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孩子打火把上学 城市母亲欲带孩子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6:12 重庆晚报

  昨日,本报“新闻故事”报道了巫溪县山区孩子打着火把上学的艰辛求学路,及“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的困境。文章见报后,引起广大读者,特别是那些同样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的强烈共鸣。

  “忆起我艰苦的童年”

  南坪的段光华先生称,他是流着泪看完这篇文章的,因为“大巴山的火把”勾起了他对儿时生活的辛酸回忆。段光华说,他老家在湖北,小学6年,他是每天这样打电筒走过来的,过着几个月不见肉荤的生活。不过,他现在生活好了,在重庆买了房子、私车。他说,正是因为小时吃了这么多苦,他才知道发奋图强,才有今天的成功。他相信,“刘厚林”们一定能成大器。

  “想带孩子去受教育”

  家住杨家坪的徐丽女士在表示要资助这些贫困孩子的同时,想起自己13岁的儿子,欲带着儿子到刘厚林家体验生活,让他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徐丽说,家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儿子根本不知道节约。儿子才上初一,一日三餐都在家里,但他一个月的花销至少要1000元。前段时间,儿子买了双“

阿迪达斯”运动鞋,600多元:“是刘厚林住读一年的生活费了。”徐丽从小在城里长大,之前仅从媒体知道有不少农村家庭很贫困,但她万没想到,现在还有打着火把上学的山区孩子。她决定找时间,带着儿子去巫溪接受教育。

  渝中区的殷女士也称,要请假带着孩子到巫溪,去感受那些黎明前的火把。

  “只想帮帮这些孩子”

  “大巴山的火把”引起了中信银行重庆市分行全体职工的关注。昨天上午,他们专门为此临时开了动员会,在全体职工中发起向贫困山区捐款的倡议。中信银行重庆市分行目前有职工400余人,截至昨天晚上,倡议已传达至每个职工。该行一负责人表示,发动职工捐款捐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关注巫溪寄宿制学校的贫困儿童。

  家住江北的李女士请记者帮她联系1至2名巫溪山区的贫困学生,资助他们读书。她特别提醒要“家离学校很远的那种学生”,她要让他们能住读,能吃上食堂的饭菜。“每天这样走着,太辛苦了”,李女士声音有些哽咽。

  沙坪坝的李天胜先生自己做了点小生意,看到这些孩子吃了几年的

咸菜,他流泪了。“特别是那个4岁的杨大勇,他才4岁啊,每天吃咸菜怎么行?”李天胜准备每月定期资助杨大勇50元钱:“以后他上初中了,我再追加。”李天胜还倡议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每人每天拿出一块钱,就可以改变这些孩子一生的命运。”

  网友评论

  ●和我小时读书情况一样。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读书,终于走出大山,当上了乡领导。我多想为群众做点实事呀!可因多方面原因,我没能做上什么,我心里有愧啊。

  ●这样的现象在贫困县普遍存在。我曾在山区教书,孩子们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到学校。遇上雨天,他们的衣服会被路边的野草打湿,到了放学也不干。

  ●含着心酸和强忍住的泪看完这篇报道,心里好难受,山里的孩子太苦了。

  ●这些孩子只要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国家栋梁!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这些农村孩子。

  ●我也是来自农村的,看了这篇文章,想起我小时的求学生活。“读书,是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出路。”我对此深有体会。

  记者 周立 实习生 陈洁

  城里母亲想带孩子打火把上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