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金:投资还是投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8:29 中国财经报道
节目图片 节目图片 节目图片 节目图片 中国财经报道2007年5月28日播出节目《基金:投资?投机?》,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而在市场中,被称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其中,开放式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过了121.4%,也就是翻了一番还多;而获利最多则达到四至五倍。一时间,买基金,挣大钱,成了各个银行网点的储户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基金,也成了银行网点竟相推荐的理财产品。在银行,排队买基金,成了一道让银行高兴,让储户心烦的另类风景。其实,仅仅在两年前,在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熊市中,有的基金发行曾经举步为艰,也有的基金净值持续缩水,遭遇大量赎回。基金的专业理财功能曾经受到市场,特别是基金持有人的普遍质疑。当时,基金研究人士不断提醒投资者,买基金一定要长期持有,不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超额回报。也仅仅在两年后,大牛市的来临,让基金赚到了超出想象的利润,老百姓买基金热情踊跃,基金的发行异常顺利,甚至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 一 2007年以来,以银行储蓄为主流的投资者蜂拥而来,携带大量的资金购买基金,造成新基金上市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数据统计显示,新基金发行屡创记录:3月8日中海能源策略基金发售不久,100亿的份额被抢购一空;3月6日,限量100亿份的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又被抢购一空;3月5日限量90亿份的信达澳银领先增长股票基金也在一小时内销售一空;2月8日建信优化配置基金100亿份的发行量1小时内告罄。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从2006年以来,基金市场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这样势头,很多的基金收益率达到100%、200%等等的。那么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很多老百姓看到基金投资的这种商机,疯狂地涌到市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也就是老百姓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那么巨大的这个投资需求和过小的投资品种形成了反差,于是基金市场出现了重点追捧的这样一个局面。” 进入4月份之后,新基金的销售依然持续了近乎疯狂的火爆程度:限量80亿元的诺德价值优势基金,发行首日认购金额达到150亿元,不到一天也募集完毕;限量100亿元的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集中申购的首日即告售罄,认购资金超过300亿元;创立基金“封转开”集中申购以来单天申购资金的新高。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公主坟支行副行长赵娜:“最火爆的时候,当天外面大概排队的客户有两、三百人,然后开门的时候大家就涌进了这个营业厅里面。然后当天销售的一共就是,销售了8000多万元。” 回想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时,首日募集达到419亿元,当时还被业内人士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发行第一天,各代理销售网点均出现抢购,创造基金发行以来的天量销售记录,一天的认购金额接近900亿元,一举成为基金市场募集时间最短、认够金额最多的基金产品。而该基金采取的是100亿份限额比例配售的机制,这就意味着,抢购这支基金的投资者中,投入10万元最终也只能购买到1万元即1万份基金。此基金发行前一天,南方稳健2号基金拆分,申够资金超过300亿份,刷新了基金持续营销的纪录。 华泰证券北京月坛南街营业部王剑:“4月初的时候,有一只基金,我们华泰全国80家营业部只有这个3000万配额,那么投资者在早上8分钟之内,就将此基金一扫而光,导致很多投资者都没有买上。”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4月初的时候,有4、5只基金发行,4、5分钟我们的营业部一下就卖光了,再买就来不及了。尤其最火爆的是上红门(音)国内基金发行,一下子涌进了1000万,实际成交的只有11%左右,所以大家对这个基金的热情,从4月份看,非常非常的火热。”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我记得是四月上旬,有一支新基金发行,结果我呢就准备去购买这支基金,很早就到了银行,在门前排了半天的队,等到开门以后,我们进去以后,只有前面三、四个人买到了,结果大概也就销售了20分钟左右吧,我和后面很多人都没有买到。” 不可否认,基金市场的火爆折射出来的,就是它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相当丰厚的回报。 基金投资者:“一直就在长,就在升,到年底的时候长到1.7多,上次有一阵大盘有点回落,回到1.6多、1.5多了,后来又回1.7多了,到1.7多的时候我说卖点吧,我就卖了2万。结果留的2万,(现在每支)长到2.1了。” 基金投资者:“买的时候是49000块钱,今年的3月31号他给我一对账单,涨了50000多,也就是翻了一番多点,后来06年7月份我又买了11万的这个南方的‘稳健成长’,‘稳健成长’呢,结果是31号对账单涨,获利80000多。”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购买基金已经有3年多的历史了。回想起稀里糊涂的购买第一支基金的原因,他也是深有感触。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当时由于银行利率并不是很高,然后也是听朋友说,这个利率要比那个银行利率要高一点,也没有什么这个学习过,就是银行卖什么,我就去买什么。” 李先生说,当时因为不懂基金,只是觉得肯定会比银行存款回报率高,就把到期的存款买成了基金,并且又陆续地买了其它几支基金。可是到了今年3月初,他听到许多亲朋好友说,他们购买的基金已经获利丰厚,回报率至少都在60%以上,有一半已经翻了一番,甚至翻了两番。可他一查询,发现自己购买的第一支基金的回报率却低得可怜。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因为当初一点都不懂,买了一支,结果现在只涨了大概3%左右。” 此时,他才知道基金分为许多种,每种基金各不相同。从那时起,李先生开始了对基金的了解和学习,知道了选择基金的初步要领。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我现在只能做到两点,第一个呢,就是能做到,选择一个好的公司,第二个呢是能够选择一个好的产品。” 据李先生介绍,自从他了解了选择基金的知识后,再购买的基金每支都有很好的收益,平均涨幅都在30%以上,其中最好的已经超过了40%。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也是去学习,然后跟朋友聊,听专家介绍,是这样子。” 李先生现在不但非常关注基金的走势和大盘的情况,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要上网查看相关的新闻和评论,一段时间后学会了基金投资和配置的技巧。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我的基金呢,现在是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就我们我会有一部分资金是长期持有的,有一部分资金是作为能攻善守,然后其中还有一部分基金是做短线,一旦有利益呢我就会抛出去。” 李先生坦言,正是在基金投资上走了一段弯路,才让他对学习投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学习的结果,则是他自认为在基金投资上有了比较合理的配置。 基金投资者李先生:“假如说我的基金把它比做一支球队的话,我的后卫、我的中锋、我的前卫我都已经配备齐了。“ 这位李先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投资基金也要象买股票一样,要分析,要有选择,否则,肯定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还是遇到许多基金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没有清晰的理念,有的是碰到正在卖什么基金,就买什么,还有的是听亲朋好友的推荐。这虽然不算什么错,但是,把成千上万的真金白银教给别人去打理,总得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毕竟,买基金也是投资行为,并非储蓄,需要研究,需要多用点心思。 二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基金的投资者,基本上都不了解应当如何正确的购买基金。有的人是赶上哪支算哪支,有的人是基于道听途说,有的是听亲朋好友的推荐,完全没有选择意识。 基金投资者:“不挑,我不懂,我就是什么,就是说卖什么咱买点,买点就放着。因为那天那什么到期了,我那个国库券到期了,他又没新的卖给我,我就走到这点儿,他说有这什么,我就买了,就这么简单。” 基金投资者:“基金选择的话,刚开始我是听朋友介绍,其实现在我也是听朋友介绍。” 基金投资者:“也是朋友说的。” 其实不会选择基金,是当前许多投资者的误区之一。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不要闭着眼来买基金,还是要分析一下基金,看看这个基金是不是合适你,是不是合适你长期投资的这个目的。” 如何正确地选择一支适合自己的基金,专业人士有着非常好的建议: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基金是什么,基金就是一堆股票,不过是专家帮你挑的这种股票罢了。所以说看基金就很简单,看三个:看专家怎么样,看挑的股票怎么样,看业绩怎么样。”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简斌:“回报完全取决于你选择的品种,选择的资金管理,就是你的资产管理人,以及你的投资方式。我们也发现有许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的时候,只有拆分后,或是新发售的基金才买,理由是这种基金每份的价格只有1元或者1元多点,比较便宜。” 基金投资者:“如果再有新发行的我再买,一般我都是买新发行的。” 现在很多人买基金,3块钱基金不买,买1块钱的。专业人士说,这其实这也是误区。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我认为还是老基金比较合适,那么净值的高低拆分,我觉得这是一个现象,看基金不要看价格,看价值,看这个公司的好不好,能不能再为你创造好的价值,那么它应该3块钱还是1块钱都不重要,所以淡化价格,强化价值。”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简斌:“除权之前去买它,和除权之后去买它,如果股价没有发生升权和贴权,两者这种情况排除掉以外,应该两者是相同的。那么基金也一样。”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的大牛市,令基金持有者实现了资产翻番,但这是特殊时期、特殊现象。长期来看,投资基金不可能成为快速致富或是暴富的手段。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多这个基民发现,这个一个月之后、两个月之后出现了10%左右的上涨,非常高兴,认为这可能是一个规律。其实不是规律,基金长期的规律一年10%到15%就不错了。急于说的我能不能下个月我就暴富,我明年就翻一番,像去年一样。我想这种心态不足取。”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简斌:“投资人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短时间内增值,实际上这里面很多时候是一种错误,因为对基金的认知上面存在一些偏差。”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点位已经非常高了,现在再购买基金,存在极大的风险。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这同样是个误区,他们认为大盘指数的高低不是购买基金的必要条件。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简斌:“指数高和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上持有什么样的东西。” 中信建设证券北京东直门难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我们想我们以后的子子孙孙都要从股票身上投资,那么难道4000点以后他们就不能再投资了吗?这是不可能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想真正的要点,是我们要在这里面发现那些具有长期增值能力的好基金,那么不管是到多少点位,它们都会给投资者带来稳健的回报。” 张昕帆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本质,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看好的东西还是要长期持有。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不断赚钱的东西要长期握住。第二呢就是短线的转换容易造成判断失误,每判断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第三点呢不断转换,手续费越来越高,会吞噬你的利润。”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简斌:“长期持有,在国际上面都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在国内是五年以上,在国外是十年以上。”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你找到好的基金产品,好的股票产品,它的风险不是很高,但是它10年、20年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这是低风险、高回报,不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火中取栗,而是在地上捡捡金子就行,因为财富在你身边。” 业内人士一再强调,短期内即使基金净值上涨了一倍、两倍都不要放在心上。 中信建投证券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张昕帆:“一倍、两倍都不是真正的目标,真正目标是要长期的投资,享受更加丰厚的回报,因为你的第10年的时候,往往这个超过你前几年的回报,所以越到后面你回报越大。” 有人总结了基金新手的几大特征:一是喜欢认购新基金,看到基金净值高了就不敢申购;二是赚点钱就想赎回,还老盼着基金分红;三是每天第一时间去查看自己的基金净值,如果涨了,欢天喜地,如果跌了,就开始担心。我想,这位朋友的总结是为了提醒基金投资者,要有好的投资心态,有了好的投资心态才能让你的财富有更好的增长。记者来到华夏基金公司的理财中心,听听基金投资者现在的想法。 三 在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的理财中心里,记者看到,这里没有像银行那样熙熙攘攘的场景,咨询基金的顾客和办理业务的顾客井然有序。而几个投资者正围着这里的负责人毛经理咨询问题。 咨询问题场景: 女:“现在行情这么高,您说现在还能进吗?或者能不能出?这个行情。”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我觉得就说行情啊,从那个998点到现在4000多点以上,我觉得就是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现在进不是最好的机会,可以先买成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避一下风险,适当地等待一下。” 女:“现在这个价位最好先别进了。” 男:“那你说什么时候能赎回呢?” 女:“对,就是什么时候能赎回?”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我觉得就是说最近这个点位,如果再往上涨一涨,到4000点以上,我觉得就是风险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最近嘛,我觉得可以适当地考虑赎回。” 女:“你说在这个月底可以赎回,还是在下月初?我们有没有…”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这么预测,神仙也做不到。” 女:“凭您的感觉,凭您的感觉。”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但是我觉得现在风险收益比来说,风险要大过收益,我觉得在这个时候还是谨慎为好,相对来说谨慎一点,我觉得累计收益比较丰厚的时候,适当地退出来,观望观望。” 男:“是全退还是退三分之一?”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我觉得你如果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看好的话,可以留一部分。” 男:“我也弄了十来只基金,反正主要的我还是放在华夏基金,我现在就是这个华夏红利,我主要放在这儿,其余的你像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等…”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你多少钱能买那么多?” 女:“是啊,买那么老多品种。”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管理起来不乱了。” 女:“就是啊。” 男:“我是想试一下,到三个月总结一次,三个月一总结,总结看谁的表现好,我就坚持买哪家的基金。” 女:“表现不好呢?” 男:“就剔除,我总结这个7、8个月总结。”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你三个月总结一次,这个挺好,对自己投资的成绩,及时进行反思、反省。” 男:“我每日都把每天的净值记录下来,我从刚一开始就对比每一只基金。” 华夏基金公司北京中关村理财中心工作人员:“做个有心人。就是投资是一种习惯,好习惯是养成的。一个是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养成一种理财的理念,就是长期坚持、坚守,就说投资这方面;一个要理性,利己。” 记者也采访了一些投资者,很多人表示尽管他们现在仍然在赚钱,但是他们感觉对大势有点摸不准,在记者采访的投资者中,所有的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市场风险有多大?有八成的投资者关注自己目前持有的基金应该赎回还是长期持有。如果赎回的话,比例是多少?只有二成的投资者关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基金。 四、基金经理的烦恼 让我们想象一下,掌握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一定是纵横稗阖,所向披靡,因为,他们背后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做智力后盾,手中有巨大的资金可以掌控,甚至可以左右股票的价格,赢利一定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基金经理,一只个股拿了两年多,并且刚拿第一年,股价纹丝不动,这样的煎熬,可能许多投资者都会受不了,那么,这位基金经理将会怎样面对自己的选择呢? 2006年4月,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非常烦躁,在4月火红的大盘面前,刘明操作的一只股票却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平日里几乎喜怒不行于色的他也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这是一个相当难熬的时间段,你可以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但是你能够一年不挣钱的话,可能对自己的心理,打击快要达到极限了。” 让刘明感受极限压力的是一只代码很特殊的股票,001696,宗申动力,一家生产销售摩托车发动机的重庆民营上市公司,流通盘仅仅5000万。2005年初,公司的机械行业研究员袁青到重庆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投资前景。 大成基金机械行业研究员袁青:“这家公司其实是比较久,早就关注了,他的竞争力应该是国内是龙头企业,非常领先的一个地位。”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袁青跟我交流完以后,我觉得很有道理,同时市场给它这么低的估值是不应该的。” 市场对这只股票价格的低估让刘明看到了盈利的机会,这也正巧和刘明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比如宗申动力相对于机械板块它是便宜的,然后再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也是便宜的,再相对于我的组合来讲,也是便宜的,这几个条件都要便宜。” 2005年4月19号,宗申动力公布了一季报,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增长100%,而此时,公司的股价徘徊在6元附近,刘明觉得出手的时机到了。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当时机械板块的同类企业估值应该在10到15倍,它大概在7到8倍,就是打了一个对折,这种安全边际是很高的,所以,我就决定可以买了。” 然而就在刘明决定买入宗申动力的时候,刘明面临着投资宗申动力的第一次考验:各种分歧和质疑在那时一齐压向了刘明、袁青这个投资团队。时任大成价值成长基金助理的杨磊对那场分歧的焦点还记忆犹新。 时任大成价值成长基金助理杨磊:“主要是对流动性的分歧,觉得这个公司流通市值比较小。第二个,就是行业风险的问题,因为行业当时它这个公司处在摩托车行业,当时05年涨的最好的是食品饮料、零售和地产,但是这个行业在当时来看是一个不入流的一个行业。” 在反复考量各种分歧和质疑之后,迎着各种压力,刘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开始小幅建仓宗申动力。2005年8月和10月,宗申动力相继发布了半年报和三季报,净利润均保持了20%的增长,这次投资似乎正按照刘明和袁青的预期发展。然而市场在这时却没有按照他们预想的轨迹发展,但刘明对自己的选择还是充满着信心。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刚开始,因为我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会考虑,就是说都有一个预判,就是说半年不涨我应该关系不大,我觉得它迟早会涨。” 2005年下半年,市场依旧在熊市中行进着。而市场整体的不景气,也减少了刘明的短期压力。但是作为一个基金经理,刘明在这段时间神经绷得还是非常紧,时刻关注着宗申动力的变化。 大成基金机械行业研究员袁青:“他买了以后,又让我做更多的研究,不断地反馈,然后一起去联合调研。”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当时交流完以后,包括跟上市公司也交流,觉得还是一个市场偏见,然后我就继续持有。” 随着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刘明在继续持有的同时,又继续加仓。到2005年底,刘明管理的基金景宏已经持有宗申动力达到了上限——流通股本的10%。而这时对刘明的第二次考验也悄然而来:2006年上半年,证券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牛市,4月底,上证综指已敲开了1400点的大门,有些股票价格比年初增长了30到50%。而宗申动力4月底的股价和年初相比仅仅上涨了1%。这时投资初期的质疑声再度袭来。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你拿这么多在一只相对收益率比较低,流动性又不是很好,公司内部外部,都会有一些质疑,这种质疑会传到我们这个管理小组,像基金经理,包括我们助理,都会承受到挺大的压力。” 在质疑与孤独中,刘明也通过各种方式来求证自己判断的正确。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找研究员,甚至我直接就说,这只股票为什么一直不涨,我就这么讲,研究员也承受很大的压力,他还要解释。” 寻找到的答案让刘明继续坚持了对宗申动力的投资。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份,宗申动力在二级市场逐渐开始活跃起来,随着市场的持续火热,宗申动力的股价在随后的两个月内上涨了100%。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应该来讲还是很开心,就是我们原来研究团队发现的这个股票,应该当时还算至少市场认为还是比较偏冷的股票,最后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认可,股价也到了它应有的水平。” 大成基金机械行业研究员袁青:“感觉,一个对我来说,既是如释重负,也是一种前期研究得到验证的一种喜悦吧。” 随着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大量机构投资者开始进入,并继续推高着公司的股价。2006年底,宗申动力吸引了9大机构投资者的进驻,其中更包括了2家外资机构。2007年,宗申动力的股价继续保持强势,3月底,公司股价已经跃上18元。而这次投资经历也让刘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投资理念。 大成景宏基金经理刘明:“更坚定了自己原来的一些投资的想法,原来自己的这种盈利模式,就是看好好的股票,在低估的时候买进,坚定持有,只要等市场的偏见改变,只要它基本面没有变化,就一直持有,我觉得更坚定了自己投资的这种方法。” 五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基金经理说得最多的就是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除了来自于要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之外,同时还要面对业绩排行。目前不仅要对各家基金进行排行,就是一家公司旗下的每只基金也要进行排行,而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也主要参照他们的业绩,那么基金经理如何面对压力呢? 蒋伯龙是银华基金的一名明星基金经理,2000年进入基金行业,目前掌管着银华基金公司旗下的两只基金,两只基金规模加起来有170多亿元,目前这两只基金收益都不错。他告诉我们一个特殊的感受,目前牛市时的压力,要比熊市时候的压力还要大。 银华基金经理蒋伯龙:“因为熊市里边您总能选出好股票,因为牛市里面你觉得你的股票很好,有可能你持有的股票之外还有一些更好的股票,从我们的业绩考核来讲,有很多时候是做相对业绩考核,这种业绩排名,我不但要为机构或者说为持有人赚到钱,从这个排名角度来讲,我要排到很靠前的这种位置,然后才能算我的绩效考核。” 蒋经理说,基金市场如同一个竞技场,基金经理相当于参加了职业联赛,每天都在比赛,看比赛结果,基金经理唯一的终极目标就是业绩。 银华基金经理蒋伯龙:“比如要考虑我的业绩排名,考虑我对团队的贡献,要考虑我对公司这种规模这种贡献,都要考虑,很多事情都要考虑。” 蒋经理向我们说起了他的一段至今记忆犹新的经历。 银华基金经理蒋伯龙:“就是因为去年4月份的时候,去年整个一季度包括4月份我们排名都排得很靠前,我们一直有一个基金一直排第一,然后到了5月份的时候,就开始落后。” 记者:“就是您管的基金?” 蒋经理:“嗯,我管的基金,主要是还是市场,牛市氛围开始起来。” 蒋经理说他当时根据自己的研究,预测宏观调控和国际汇率会对一些行业造成影响,因此他对投资组合进行了调整。 银华基金经理蒋伯龙:“我们当时很担心国内一个宏观调控问题,其实包括我们对国际上这种汇率所造成比如说一些金融价格这种变化会有所担心,因为我们觉得就是说,一些主要就是经济体它的利率处于收紧这种状态,后来证明我们有点太看重这个问题。” 记者:“当时您实施了吗?” 银华基金经理蒋伯龙:“就是我们还是实施了,我们把一些我们认为风险比较大一些行业,就是去掉了。” 记者:“比如就是说?” 银华基金经理蒋伯龙:“就是一些金属,包括一些跟宏观经济比较相关的投资品,后来我们就把这些行业从我的组合里面减掉很多。” 但是这个时候牛市开始出现,有色金属股票价格大涨,他开始重新发掘市场热点,及时调整了投资组合,在年底再次回到了领先位置。 银华基金副总经理石松鹰:“共同基金的压力非常大,每天都会有排名出来,特别对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如果前两年排名都很靠前,因为今年坚持自己的理念,这个排名不理想,那么我想实际上这种压力肯定是非常大,我们也理解,包括我们自己也承受很大这种压力的考验。” 石松鹰说,目前市场上对基金公司,对每只基金的排名他感到非常的困惑。 银华基金副总经理石松鹰:“大部分公共基金,因为你不排名,他也排名,别人已经给你排名了,所以现在业内慢慢我想比较普遍这种模式吧。” 但是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专家学者都希望改变目前这种追求短期效应的局面。 银华基金副总经理石松鹰:“我们倒是基金经理稳定下来,不要去看短期的排名,我们对他们考核也是放到两年三年,今年差没有关系,我们能够承受,我相信所有人也可以理解。” 最近,刚刚组织撰写了《基金大势》一书的金融学家巴曙松,对基金排名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他认为,这种短期行为,不利于基金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我们这个非常带有功利化的、短期的、天天每周的净值的排名,实际是容易使这个基金经理短期化,行为短期化,变成一个放大的散户,追涨杀跌,今天看有一个涨停,赶快追进去,做短波段,做趋势,这样的现象非常多。这实际上跟它短期排名的压力是密不可分的,跟我们公众把基金当做一个股票来炒也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基金的排名,导致基金经理不得不追求短期效益,争当明星。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明星基金和明星经理的桂冠,经常是城头变换大王旗,致使明星变成了流星。其实,这不利于倡导长期投资理念和健康投资行为,不利于打造出响当当的品牌基金。 六、基金历史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起源于1992年,规范的基金起源于1998年。尽管我国规范基金历史并不长,但是在这9年中,基金也经历了多次的起伏跌宕,既经历了1999年的“5·19”行情,也经历过2001年6月上证指数2245的高点,更经历了2005年7月上证指数998的低点,同时也迎来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喜悦。可以说,基金业的发展,正是中国证券市场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探索阶段。1992年11月,我国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第二个阶段是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暂行办法》,为我国基金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1998年3月27日,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使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性跨越。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我觉得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它不是偶然的,它是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现代资产管理制度,文明的制度基础作为支撑,那么我想这是我对基金业发展的第一个方面的体会。那么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那么它也是对传统金融思想的一个革命,一个颠覆性的革命。” 而这种传统金融思想革命具体表现在投资人金融理财意识的觉醒。今年一季度,中国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基金和股票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广大居民的储蓄存款开始向股市分流。今年一季度,通过购买基金和股票流入股市的资金达到数千亿元。去年,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21%,远远超过了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直接购买股票、债券或将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率。如此惊人的收益率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投资基金和股票的热情。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我跟我的一些客户说,当我们国家平均的GDP,国民财富增长,以10%的速度,每年在增长的时候,如果你的财富每年就增长2%,你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吧,你大大地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了,你说你还是一个专业人才,优秀人才对吧,你能说你对自己负责。” 资料显示,基金在美国已成为一种良好的大众理财工具。从1980年至2005年,美国持有开放式基金的家庭户数从460万户上升到5370万户,占家庭总户数的比例从5.7%提高到47.5%。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基金,从这个数据来看我国基金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你要走出用力气赚钱,要学会用钱就是赚钱,这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啊。” 七、基金存在的问题 在牛市中,股票的价格节节攀升,各种基金的净值也不断创出新高,也在不断给投资者送上分红的大礼包。尽管各方都在提示风险,但是,很多基金投资者还是一如继往地购买基金,难道基金就是稳赚不赔的吗?如果市场下跌,基金会独善其身吗?在市场一片红火的背后,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冷静的声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这本这个年度的基金发展报告,实际上是想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在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而不是单个公司,单个产品的角度,来评估一下,这一年它的成败得失,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这都是我们当前基金行业面临的,需要解决,而且越来越迫切的一些问题,我们把它提出来,抛砖引玉,引起业界的关注和大家的探索。” 2007年2月27号,两市股指跌幅分别为8.84%和9。29%,双双创下1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两市共有860只个股跌幅达到10%。巴曙松说,这个大的波动表现出的问题主要就是市场的投资者高度趋同,散户的行为高度趋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高度趋同,你卖我也卖。 现象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高度趋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过分单一的都是差不多的投资风格,差不多的证券投资基金,也容易使市场形成一个共振,大起大落,羊群效应,跟散户很类似,一看到市场有点风吹草动,会猜测宏观政策的,大家都卖,一卖大家持股的结构差不多,风格差不多,就形成市场大幅的波动。” 产生投资行为趋同的原因在哪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整个我们资本市场可以供给的优质的上市公司,到今天为止还是不多,还是有限的,经过大规模还是不够。” 对于一些基金公司存在的投资趋同这样的现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比如说现在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可是像我们的基金公司的股票池里面可能只有400家左右,很多公司的股票我们是不允许他投资的,那你说为什么,对吧,尤其是像今年这个鸡犬升天的行情,什么ST不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有一个故事,它就暴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所以我们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在基金内部要有多种风格的、相对平衡的、进取的,这些绝对收益和被动指数投资的,也要有这个比如说保险、养老这些基金,同时也要有一些私募性质的,它追求绝对收益的,这样形成一个平衡、多样化,避免市场形成过分的趋同,羊群效应,大起大落。” 现象二:低价基金是否真的便宜? 除了投资趋同的问题会给整个市场带来损害之外,巴曙松还关注另外一个现象,目前一些基金品种为了吸引投资者,对基金进行分拆,误导投资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现在通常还有很多基金公司在这样做,新的那个基民就认为,一块钱的基金,比三块钱的基金便宜,那么这个观点并不是正确的,因为它可能对应着不同的资产,并不一定三块钱净值的基金就比一块钱贵,因为你完全取决于它的组合,它的具体的投资所选择的行业和公司。那么有可能三块钱的这个基金净值可能比一块钱还要便宜,这个从估值角度来说。” 据了解,2006年各种基金中,业绩最好的无疑是股票型基金,巴曙松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各家基金公司都热衷推出股票型基金,原因在哪呢? 现象三:为什么出现大量股票型基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现在有些公司,因为在股票市场比较火红的时候,往往重复地发风格高度类似的股票型基金,为什么呢?股票型基金好发,管理费高。” 巴曙松说,尽管股票型基金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热销,但是从长远看未来基金应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整个产品的产品线上可以有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人购买的基金产品,同时也要有高、中、低不同风险的基金产品。另外就是基金公司专业化,把产品做精,做有特色的产品。 现象四:如何理性看待基金公司业绩? 在采访过程中,巴曙松引用了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谁没有穿泳裤”,提示投资者理性地看待目前基金公司的业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在一个市场上涨的时候,它可能只有涨多涨少的区别,但是当整个,真的能够检验这个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能力,选股啊,择时啊,综合的追求收益的能力的话,往往是在市场出现调整的时候。那么现在你在上涨的时期,这个盲目地进行投资,如果没有进行适当地选择,将来可能会付出代价。” 在中外资本市场的历史上,注重价值,长期投资,始终是财富增长的最好方式之一。而基金也是广大非专业投资人最好的理财工具之一。当然,我们希望中国的基金业能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让基金真正成为投资大众可信赖的投资产品,通过不断涌现的明星基金品牌,让投资大众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结尾、投资名言 ●沃伦·巴菲特 独立思考:逆反行为和从众行为一样愚蠢。我们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投票表决。 恐惧和贪婪: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吉姆·罗杰斯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 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彼得·林奇 我从来不在我不懂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金钱。 某只股票比以前便宜不能成为买进的理由,同样仅仅因为它比以前贵就卖掉也不是理性的方式。 ●乔治·索罗斯 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 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 本期主编:刘宝恒 编导:杨泽 殷洪生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3 重播:周二1:45 周日9:00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