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带着老伴驻进贫困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09:08 云南日报

  在昭通市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中,周朝献显得格外特别:超龄却主动请缨要当指导员,而且是带着体弱多病的老伴去上任。不过,村民倒是挺欢迎这个带着老伴的指导员,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去找周老师!”

  周朝献是昭通市农校招生就业办主任,今年53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新农村指导员的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周朝献已经严重超龄。但得知市委要在市农校选派一名新农村指导员后,周朝献立即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学校领导说他超龄了,不符合条件,但周朝献却固执地缠着领导:“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可我一晃就要退休了。再说我的孩子也大了,无牵无挂的,我学的又是畜牧专业,正好为山区群众做点实事,请给我这次机会吧!”学校领导考虑再三,还是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仍然没有答应。这下,周朝献的犟脾气上来了,多次给市委组织部打电话申请,市委领导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要求,年过半百的周朝献终于当上了昭阳区苏甲乡桂花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要动身离家时,周朝献才发现问题出现了:已退休在家的老伴一直体弱多病,自己走了,儿子又远在昆明,谁来照顾老伴呢?看着两鬓斑白,步履蹒跚的老伴,周朝献犯难了。哪知老伴看出了他的心事,竟反过来安慰他:“别犯愁了!不用担心我,我就随你‘出征’,也去光荣一回!”老伴的话让周朝献眼睛一亮,觉得还真是个办法。就这样,周朝献带着老伴一起来到了苏甲乡桂花村。在高寒贫困的桂花村田间地头、村民家里,山道上、溪沟边,村民经常可以看到这对年过半百的老人相扶相牵的身影。

  苏甲乡是省级扶贫攻坚乡,这里海拔2300—28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8℃左右,是昭阳区五大“凉山”之一,而桂花村又是苏甲乡最为边远、落后、贫困的高寒山区,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难。进驻桂花村后,村民的贫困状况深深刺痛了周朝献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培植新产业上搞出点“名堂”来,帮助桂花村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认真分析了桂花村的土质、气候等条件后,周朝献决定引进经济价值较高的“五彩洋芋”来试种。如今,桂花村的“五彩洋芋”长势喜人,预计每亩收入3000元,比种植传统洋芋增值2000多元。在引进“五彩洋芋”种植的同时,他还认真研究如何攻克自然条件恶劣关,充分利用好桂花村广阔的7000亩草山资源,为村民们发展畜牧业找到一个突破口。看到村委会设施简陋,办公条件差,他积极争取市农校援助,解决了3000元的办公经费,捐赠了价值1000多元的沙发、办公桌,此外,为村完小学生购买了4360元的学习用品,捐赠了20套课桌椅。他还发动农校教职工捐资3900元,帮扶了39户特困户。

  “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他是真心实意在帮助我们呀!”桂花村的群众感激地说。

  本报记者张天春通 讯 员周飞 (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