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整村推进全覆盖彰显“普照效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08:30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背景提示:我省2007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从今年起对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深入实施财政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开展“菜单式”扶贫,重点推动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各类涉农资金,包括财政打包资金、农村新五件实事项目,继续优先安排到1011个经济薄弱村。 “菜单式”扶贫的由来:探索整村推进扶贫“农民点菜、政府买单”模式 “菜单式”扶贫项目,是我省从2004年开始,通过省财政专项资金,对苏北经济薄弱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的探索。“菜单”的含义,是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具体帮扶项目,对按照项目菜单组织实施的项目,实行财政报账制拨付资金。这一形式最初在少部分经济薄弱村试行。随着全省“千村万户帮扶”工程的深入实施,到2006年底,苏北实施“菜单式”扶贫的经济薄弱村达到253个,其中166个村在当年实施。对其余的748个村,省财政计划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在2007—2008年期间全部实施完成。 从最初的小范围试点,到整村推进“菜单式”扶贫资金对苏北经济薄弱村全覆盖,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改善低收入人口民生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苏北经济薄弱村将在整体上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效果追踪:农民欢迎“好看又好吃的蛋糕” 现场见闻1:3月12日,泗洪县魏营镇王拐村。早春的天气还带着寒意,村里的养鸡户人家都在忙炕鸡。 去年下半年,王拐村被定为“菜单式”扶贫村。在征求群众意愿基础上,驻村指导员与村班子共同制订方案,40万元资金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扶持村里的养鸡产业,投资19万元。其中8.45万元建养鸡示范基地,剩余资金搞以奖代补,对散户饲养建鸡舍提供补助,砖木结构每平方米补60元,钢架结构的补100元,困难农户每户提供1000元免息贷款,放款期限6个月。二是铺通到各村组的砂石路,总长2.8公里,宽4米,修缮年久失修的小农桥,总投资21万元。 村主任方长华:这两件事让村里人都比较满意。在大户带动下成立的村养鸡合作社,统一采购鸡苗和建鸡舍的材料,全村进了几百套鸡笼子,每套节省80元;进鸡苗,供应商免费送上门,每只还便宜1毛钱。今年全村蛋鸡能养到5万只,草鸡要超过2万只,老百姓都说今年有奔头了。 现场见闻2:3月12日,泗洪县四河乡迎淮村。连片种植的蔬菜大棚内,各家都在忙活计。59岁的李中林坐在小板凳上起菜秧。老李说,他一家4口,妻子带着儿子在外打工,一年能带回5000多元,他在家种菜,女儿念高三,就指望大棚蔬菜多挣点,好供她上大学。 驻村扶贫队员徐国平:迎淮村40万元的“菜单式”扶贫资金全部投在发展蔬菜产业上,实施道路通达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改善,当地农民有种菜传统,但露天种植效益不高。村民讨论这40万元怎么用,大家都提议建大棚。村里搞土地流转,建了100个钢架大棚,每个棚补贴3000元,其余由农户自筹,实在拿不起的,用扶贫小额贷款解决。建大棚投了36万,还有4万元用于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 现场见闻3:3月13日,泗阳县八集乡六塘村。公路两旁的意杨林地里,正在返青的“金丝雪菜”绿茵茵长势喜人。在大汪组村民李锦贵家的堂屋里,记者与他稍作攀谈—— “老李,你知道村里扶贫资金是怎么用的?” “六塘村种雪菜10多年了,一年两茬,全村800多户,有三四百户在种,加工后销往超市,大家都为产量、质量上心。扶贫资金到村,集中解决了雪菜地统一机械除草、灭茬、供肥、供种等问题。去年,大多数人家每亩能挣三四千。” “这几个统一,村里还收不收费?” “收还是收的,不过每亩补贴50元。” “你是什么时候领补贴的?” “具体记不清了,反正是村里广播通知后去领的。” 村支书盛习建解释补充:40万元扶贫资金,16万元搞了雪菜种植上的几个统一,4万元搞产品加工合作社;另一半建村里的水泥路,总长3公里,直通八集街上,现在才建了1公里多,剩下的还得另想办法。 现场见闻4:3月14日中午,泗阳县卢集镇卢集居委会四组。77岁的村民卢思顺在自家菜地侍弄大蒜,紧挨菜地的是他家门前的水泥路。 记者问:“这条路是怎么修起来的?” 卢老汉:“大约是去年10月修通的,听说是上面来的扶贫款,老百姓都很赞成。” “是不是每家每户都得掏钱?” “现在上面也不准许这么搞。不过,我们这里确实有人自发出钱出力的,我也出了100元。儿子、媳妇在外打工,过年回家看见路修好了,他们也觉得方便多了。” 卢集镇党委书记彭琼:卢集社居1000多户,其他居民组的路都搞好了,就是四组的路一直没铺。原先考虑,这40万元,一半为四组修路,另一半投资建养鸽基地,带动困难农户增加收入。实际搞下来,这1.7公里出行路花了26.5万元,缺口部分是社居帮助想办法补的。20万元建养鸽基地,引进优良种鸽,基地繁育的雏鸽,70%低价供应农户饲养,30%按市场价销售。现在基地鸽舍里,种鸽孵的小鸽子已经出窝了。 记者感言:刚性投入解决经济薄弱村发展瓶颈的文章才开始破题 40万元,对城市的许多工程项目来说微不足道,甚至连买一套普通居民住宅也不够。但这笔钱,对苏北经济薄弱村群众来说,却能办一些他们迫切需要而又无力办到的实在事。“雪中送炭”的帮助换来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动,也为他们创造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在泗洪和泗阳两地,记者了解到,2006年泗洪全县12个村实施“菜单式”扶贫,其中11个村安排在基础最薄弱的西南岗地区;泗阳实施的6个村,大多为由市、县、乡派出队员的帮扶村,与省直单位挂钩帮扶的村相比,这些村所能获得的外部资金和物质帮扶明显不足,村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欠账较多。“菜单式”扶贫资金的注入,对解决这些欠账,多少起到了一些作用。 从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的整体帮扶情况看,由市、县单位以及乡镇挂钩帮扶的村占1011个村的大多数。在后方单位实力存在现实差距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个经济薄弱村都能获得加快脱贫发展必需的资金投入,真正体现公共财政和社会帮扶的“普照效应”,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扶贫要有手段,解决经济薄弱村发展瓶颈必须有刚性投入作保障,首先要在省一级上增加投入。今明两年对苏北经济薄弱村实施整村推进“菜单式”扶贫全覆盖,正是为此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即使这些帮扶资金全部到位了,还需要扶贫、财政等多部门通力协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选准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帮扶苏北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来。 本报记者 马健 陶玉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