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梦里哭醒 依然不见父母身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05:19 三秦都市报
主人公介绍: 父亲:王银珠36岁 初中文化程度 母亲:陈狗舍38岁 小学文化程度 女儿:王轲媛12岁 陕建一小六年级 王银珠的采访约到了昨天下午,原因是一般下午时间对王银珠来说相对清闲一些。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位于建东街的西部设计院门口。到门口时,并没有碰见意想中的采访对象,正当记者掏出手机准备联系时,远远看见一个瘦瘦的男子手里拎着扫帚往外跑,四目相对之后,他立刻猜出了记者的身份,试探着问:“您是王记者吧?”王银珠抱歉地解释说,原本他早早就在门口候着了,刚才出去了一辆车,临走时车轮在地上带了许多泥,他看时间还早,就顺便拿着扫帚清扫了一下,没想到却把时间错过了。 西部设计院就是王银珠目前的工作单位,他是这里的临时工,主要负责院落清洁和夜间值班任务。1998年,为了生计,王银珠扔掉锄头,在亲戚的介绍下,从老家河南驻马店西平县重渠乡南徐村来到这里做清洁工,一扫就是10年。为了照顾王银珠一家的生活,西部设计院还借给他一间位于院内约9平方米的平房,作为暂时的住处。小小的平房内呈90度角摆放了两张单人床,一张是王银珠夫妇的,另一张是女儿王轲媛的。两张床基本将两面墙的位置全部占满,第三面墙脚摆放了许多灶具,充当了厨房的角色,第四面墙上是门和窗子,墙角有一张桌子,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空间。 进门时,王轲媛正在写作业,见记者进来,礼貌地问声“阿姨好”。王轲媛显然比父亲健谈得多,采访中,基本是女儿引领着父亲和记者交谈。王银珠和妻子离开老家来西安打工时,王轲媛还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及患有脑疾的哥哥生活在一起,直到2005年,才被父母接到西安一起居住。小时候,村里人常和王轲媛开玩笑,说爸爸妈妈那么长时间不回来,他们不要你了。王轲媛气得哇哇大哭,村里人赶忙哄她不要哭,可是越劝越伤心。那个时候,王轲媛真想父母立刻回到她的身边,证实村里人是在胡说八道。有一年冬天,王轲媛感冒了,还发烧,打了好多针都不见效。躺在炕上,她比任何时候都想念妈妈,如果有妈妈在身边,她会感到踏实许多。有好几次,她在梦里哭醒,睁开眼睛时还是看不见爸爸妈妈的身影。王轲媛说,虽然生病时最想妈妈在身边,可是自己心里明白,爸爸妈妈工作太忙,根本回不来,所以,从生病开始到痊愈,她始终没让爷爷奶奶打电话告诉父母,免得他们担心。 第一次学做饭是在9岁那年。奶奶因为腿上长了肿瘤做过手术,没法下地干活。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见奶奶躺在炕上还没吃饭,懂事的王轲媛便寻思着自己做一顿饭。回想着奶奶平常做饭的样子,王轲媛凭着记忆将面粉舀进碗里,再加水搅拌。然后将瓮里的水一勺一勺舀进锅里,等水烧开了,再将面糊糊倒进锅里。由于个头太小,灶头太高,王轲媛只好踩在小凳子上,几次差点踩空摔倒。过了一会,估摸着差不多了,王轲媛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却发现里面全是面疙瘩,面疙瘩咬破后还是面粉呢。虽然累得浑身是汗,可第一次做饭还是以失败告终,又急又气,王轲媛当时就蹲在地上哭起来。哭着哭着,越发怀念妈妈在家时的温暖,每天放学回家后,远远就能看见烟囱里冒出的青烟,闻到家里做饭的香味……书包破了有人补,衣服脏了有人洗,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回忆,自己不仅要上学,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多么希望以前的日子还能再回来。就在王轲媛想念爸爸妈妈的同时,王银珠和妻子也无时无刻不挂念自己的孩子。为了能早点将孩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王银珠向单位提出请求,除了清扫院子,还值夜班。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原来每月400元工资的基础上再增加300元的收入。每天晚上12点到次日早晨8点,王银珠就在门房值夜班,巡查院子安全;上午10点多,开始清扫院子,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到了下午,再将不干净的地方扫一扫,或者帮着物业干一些杂活,如果下午没什么事情,就可以抽空休息一会。这就是王银珠每天的工作内容,虽然比以前只干清扫活计累了许多,但王银珠宁愿累点,也想多赚钱,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来。“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照顾孩子很吃力。再说,在农村能学到什么东西,还是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以后也好有个出路。”王银珠说,自从将女儿接到西安后,光是每年的学费就得3000多元,这笔费用经常让他入不敷出。女儿现在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不少作业他都看不懂,有时真想给孩子请个家教,可数数兜里的钱,又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王银珠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很一般,这让他又着急又无奈,只怪自己学的东西太少,帮不上女儿的忙。 女儿的学习让王银珠头痛,儿子的时好时癫更是王银珠的一块心病。王银珠说,儿子是先天性脑疾,3岁那年,家里人才发现不对劲,医生说,这个孩子患的是多动症,异常兴奋,无法控制自己。从那时起,王银珠就四处求医,可一直不见好转。随着年龄增长,儿子的病情越发严重,经常骂人,有一次还把自己叫爷爷。眼看着孩子成了这样,王银珠却无能为力,常常一个人偷着哭。王银珠说,在农村儿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凡条件允许,一定把儿子接到自己身边来,他再傻也是自己的儿子呀,至少每天可以看见他,可现在确实无力养活。每每想起儿子,王银珠的心里就一阵阵绞痛,总觉得亏欠儿子太多。现在,王银珠还在不断四处打听哪个医院能治儿子的病,他说,只要有医院能治好儿子的病,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儿子。王银珠对儿子的愧疚直接影响着女儿的心愿,王轲媛告诉记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爸爸妈妈既不要太累,又能多挣点钱,早点给哥哥成家立业,因为他怕患有脑疾的哥哥以后找不到媳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