度,校方在问卷上用的都是特殊家庭,“另一层意思是,特殊家庭不仅仅指单亲家庭,有残缺、不完整的家庭,它包括单亲、重组、寄养孤儿等几种情况的家庭",校方如此定义特殊家庭。

  对于这次调查的形式,郑州七里河小学的于瑞华主任说:"这些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愿意别的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怕受到歧视,所以这次调查是在各班班主任对自己学生了解统计的基础上直接把表送到学生的手中的。"

  从学生们填写的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都很认真,“我们在调查前都和他们沟通过,告诉他们这个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校方能做些具体的事情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十分配合。

  于主任介绍说:"对于这些问题的设计主要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心理状态、生活态度和老师对学生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问卷中看到涉及问题涵盖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

  一组让人心惊的数据

  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老师们发现,这些家庭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在这36名学生中,父母离异的 19人,父母中有去世情况的 13人,父母一方出走或有严重精神疾病的3人。 学生目前家庭情况:寄养在亲戚家里的10人,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15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11人

  学生教育情况:学习特别差的14人,占特殊家庭学生的40%,表现特别差的10人,比例为29%,属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的 12人,比例34.3%,表现优秀的5人,比例仅为13.8%。生活态度积极的2人,比例5.5%。

  这些学生一二年级的很少,三年级往上逐渐增多,有一个班总共有61个学生,特殊家庭孩子却占了8个。心理学专家赵悦玲分析说:"有种说法叫‘七年之痒’,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而出现一些问题,婚姻也不例外,刚结婚不久的夫妇感情不容易产生裂痕,所以低年级的特殊家庭学生比例比较少"。

  769和36

  “七里河小学现有学生769名,属于特殊家庭学生的有36名,占全校学生的4.6%。这个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想到特殊的家庭比例这么高。"于主任说。

  特殊的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对家庭有什么要求?

  "希望我爸早(找)不到我",学生乐乐如此回答。这个五年级的孩子把“找”写成了“早”。

  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乐乐却一点也不快乐,"经常不说话,郁郁寡欢,在课堂上也不举手发言,干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的,一副很自卑的样子。"他的老师这么描述他。

  乐乐的爸爸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发作起来谁都不认识,乱砸东西,对他和妈妈也经常打骂,他妈妈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也为了乐乐能健康成长,带着他从家里逃了出来,寄居在他的舅舅家里。

  "他以前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场噩梦,他父亲对他和母亲的暴力行为使他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惧怕心理,这应该就是他写这样的答案的原因。"老师这么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上 ,孩子们纷纷敞开了自己封闭已久的心灵:"希望爸爸妈妈能在一起"

  "请他们不要骂我"

  "对我和弟弟的关爱平衡些"

  "不要吵架,爸爸不要喝酒"

  ……

  "我在写总结报告的时候十分心酸,想落泪,我想到自己的孩子,在我和老公吵架时他是什么感受,我想以后一定要尽量克制自己,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于主任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问题2、你有心事想对谁说

  “和亲妈妈送的洋娃娃”

  有了心事只能向亲妈妈送的洋娃娃诉说,小娟的答案让人落泪。小娟的父母在她两三岁时离异了,她跟着爸爸生活,后来她的父亲又为她找了个继母,对她不是很关爱,尤其是她又有了个弟弟后,她亲生妈妈因为种种原因难得来看她一次。

  而别的学生有的写朋友,有的写没有,有的写在日记里,却极少有写父母的。"他们不是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而是出于种种顾虑而自我压抑,找不到倾诉的渠道,这次老师和他们主动沟通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声泪俱下,可见他们是渴望与人沟通和被人了解的。"于主任说。

  问题: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

  父母不要打骂我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让人吃惊,有打骂的,有不管不问的,有极少关心的,真正关心子女学习,教育方式对头的很少,难怪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劣迹斑斑”了。

  但孩子还是希望父母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的,有学生在对家庭的要求中写到:他们能看我写作业,告诉我作业的错误。还有写着:请他们不要打骂我,因为好学习是打不出来的。

  “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大多不好,有些孩子只跟着父亲或母亲生活,而对子女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教育功能的欠缺和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影响,但这些一时也很难改变。”

  另外,一些家庭的变故,也让这些学生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大多一塌糊涂。"长期缺少家庭关爱会给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极大的影响,使孩子在群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于主任这样总结,“我们接下来会请心理学专家来对家长和孩子分别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并持续开展相关活动,对此我们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对这些学生有实际的帮助”。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单亲家庭俱乐部”:

  疼爱已经受伤的孩子

  核心提示:因为一份触目惊心的调查,七里河的老师们成立了“单亲家庭俱乐部”,这个在全国学校都很少见的关爱组织,为的是“让单亲孩子重新拥有他们本该拥有的幸福”,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本就已受伤的孩子。

  小廖的故事

  不知为什么, 刚转来的五年级学生小廖,每周总有好几天不上课,还经常无缘无故发高烧。

  老师以为她生病了,就带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可是一切正常。

  但小廖并不认为自己的情况有什么异常,也不担心,却一直说“我要去找我的亲爸。”

  老师从小廖现在的爸爸——小廖的继父那儿了解到,小廖两岁时她的爸爸妈妈

离婚,随后妈妈带着她嫁给了现在的爸爸。但不久前,小廖妈妈又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把她抛给了继父。

  小廖在学校显得很内向,不喜欢主动跟其他孩子说话,下课就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班里老师注意到了她的特殊。

  后来,学校其他班的班主任也发现了相似的情况,不少学生平时不爱做作业,上课老爱走神,学习成绩差,还有的整天待在网吧……细心的老师做了统计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单亲家庭。

  "由于父母离婚前后的糟糕表现和家庭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孩子很难享受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两份无法替代的爱,他们就会有反常的表现,比如逃学、自闭等。"七里河小学的于瑞华老师这样说。

  "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成长",既是校长又兼代课老师的闫丽婷告诉记者,"我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学校里的单亲家庭俱乐部

  于是, 闫校长就发动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先对全校学生做了全面摸底,然后做了上述题为"对特殊家庭学生情况的调查",结果很让人吃惊,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了4.6%。

  在闫校长的带动下,学校逐渐有了要成立一个组织的想法。

  老师们详细统计了这36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之后建立了学生档案,今年4月16日,全国第一个学校里的"单亲家庭俱乐部"在七里河小学正式成立。

  七里河小学面积不算太大,4470平方米左右,共有17个教学班。处在郑州市区和乡村的交界处,这里流动人口比较多,它是一个典型的都市村庄的村办学校。

  "一个村办小学能有这种意识,并且付诸了行动,很难得!"郑州市12355青少年

维权及心理咨询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悦玲这样评价七里河小学。

  俱乐部刚刚成立,各项活动还没有全面展开,但七里河小学有他们的美好设想。

  “我们近期正在同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管理中心联系,让他们来给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和单亲孩子做两次讲座,我们想通过这两次讲座,让单亲爸爸(妈妈)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也让孩子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异行为”,闫丽婷校长告诉记者。

  这只是俱乐部走出的第一步,即从心理上疏导家长、孩子,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毕竟,小学是打开孩子心灵的最好阶段,我们要充分抓住这次机会。”

  老师:"进了学校,我们就要负起责任"

  除了这些,学校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活动。

  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被很多"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准备让“老师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

  闫丽婷校长、于瑞华主任、辅导员荆艳娟组成了"三人领导小组",全校28个老师是“主力队员”,这样36个单亲学生就可以一一跟每个老师结成"对子","我们基本上能保证一个学生一个老师,同时,老师跟学生可以共同拟定帮辅计划、谈心、一起祝贺生日等,我们要用我们的爱来弥补孩子残缺的心"闫校长说。

  "单亲家庭的孩子渴望父母的爱,但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很多话他们又不原意跟家长说。所以我们就准备了亲子活动,主动开导孩子,让他们和家长面对面交流,这样希望能促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减少隔阂。"于瑞华主任告诉记者。

  对话沙龙、社会公益活动…… 这些都是俱乐部将来要举行的活动。

  "我们感觉意义非常大,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不及时引导,他们可能会走上歧路。而我们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人生。"闫丽婷校长郑重地说。

  "当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是既然孩子进了我们学校,我们就要负起老师应有的责任","今年是36个,也许明年会更多,但我们能帮助几个人,引导了几个孩子,就是几个。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迷茫的单亲孩子,让他们重新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相信成效会有的。"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于瑞华满怀信心。

  专家:温馨的家庭才是孩子最渴望的

  “学校所作的只是弥补性的努力,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回到家里,如果父母一点都不管,孩子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结合,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七里河小学的老师们表达了他们的建议。

  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悦玲这样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孩子在学校迷恋网吧、不思学习、吵嘴打架、损坏公物等,虽经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改的,主要还是家庭的破裂在他们幼小心灵造成的阴影所造成的,家长双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管理中心的专家还给父母提出了更适用的建议,"离异的父母双方更应该从情感上关爱孩子,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父母由于离婚造成的消极的、负性的挫败感,更不能影响到下一代,千万不要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赵悦玲主任还这样建议,"父母应该有正确的婚恋观","在一定程度上,离婚是社会的进步,因为这说明人们更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更注重自我感受","但夫妻双方不能一生气、一赌气就离婚,应该在做出决定之前冷静、理性的思考思考,一旦离了婚,对孩子无形中已经造成了伤害"。

  "如果真的过不下去了,也要提前给孩子"吹吹风。"赵主任这样建议。她举了个例子,一个16岁的女孩,父母在家里总是吵架,有一天她忍不住了就说"吵什么吵,你们两个干脆离婚吧!"可是没过多久,当她母亲直接到学校告诉她,"我跟你爸爸离婚了"当时她一下子就晕了,整整哭了四节课,后来就一直是精神恍惚的样子。"如果父母提前给这个孩子吹吹风,也许女孩的情况会好些,毕竟孩子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

  链接:

  据资料显示,郑州市近年来的离婚率一直在攀升,2006年已经接近20%。

  离婚率的攀升,使得单亲家庭大幅度的增加,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萨拉·麦克拉纳汉主持的一项社会调查揭示,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失学比率是双亲家庭的2倍,单亲家庭的女孩儿早孕的比率是双亲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幸福感要比别的孩子弱。(文中学生均为化名)晚报记者/ 游晓鹏 宋振科 实习生 宋会平 田栋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