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4:18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爱
孩子们接近大自然更渴望无限接近社会

  在武汉市古田二路省柴小区,有一个收治了31名患有智力障碍或脑瘫孩子的爱心康复中心。据中心的掌门人李军老师介绍,这些孩子大部分来自湖北省内十堰、随州、黄梅以及武汉市,也有来自河北和湖南的。其中最小的3岁、最大的21岁,多数孩子的家境十分困难,有两名孩子甚至被家长舍弃了。在全国助残日前夕,《事事关心》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们走进了爱心康复中心。

  灰色生存的孩子

  “六一到,儿童节日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

  记者在武汉爱心康复中心里看到,一个老师正带着五个孩子在朗诵迎接“六一”儿童节的一首儿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们发音不清,3年前创办武汉爱心康复中心的老师李军说:很多有智力、语言障碍的孩子刚开始根本不会发音,为了训练孩子,光一个阿的发音,老师每天要对着有的孩子说一千多次,一说就是半年。

  李军:你要训练他们的语言,首先要让他们发音,让他有音出来,我要千万次说这个字,不断重复的说,从他眼睛睁开开始,你就要跟他说,虽然他不能懂,他也不明白,他也无法回应你,但是你要去说,去刺激他们的神经,他们的神经到了一定的期限就有一种迸发力。

  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口齿不清;有的行动缓慢,不同程度地患有脑瘫、自闭症及智力及语言障碍。

  张政来自十堰,进康复中心时,患有智力、语言障碍,出不了声,连哭的声音都没有,现在已经11岁,会数数及简单会话交流了。来自新洲的14岁男孩杨安,患有小儿麻痹症,刚进康复中心时不能走,现在已经可以弯曲着腿走路了。

  康复中心一共有10个老师,虽然每个月只有550元钱的工资,但一颗爱心让这些老师坚持着他们的事业,在最困难的时候,康复中心只有一个苹果了,李老师把它切成8小块,分给了孩子们。

  孩子会说一句话、会开水龙头了、会穿衣服了,这些细小的进步都会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得痛哭一场,毕竟教孩子学会一个动作,有时一教就是几个月。

  老师罗丽拉:很开心,很开心,好象自己完成了一件好开心的事,他们又进了一步,又接近了这个正常的社会一步,毕竟以后他们生活的路还很长。

  虽然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大多数孩子慢慢有了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但弥漫在他们心里的阴影却一时难以消除。

  在武汉市,智残患者大约有七万人左右,其中儿童占大多数。武汉爱心康复中心的老师李军说,出于各种原因,不少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关在家里。

  李军: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可思议为什么自己生了一个这样的孩子出来,他无法面对,他就把孩子关起来。再有的家长,这些孩子没办法,没地方去,去正规的学校幼儿园,没有人接受他们的孩子,他们不得不把孩子关在家里。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康复机构时,一部分孩子就是拼命的摔东西、打人,武汉爱心康复中心的老师说,不少残疾孩子摔东西、打人其实就是一种高兴情绪的发泄,慢慢的引导就可以纠正。而另外一部分孩子就是什么都怕,进了一间房就不敢出来,怕见生人。

  在爱心康复中心租用的是居委会的旧房子,原本外面没有栏杆,为的就是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对外界消除怕的心理,但康复中心最后却不得不围起栏杆。

  李军:刚开始,我这里没院子,没这个栏杆,结果这里的一些居民不友善,那些居民觉得我们的孩子很傻,会把傻气传给他们正常的孩子,有的甚至动手打我们的这些残疾孩子。

  智力残疾是一种并不被人们关注的残疾,通过外表有时根本看不出来,他们中只有少数的能通过康复训练成为或者接近于正常人,大部分人终身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而多数残疾孩子的心理又不健全,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包袱。

  李军:他们的心态都是不健全的,他们都比较怕这个社会,怕陌生人,因为陌生人对他们友善的不多,不友善的特别多,他们以前被家长长期关在家里,心理的阴影很大。

  在多数有智残孩子的家庭,家长们都活得很苦很累,有的夫妻离婚,出现了单亲父母照顾一个残疾孩子的情况,在武汉,曾经还有一位36岁的父亲因为精神压力太大,最后从四楼跳了下去。

  而在这些残疾孩子的大脑里,家庭和社会也许还没有多少成型的印象,离开康复中心的时候,今年10岁的脑瘫孩子王新浮着纯朴真挚的微笑,为记者朗诵了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爱吃菜……

  简单的愿望

  在武汉爱心康复中心二楼,记者无意中问起这些孩子有没有什么愿望,你猜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询问,孩子没有回应。

  旁边的老师解释说,因为智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孩子们的脑海里暂时没有“心愿、愿望”这些词的意思,只能问他们想干什么?

  孩子们:我想出去玩,我想去公园玩,我想去看动物、鸟一类的呀。

  孩子们的回答无一例外的是到外面去玩,而在康复中心二楼的教室里,孩子们画的画要么是小鸟,要么是太阳和星星。康复中心老师李军说,因为条件限制,加上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到歧视,平时孩子们就在教室、寝室里玩,有时在小区里面转一转,大自然是一个什么样子,孩子们都是在电视里面见到的。

  李军:他们对外面是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因为他们很少出去。

  孩子们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康复中心,看看外面的天空。31个残疾孩子这么简单的愿望,谁来帮他们完成呢?

  在鸟语林中畅游

  节目播出之后,《事事关心》节目部的新闻热线收到了一些听众的电话,希望给这些残疾孩子送去爱心,东湖鸟语林副总经理王连祥在电话中说,真诚邀请31个残疾孩子前往东湖鸟语林游玩,与两百多种不同的鸟类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由于鸟语林是民营企业开办的景点,平时对于残疾人都是实行优惠价,但这次对这些孩子一律免收门票。

  记者将消息告诉了武汉爱心康复中心的李军老师,李军老师说,听到可以出去看鸟的消息后,孩子们都跳了起来。

  与此同时,《事事关心》节目部也在紧张的联系交通车辆,准备遮挡阳光的帽子和孩子们的午餐。

  5月20日上午9点半,31名智障、脑瘫残疾儿童从武汉爱心康复中心出发,在车上,孩子们就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一路欢笑一路歌。“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在欢乐的歌声中,孩子们来到了东湖鸟语林。在鸟语林内,一只只孔雀蹲在灌木上亮出美丽的羽毛,好动的野鸭在地上来回踱步,这些鸟儿的一举一动吸引着小孩子,老师也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们认识这些鸟儿。

  东湖鸟语林还特意为残疾儿童安排一场鹦鹉群星表演:踩三轮车、捡垃圾、套铁环、走钢丝等,鸟儿的精彩表演让这些小孩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武汉爱心康复中心创办者李军老师介绍说,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这些残疾孩子也非常喜欢出去玩。但是由于经费、人力所限,这些孩子平时只能呆在康复中心,很少出去。一般像这种出来玩的机会非常少,有的孩子目前到了16岁才出去玩过一次,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孩子们看了这些鸟儿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真是从来没见到过,来了后看到这么多鸟,从他们内心来说非常高兴,感谢楚天广播电台为我们组织这次活动。

  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关怀

  31个正在接受康复教育的残疾孩子出去游玩一次,在他们的经历中多了一次难得了解社会的机会,但在湖北,还有不少的残疾儿童没有得到康复、教育机会,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残疾人这一个特殊群体来说,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省残联教育就业处处长陈三定说:“虽然我省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相比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度上升。但目前学龄前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比较薄弱。现在聋孩子、哑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进步,但弱智儿童的教育这一块还没跟上来,还是处在一种自在的状态。仅学龄前弱智儿童还有1万多人没有得到任何康复教育的机会。这些孩子自小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将影响义务教育的入学率。

  据陈处长介绍,目前新生100个婴儿中,就有3个有先天性缺陷。虽然这其中一部分婴儿经过医治后得以康复,但还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能转化为残疾。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多。“

  陈三定:湖北一年出生的新生儿有50万人,可以想象有先天性缺陷的孩子并不算少。各级政府、各级残联,广大的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人士,都应该关注这一群体的发展情况,如果他们发展有障碍,教育没跟上,这个将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

  残缺的生命更渴望爱的呵护,让每个残疾孩子得到康复与教育的机会,是他们能够更好融入这个社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关爱残疾人不仅是帮助他们康复,更需要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从看得见的设施到看不见的心理,没有障碍,没有歧视。(记者 曙光、李环;摄影 宇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