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善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11:51 公益时报

  - 冒安林/文

  两千多年之前,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一文中,针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点,和伯夷、颜回等人善无好报、而盗跖等人竟得善终的史实,提笔写下了振聋发聩的质问:“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两百多年之前,当亚当·斯密斯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知道他留下的《道德情操论》这样一本巨作,会是人类文明库中多么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有智慧和有美德的人乐意在一切时候,为了他那阶层或社会团体的公共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私人利益。”这样一句坦诚的论定,促进了西方近代慈善事业的产生。

  而在今天,质问已有答案,论定已成谶言。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已经成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亚当·斯密斯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引发我们体恤同情的是别人的悲苦,催促我们身体力行的是内心的责任,吸引我们永不止步的是公信的秩序,鼓舞我们付诸热忱的是光明的内心。慈善,也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有理由认为,它必将成为消除社会不公和改造人性利己缺陷的有力工具,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必要补充。

  我们坚信,对于善行的颂扬,不仅是彰显慈善和财富的正面力量,更是催生整个社会对于个人价值的公平体现和正当评价;对于善行的记录,不仅可用以权衡国人道德情操的正义水准,更可用以佐证自然怜悯情怀的普遍存在;对于善行的评判,不仅能催生感恩情结的理性意识,更能够推动民族上升期间“向善”文化的形成。

  1976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作系列演讲,主题深远,听者甚众,然其主旨就是一句话:必须保卫社会。而此刻,在《福布斯》杂志宣布退出中国慈善家排行榜评选行列之际,我们深深感到,必须保卫慈善,必须保卫慈善榜,因为它是一个萌芽,一个希望,是初生的中国慈善文化的最幼小却最顽强的生命。

  有人退出,总会有人加入。我们如今的时代还没有超脱贫富、贵贱和不公而达到不需要再去扬善惩恶的阶段。从这一点来说,不是我们选择了历史,而是历史选择了我们;不是我们在纪录历史,而是历史在纪录我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必将携手,一路同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