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人当“义工”一干就是11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7:2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王玉贵郭安平本报记者陈勇 5月7日傍晚,蓬安县相如镇磨子西街社区办公室亮起了灯光,忙碌了一天的六旬老人蔡守敏仍没休息之意,“像这样都忙了11年,习惯了!”见记者来访,他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边整理300多份《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表》,一边平静讲述11年来他的“社区义工”生涯。

  1982年,蔡守敏在攀枝花某国有煤矿不幸被矿车轧中右脚,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脚掌,却落下了骨髓炎的后遗症。

  1993年,蔡守敏在组织关怀下,领着退休金回家休养。闲暇无事,老蔡总喜欢到社区转转,他发现社区事务繁杂,干部经常忙得顾不上回家吃饭。“如果多一个人帮忙就好了。”他寻思。

  老蔡向家人提出准备到社区当“义工”,招致家人的反对。家人的反对让蔡守敏犹豫了,但他总放不下当“义工”的想法。1996年,他终于顶住家人的不同意,当上了社区“义工”。老蔡的举动成了街坊茶余饭后的谈资,“老了还想出风头。”“去得比谁都早,下班比谁都晚,又没一分钱搞头!”

  “能为大伙做点事,不为图啥,只为心情愉快!”老蔡平静对待风言冷语。从那以后,社区居民每天都看到蔡守敏忙前忙后:把所有办公桌擦得一尘不染,为前来借阅图书的青少年周到服务,帮助前来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战胜病痛,让来社区办事的居民感受便利……

  渐渐地,左邻右舍变得对他理解而赞许,家人也开始支持他。

  今年2月,沈姓姐弟因房子大打出手,蔡守敏主动前去调解。第一次调解被姐弟间的辱骂所淹没,第二次还是没达到目的。但老蔡并不气馁,又第三次来找姐弟俩,“邻居都可以友好相处,为什么亲人非要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呢?”3个小时的促膝长谈,触动了姐弟俩,他们在愧疚的泪水中和解。

  一日,老蔡路经社区兰花巷发现,粪水溢满大街,行人匆匆掩鼻绕道,居民也紧闭窗子。粪水是从一家门市涌出来的,可这家主人却不在家。想方设法掀起卷帘门,老蔡带着工具趟了进去。3个多小时后,下水道终于被疏通了,但老蔡脸上却满是汗珠和溅起的粪水。过度劳累使老蔡脚病复发,在床上躺了几天。

  “老蔡是我们社区的和谐大使。”社区的李大爷竖起大拇指说,“哪里不和谐,老蔡就会在哪里出现。”

  “有了老蔡这样的人,社区的工作好做多了。”磨子西街社区的党支部书记陈茂英感慨道。

  11年来蔡守敏为居民解难事100多件,办好事1000余件,然而他从不沾沾自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