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楚放谈]对道德楷模多些体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8:01 荆楚网-湖北日报
汪金友 最近,被视为“道德楷模”的洪战辉针对有人把他拔高和神化的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德楷模并不是神。只有回到正常的普通生活,才是持久的。”他表示,自己不想成为一尊道德雕塑,只希望和普通人一样,做自己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 出生于1982年的洪战辉,在母亲离家出走后,把捡来的“弃婴”妹妹一手带大,同时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从读中学起,他就一边读书一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全家的生计。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80后的道德楷模”。 本来,这种评价从一定角度上说是合适的,但有些人却把他神化为一尊“道德雕塑”,给他设定极高的道德标杆,要求他做更多纯而又纯的助人为乐等好事。这让洪战辉感到难以承受。其实,不单是洪战辉,还有其他一些道德楷模,也有类似的际遇和感受。 道德楷模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和时期内,崇尚和践行真善美的个人或团体。他们大都有“道德闪光”之处,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或默默奉献,因此,他们大都受到人们的赞赏与敬重。 但同时,他们又不是“完人”,不是“神仙”。他们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要挣钱养家糊口。恰如洪战辉所说:如果我出了名就不能挣钱了,那怎么生活呢?“道德楷模要生活得好,才能继续成为一个楷模。”这话是很辩证、很实在的。实际上,任何一个道德楷模,都像常人一样渴望幸福,都需要通过劳动、经营与创造,来获得应得的报酬。而且,他们助人、做善事等,也得根据个人的财力、精力、能力来“力所能及”。指望他们有求必助,指望他们完全无私,那是不太现实的。 社会前进的动力,既来自于人们的奉献,也来自于人们对奉献者的理解、体谅和回报。对于道德楷模,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永葆道德青春”不变色。但是,我们不宜苛求他们只讲奉献不顾自我,也不宜把他们抬到神坛上孤立起来。事实上,让道德楷模远离人间烟火,既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