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城市寻根之旅⑦--衡水市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09:36 河北日报

  一颗饱经沧桑的冀东南明珠

  在许多人眼里,衡水自古就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无名之地。可是如果追根溯源,衡水自建县至今,不但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曾是龙盘虎踞的地方,名贤俊杰史不绝书。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农民领袖窦建德、“头悬梁”刻苦攻读的孙敬等皆为衡水人。

  衡水:最初曾是河流名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禊礼”指古代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污垢、禳灾祈福的祭祀活动。

  “衡水之滨”中的“衡水”是何意?据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衡水历史研究、曾担任过衡水市委党史办主任的刘宏勋考证,这里的“衡水”是河流的名字,也就是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

  到了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在内,分归衡水县。到了1946年3月,深、衡重勘县界时,两县协商将上述17个村划归深县,另有深县若干村划归衡水)、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只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所以,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后因漳、滏合流,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阳河。

  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冬设置衡水专区,1952年11月撤销。1962年6月国家为集中扶贫,将原属石家庄、沧州专区的11个贫困县划归在一起,复设衡水专区,1970年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5月,衡水县所属的衡水镇改建为衡水市,此时衡水市、县并存,至1983年9月撤销衡水县并入衡水市。1996年7月,衡水地区撤地设市,原衡水市改设为桃城区。

  宝云寺和老石桥:历尽沧桑仍固守

  衡水市境内古时河流纵横交织,南运河、滏阳河、清凉江、索泸河、江江河自西向东北,蜿蜒斜穿全境,滹沱河、潴龙河则由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这些河流在给衡水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水产品和舟楫之便的同时,洪涝灾害也频发。明初年间,漳河、滏阳河和滹沱河三水混流,再加上大雨滂沱,明永乐五年至十三年,衡水县连年水患,城坏屋倒,民不聊生。为此,永乐十三年被迫迁县城于滏阳河东岸的范家疃村。

  4月的一天早晨,我们来到今衡水市区西南约3公里处的旧城村,试图寻访明永乐十三年前衡水县的旧模样。

  清晨的村庄还没有完全从熟睡中清醒过来,显得那么宁静,偶尔有三三两两上早班的村民骑车飞驰而过。在村中转了一圈,窄窄的土路两旁,翻盖后的新房与老式的土坯房并肩而立,村东始建于唐贞元六年的宝云塔在晨曦中巍然挺立,仿佛在诉说这座村庄的古老历史。除此之外,其他古县城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不久,村中部分街口出现了扎堆闲聊的老人。我们向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询问这个村庄的历史,却鲜有人知,只有几个人表示听说过这里曾是古县城的遗址。

  几经辗转,我们找到了村里现年92岁的吴占辉大爷。据吴大爷介绍,他听上一辈老人说,最初的古县城确实在旧城村,以前的县城为土城,城门为砖砌的,一切皆毁于明朝时的水患,而该村也正是因县城自此搬迁而得名。当年县城里有菩萨庙、关帝庙等大大小小5座庙宇,庙里常年香火鼎盛,“文革”时这些庙全都被拆了。如今,村南、村西和村北还留有“城墙道”的地名,地面上却没有什么痕迹了。

  带着希望,我们又来到古县城迁址后的范家疃村(今桃城区老石桥以东、河东办事处所辖地),寻找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

  据刘宏勋介绍,范家疃村原是一个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古县城搬迁过来后建起了4个城门。现今城门早已无影无踪,只有始建于明天顺元年的安济桥(俗称老石桥),斑驳的桥体,桥梁上仅存的部分威武石狮,以及桥拱上巨大的龙头,还能让人依稀想像出其昔日的辉煌和走过多年风雨的沧桑。

  据史料记载,老石桥全长116米,宽7.3米,桥墩南北长8.75米,东西宽4.55米。其横跨的滏阳河正常流淌的年代,一般水面宽40至50米,水深5至7米,一直是衡水上达邯郸下至天津的水上交通要道。而今,以往“河路码头商贾云集,河中千帆竞发,船工号子此起彼伏”的胜景已不复存在。桥下的滏阳河已完全干枯,两岸堆满了生活垃圾。

  打造“立足冀东南、连接京津冀、面向全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区域中心

  京九铁路、石德铁路、石黄高速、衡德高速、307国道、106国道以及规划中的京开高速贯穿衡水市域,给衡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便利。衡水自1996年7月撤地设市以来,经过几番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城市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加到40万人。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这也为衡水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此,衡水市明确提出了要“努力把衡水建设成为‘立足冀东南、连接京津冀、面向全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区域中心”。

  本报记者 陈凤来 马路 马朝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