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水污染”事件与媒体的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7:41 江西商报

  文 商报见习记者 张仁结 图 商报记者 黄昊霆

  “拿多少箱?”

  “5箱吧。一共多少钱?”

  “原价,每箱20元。听说有些商店一箱水都涨到了50元,我不会赚那些个黑钱的。”

  “真谢谢你!还不知道新干的事情什么时候能完,现在全家做饭饮用都是用矿泉水。”

  5月9日上午开始,这段南昌某商店老板与市民之间的对话,频繁出现在南昌市区的大街小巷中。

  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南昌市不少商场的水都已经卖断了货。

  后经调查证实,这是部分媒体报道夸大,加上个别市民不明真相,对虚假信息以讹传讹,导致众多不明真相的市民抢水的风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江西省、南昌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不到1天的时间里,及时消除了负面影响,维护了城市生活秩序的稳定。

  传闻引发“蝴蝶效应”

  “蝴蝶轻轻地舞动一下翅膀,可能导致系统最终发生极大的变化。”南昌市政府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用“蝴蝶效应”来解释此次风波。

  事件起源于5月8日15时20分左右,发生在江西省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爆炸事故。由于这家医药公司的排污口比邻赣江。关于赣江水体受到污染的传闻四起。而南昌的自来水就是取自赣江。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南昌。

  这个时候,真相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资讯。然而就在公众渴望知道真相的时候,部分媒体的揣测为市民疯狂买水的行动提供了参考。

  按照李女士提供的信息,记者在该网站搜索出一篇标题为:《江西一化工厂爆炸 严重污染赣江》的新闻。该则新闻导语写到: “5月8日下午3时20分许,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3人下落不明,12人受伤,大量有害物质(疑为“氯碱”)排入赣江,造成赣江新干县下游水体污染。5月9日凌晨零时开始,樟树市、丰城市全城停水。”而文章的最后还总结性得说:“据了解,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厂发生爆炸后,赣江新干县下游水体遭受污染,樟树市、丰城市、南昌市都将面临停水威胁,可能涉及赣江沿江数百万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这有可能是江西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污染事件。”

  刘先生也是第一时间看到这条新闻的。他告诉记者,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在本地权威媒体求证。结果在省城一家新闻门户网站也看到了关于赣江水体受到污染的新闻。“我当时很震惊,因为这个网站的新闻很有权威性,于是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事和朋友。并约大家一起去买水,以防万一。”

  “据说这次污染是真的,有人上网查了。而且据南昌水厂的朋友说,他们内部也发了通知,说可能存在水污染的情况,看来不会有假。”住在象山南路的一市民这样告诉她的亲朋好友。

  记者在百度贴吧看到名为“luciferous1988”的网友转载某另一家网站的新闻。该文中有“事故造成3人下落不明12人受伤。赣江下游有严重污染。”、“ 樟树市沿赣江的永泰、洋湖、大桥等各个乡镇纷纷动员所有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沿江群众,迅速关闭通往赣江的各个闸门,不要饮用赣江水,不要去赣江里捞死鱼,也不要去买市场上的鱼,防止中毒。各乡镇的干部还在赣江边全天24时小时蹲点守候,打捞漂浮在江面的死鱼,及时掩埋,并且控制附近居民到江边洗菜洗衣打捞死鱼等。截至5月9日下午3时,赣江水的颜色虽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已经出现死鱼现象。”、“ 这次爆炸事件造成的污染涉及赣江沿江数百万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这是一起严重的水污染事件。”等有关赣江水体受到污染的言词。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种种新闻,市民再也稳不住了。从9日上午,先使部分市民纷纷在自家储存水,再到后来发展到商场里的各式容量的水均被疯狂的抢购。

  9日下午4点左右。家住象山南路的李女士匆匆离开公司,来到附近的洪客隆超市抢购矿泉水。当她以第一速度赶到超市时,发现原来早有消息更灵通的市民已经在整箱整箱的“抢”。

  “生怕来晚了,水就卖光了。自来水已经不敢喝了。”李女士一边和记者聊一边掏出手机叫人来运水回家。李女士告诉自己,她是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赣江水受到污染的新闻。当即决定从公司跑出来买水。

  “我是9号下午才知道发生了水污染事故。当时我就上网查相关新闻。可是看了新闻后更加不能判断水到底有没有受到污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去商店买了不少瓶装水。”市民谢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一家店的收银员在当班期间见证了市民的疯狂购水全过程,“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03年非典时期买板蓝根、白醋。真是太相像了。一丝考虑都没有,买了再说。”

  到了9日晚上7点钟,当记者再次来到洪客隆超市时,发现仍有不少市民在争相买水。

  记者在百度贴吧里看到一个主题为“赣江出现严重水污染事件澄清之前大家存了多少水”的帖子。回帖者基本都有储存水。而对于水体污染市民从不信慢慢得相信。一网民小野回帖到:会有监测的,会净化的,而且你存的水够几天用啊,自来水放一个星期就超标了,一样挂。这个事情这么大,有关部门不会不管的。

  澄清事实平息风波

  新干水污染事件真相在9日下午就已经基本定论。

  “赣江新干县段水质达标”、“赣江樟树段水质达标”。2007年5月9日下午4时,在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江西省环保局局长、江西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许苏卉在接到监测部门的报告后,立即要求在局里负责事故协调工作的副局长陈荣迅速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短信等媒体向社会通报信息,“赣江水体未受污染,沿江居民可放心饮用”。环保部门在第一时间的通报,及时地为传言“赣江受污染”做出了澄清,给事故发生地下游的沿江城市市民吃下了“定心丸”。

  这是《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后和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以来,江西省发出的第一份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

  5月9日晚,记者发现关于水体没有受到污染的报道逐渐多了起来。

  新华社报道:江西省环保局经监测表明,此次爆炸对环境基本没有产生污染,赣江水质完全正常,沿岸水质均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二类标准,事故未对赣江水质造成污染。上海一家新闻门户网站发现了各媒体对江西化工厂爆炸是否造成污染说法不一的情况后,率先做了跟进报道。文中并提举了差异大的几组报道。

  省城数家电视台也在当日晚播发了南昌水质未受污染的报道,并请市民放心用水。

  “很庆幸政府处理的及时。要不然水体受到污染的传闻还不知道要折腾多少人。遗憾的是有些媒体就是没有耐心,都抢新闻去了。我一直在关注,从水体受污染的报道见诸网络到环保部门向全省通报赣江水体安全,中间就几个小时的间隙。其实媒体只要慎重一点的话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恐慌。”南昌大学一退休教授忧患地说到。

  5月10日,就在传闻水体赣江受到严重污染的第二天。谣言基本终止,舆论导向也完全扭转过来了。

  这一天,在《人民日报》第05版刊出《江西首次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通报》的文章。

  《文汇报》当日的报道披露到:“为安定民心,昨晚江西省环保局向有关区域的手机用户群发短信,告知‘该爆炸事故没有对赣江水体造成污染,请广大市民放心’。”

  5月11日,CCTV.COM的全球资讯榜刊出新闻进一步证实赣江水体没有受到污染。

  省城平面媒体也纷纷出来辟谣……

  对于新干“水污染 ”事件的解决,江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陈荣表示,江西对这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及时有效,集中体现了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持续的影响

  “如果及时得到权威、确实的信息就好了。现在的媒体变得不那么可信。可是很多时候不信媒体又没有别的渠道知道最新信息,不得不信。有些媒体即使没有准确新闻,也会挖一些小道消息来吸引读者,对这样人命关天的时候,让老百姓不知如何是好。”面对这么大差异的报道白领蔡女士无奈的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茫然。整个南昌像蔡女士一样一时间无法辨别事情的真伪的不在少数。

  某网站一位网编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媒体,尤其是网络追求的是眼球经济。凑巧的是这个爆炸没有污染到水,政府又处理得当。要不然还不知道要捅多大的娄子呢。“你也发现了,现在百度相关新闻,页面基本都被删除了。网络就这样一旦发现报道与事实不符的就回‘毁尸灭迹’。”

  5月23日,记者试着搜索关于爆炸后水体是否污染的新闻。发现此事逐渐平息后再次百度相关的报道时,很多网站的相关新闻已经无法找到网页了。只能通过百度快照才能一睹“昔日容颜”。

  5月24日,记者再次对南昌市民进行了采访。同时发现不少市民家里还留着很多矿泉水。“这些买来的水估计还可以吃一个多星期。9号那一两天,我都是用买来的矿泉水。直到后来看到南昌电视台说水体没有受到污染,我才敢用家里的自来水。”家住棉花街的一大妈说。

  “真的是太需要及时报道真相了。可是我家订的报纸到十号才告诉我水体没有受到污染。我们希望能有可靠及时的消息。十号才告诉我,事情都发生两天了。知道了还有什么用?”邻座的一位大妈接着说,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来传去,最后人心惶惶的。很多人都会为了安全起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业内人士称:“一旦事情水落石出,很多不正确的言论、报道会不攻自破。出现原稿被删现象是为了将不利影响消除到最低。然而当事情一清二白后,读者却成了受害者。”

  A3版

  南昌究竟需不需要奢侈品

  -文/商报见习记者 殷冰静 实习记者 李雨婷 李欢欢 -图/商报记者 黄昊霆

  ●记者调查

  今年5月,一块价值120万的劳力士手表在人们或惊叹或渴望的眼神中被迎进了南昌亨得利名表部。亨得利的这一破天荒举动,似乎表示5000元~30万元的高价表已经无法满足南昌“贵族”们的需求……就在此前的一个星期,亨得利“欧米茄”专柜前来了4位特殊的客人,从神态之间可以看出是父母和一对十五六岁的子女。在回绝了柜台小姐推荐的一系列中档价位的手表之后,那位中年男子指着一款镀金镶宝石的男表说:“给儿子买这一块。”这款金表的标价是12万人民币。随后他又转到劳力士专柜,买走了一块带钻的高价男表。直至离开时,这位男子总共刷掉了43万元人民币。

  事后,亨得利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10万以上的高价品成交率不算特别高,但售价在1万左右的手表却非常抢手,一个月下来,卖出几十块是寻常事。购买人群里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固然不在少数,可每个月也总是会有那么几位穿着布衣粗裤的顾客一出手就消费掉几万甚至几十万。在亨得利工作了3年的小汪笑笑说:“我们把所有的走进店内的人都看做上帝,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其中的哪一个会突然甩出一大叠人民币。”通过粗略计算和统计,包括太平洋凯美精品展厅、财富等高级购物广场,名表专柜的月销售额都在30万左右。

  记得2005年春季,凯美国际精品展厅入驻南昌太平洋店,从刚开业时自称“流行百货”到现在的“精品尊贵”,太平洋“贵族式购物”的品牌效应如同被暴风吹走的蒲公英种子,遍布南昌的生根发芽,随时挑逗着口袋中有些银子的白领、金领们。于是2000块一件的POLO衬衫平均一天可以卖出5件;动辙几千上万的CHANEL专柜在节假日时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依照太平洋店的规定,凯美国际精品柜台的销售额只要低于25万就会撤柜,可这些天价化妆品专柜却常被人们用“经久不衰”来形容。

  去年年底江西省统计局曾经公布过一组南昌市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在南昌400多万的人口中,月收入过万的高收入群体大概占到5.5%。也就是说,400万市民里只有22万人有经济能力承受高价奢侈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22万人口也许并不算多,但他们带来的消费潜力确是无法估计的。登喜路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金霆曾经在凯美精品卖场开张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哪怕只有一个消费得起的顾客,我们也必须做出10件不同的商品供其挑选。”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或许也隐约的表示了卖出一件奢侈品的利润究竟有多惊人,这恐怕也正是继太平洋、财富广场之后,一些高档品牌在昌尝试设立专卖店的原因。记者调查发现,光顾世界品牌专卖店的消费者并非只有那些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一些月收入在5000至1万元之间的年轻人,也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且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这些收入水平中上的人会靠这些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

  就在服饰、配件类的高档奢侈品扎堆儿落户南昌的同时,类似“星巴克”这样的饮食品牌也开始试探性地把触角伸进了南昌。拥有世界最著名的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的品食乐(General Millo)公司曾经在全球市场发展调查报告里提到了南昌。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肯德基”在进入南昌市场前漫长而细致的调查一样,品食乐公司也小心翼翼地将目光转到了南昌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而在麦德龙中出现的散装零售“哈根达斯”就是其试水的最好证明。

  在业界,星巴克、哈根达斯之类的产品被称为奢侈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个奢侈是针对其它同类产品而言,对我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寻常消费。所以,谁敢说我们和奢侈品无关呢?在一个阳光的美好的下午,坐在郊外的露天茶座吹吹风,喝一杯香浓的果汁,完全不在意时间,据说,那是未来最当红的奢侈。

  这让记者想起来当年上岛咖啡连锁店进驻南昌时的情景。现在看来,上岛咖啡不过是中低档消费,可在当年,它的开业却是让无数南昌“小资”们欢欣鼓舞的一件大事。如果星巴克进驻南昌,是否也能够像上岛、迪欧一样,分店满地开花,从此开创白领们休闲娱乐的新纪元?事实是——漫天飞舞的“兰蔻”、“BOSS”巨型海报,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的“世界品牌专卖店”让不少人开始思索:“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口号犹在耳旁,一些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另一些人企业还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发愁,这样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沉思,南昌真的需要如此之多的奢侈品吗?

  ●网友观点

  -迷途伞:现阶段我国还是遵照“按劳分配”来决定一个人的收入的。如果某个人的确通过正规渠道挣到了比一般人多的钱,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些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舒适一些?我们挣钱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不正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吗?就算是贵得有一些离谱,只要在购买者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也没有什么问题,贵,只是相对而言的。

  -百度南昌贴吧网友:有奢侈品牌进入南昌正是说明了南昌经济的活跃和发展,也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是件好事。换句话说,如果哪个投资商来南昌考察,发现南昌连一家卖“LEV'S”的商场也没有,心里肯定会认为“这个地方太穷,没有什么消费水平。”那还谈什么招商引资?

  -天涯社区匿名网友:如果真的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什么不讲心思多放一些在慈善的事业上?只顾着满足自己一时的购买欲望,这样只会让城市陷入“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叶子:所谓的“奢侈品”不过是做工好一点东西,加上一个“XX”牌的商标。其实贵的是这个商标,不是物品本身,买奢侈品的人根本就是虚荣!

  -带带爬:既然存在,就有它的价值。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如果南昌真的有一个消费的起奢侈品的群体存在,那么这些贵重的商品的出现自然是有必要的。

  -顶着清华帽子的猪:城市形象不是靠几家奢侈品专卖店营造起来的。城市的发展程度以及人民的幸福度也不是看看BOSS一天卖掉几件衣服就行了。提倡高消费其实就是变相的拉大贫富差异,100个人里有1个买LV不叫富,100个人中95个可以衣食无忧才是我们追求的。以南昌的发展程度来看,她并不需要什么奢侈品!

  ●各方观点

  存在即合理

  (被调查者:70年代后的中产阶级,消费狂热爱好者)

  奢侈品进入中国是中国进入全球化的表现。当这个品牌决定进入某个城市,那一定表明这个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即有客源,其次才是是否有合适的百货公司提供舞台。再次,购买奢侈品也是人们对自己的预期财富增长乐观和城市发达度的一种表现。

  另外,适当的奢侈品还可以通过肯定“富裕”来激发和鼓励人们追求梦想。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精神文明也必相应跟上,因此,奢侈品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奢侈品牌的出现还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这些奢侈品往往会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常以“不只是……”来开头,向你描述一旦拥有便无比美妙的愿景。比如哈根达斯会告诉你,它“不只是冰淇淋”。人们对美好、优雅的生活总是有无穷的想象的。而奢侈品的存在正是填补了某些生活中的空白。完美的广告语、典雅特别的款式设计……用文化点的语言来说,奢侈品牌卖的并不是商品,而是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常有朋友说南昌消费不起奢侈品,这其实有些自欺欺人,毕竟这些国际品牌的市场分析师不是笨蛋,如果没有利润,他们又怎么会千里迢迢的来到南昌?

  有需求才有市场,而市场又刺激了需求,人们努力工作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生活质量鞭策人们努力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昌是需要这些“昂贵的诱惑”的。

  南昌是块被瞄准的沃土

  (被调查者:某品牌厂商)

  绝大多数做高档钟表、珠宝生意的人都知道,类似欧米茄、施华洛士奇这样的品牌其实在南昌市是没有设立独立的自营店的,而是通过代理和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至于为什么没有设自营店,欧米茄的老总曾经在接受某财经杂志的采访时坦诚地说:“在短时间内,中国要达到可以设立自营店的标准,还是有难度的。”究竟所谓的“标准”是什么?南昌某钟表行的一名经理笑着对记者说,其一当然是城市消费水平的提高,其二则是都市中、高产阶级的购买欲望能否升级。美国美国《新闻周刊》援引联合国的《城市发展报告书》报道指出,南昌等十个二级城市被评为了“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照南昌现阶段的发展速度继续下去,他将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品牌的集散地。不管是从经济学,还是生活质量评估的角度,南昌的高档消费品牌都是有市场的,南昌需要这些高端品牌刺激消费,正如果这些品牌也需要南昌这个市场。

  南昌的奢侈品消费的市场潜力非常的巨大,特别是在服饰这一块.比如象我们这样的高档时装品牌有我们特定的消费群,主要消费对象都是社会名流、企业金领和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等,目前在南昌,这个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地扩大,其销费规模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以我们每年营业额增加50%的这个速度来看,南昌人的消费水品确实提高的很快.而且据了解,已经有一大批国际一线品牌也已经看好了南昌的市场,准备进驻经济的发展带动一系列连锁反应,奢侈品的出现也是其中之一,厂商们看着自己的商品一件件被搬走,不禁要兴奋地高呼“南昌果真是块高档品牌销售的沃土!”

  过度消费是慢性毒药

  (被调查者:50、60后的中老年人)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有不少人对“奢侈品消费”抱坚决反对的态度,而这其中又以出生、成长于50、60年代的中年人为多,他们经历过文革、股疯、海南投机……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对于消费也保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对于南昌日益增多的高档品牌,他们都认为奢侈品属于过度消费。

  奢侈品,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范围,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有人也称之为非生活必需品。既然并非生活必要,又何必要执着追求?

  在南昌,购买奢侈品人群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追求个人享受,而在发达国家,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却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他们遵从的是家庭生活享受。这种状况恰恰证明南昌并不富裕,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都 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状态又容易让人攀比,助长奢靡之风。

  “说是毒药恐怕并不过分。放眼全球,欧洲发达国家消费奢侈品的比例逐年下降,真正懂得生活品质的人崇尚的是节约和知足,并非高调的享受。”已经退休的殷局长对现下的高端消费显得颇不认同,“且不谈‘糖衣炮弹’的麻痹作用,光看着一些年轻人为了一个名牌包一次就花掉2、3个月的工资,就可以瞄出些端倪了。把买昂贵的东西当成肯定自己的想法显然是畸形的。”

  无数的数据表明,不止是南昌,在全国,消费的起上百万的奢华族还是少数,主要是商人和演艺界人士。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来。“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贫族”(收入不错,但是总是处在贫困状态)、“百万负翁”(有经济条件,但是总处于负债状态)等等人群的加入,使的我们不得不给奢侈品消费一族下了这个新定义。

  让奢侈品不再成为奢侈病

  (被调查者: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范夏微讲师)

  在我们的社会中,“奢侈消费”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炫耀消费、过度消费甚至入不敷出的同义语。然而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奢侈品本身并不是一个明显的贬义词。毕竟我国已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鼓励任何层次的消费,只要这种消费是合法的。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应有的权利。至于消费的对象是奢侈品还是廉价品,应无特殊附着的涵义。

  我国现在正在倡导建设“和谐型社会”,我们不希望穷的穷富的富,虽说平均主义并不是很美,但是贫富的差距过大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们对待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应当正确看待,不应当过分的渲染。并且还要改正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消费奢侈品和我国倡导的“勤俭节约”是不矛盾的。每每提及“奢侈品消费”,很多人会认为它代表的是“昂贵、华而不实”的意思,含有贬义。但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是无法阻止的。随着

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全球化以及南昌本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同时,要提倡人们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奢侈品消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购买适当数量的高价位商品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年轻人的“负债享受”则显得很不科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