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毕业生流行"晒工资" 专家提醒别晒坏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10:32 国际在线

  原就职于某大型网络公司的马小姐,从一个“晒工资”论坛上发现薪酬差距后,毅然“跳槽”到一家果汁饮料企业做公关总监。马小姐的故事显然不是个案,近两年,网上“晒工资”就开始变得如火如荼。

  在各大高校的BBS上,不少2006届的毕业生们都在晒工资,短短几个月,由网民晒出的工资单已经高达170多万条。

  只是,“晒工资”,能晒出什么效果?

  “你晒过自己的工资条吗”,相信在看到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人都会说没有。但实际上,近两年,网上“晒工资”就开始变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在各大高校的BBS上,不少2006届的毕业生们都在晒工资。

  记者调查后发现,在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工资条帖中,有的自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国企工人、公务员、记者等职业。

  在“工资条”的众多跟帖者中,大学生群体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大学生希望借鉴这些“工资条”,能给自己的就业和未来发展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而记者采访后却发现,对于这种行为,目前社会上却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正方:有利于掌握行业薪资变化

  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的肖艳辉,目前在广东东莞一家外贸公司担任国际业务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她认为在网上发表工资条有利于掌握行业薪资的变化等情况。但她补充说,网上“晒工资”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攀比心理,和她一起南下的几位同学,看到网友晒出的工资后,都表示要跳槽。

  西南政法大学04级的林云同学告诉记者,称自己长期关注一些晒工资的论坛,在各高校BBS上发布帖子,与那些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们交流工资信息,他认为这样对今后的就业定位有帮助。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则显示,有四成人认可“晒工资”的方式,认为这样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薪资信息的交流平台。网友“冰凉之旅”在网上公布了家人的工资和支出情况,她表示,网上匿名公布收入已经成为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而且大部分情况是真实的。

  据了解,就职于某大型网络公司的马小姐最近“跳槽”到一家果汁饮料企业做公关总监。促成她“跳槽”的原因是她从一个“晒工资”的论坛上发现薪酬差距。

   反方:信息失真误导民众

  毕业于贵州财经学院电子商务03级的曾鹏,刚找工作时,他从网上得知相关行业工资可达5000元以上,非常高兴。可现实情况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历,月薪还不到2000元。

  学计算机专业的湖南某高校曾雄斌同学说,网上的工资信息对他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从外面的就业情况来看,别人看重的还是能力,能力好了不怕找不到好工作,所以他认为没有必要为找好单位去网上获取这些信息。

  显然,网络的匿名性,使人可以随意发布信息而不会被追究责任。

  有专家认为,在网上公布工资条的人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炫耀,有的是不满,还有少数人,想以此引起社会关注。心理学家担心,由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晒工资”体现出来的收入差距,可能比真实情况严重,从而引起更大的心理焦虑和社会不安。

   [专家观点]

  晒工资别晒坏了心态

  资料表明,国外没有产生类似“晒工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提供权威的岗位薪酬信息,一些国家的劳工部门每年都会公布相应岗位的薪酬,但我国这方面的基础信息建设还很欠缺,缺少可信服的参考信息。于是“晒工资”这种民间的自助方式便应运而生了。

  有专家认为,网上“晒工资”虽然给人们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而从网上公开的工资条来看,现在拿多少并不代表永远拿那么多,因此毕业生们可别因为“晒”工资“晒”坏了心态。且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薪酬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专家建议,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确定薪水要求时,要理性地考虑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拿高薪资,因为高薪资是需要高投入来实现的。如果你不能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那么企业凭什么给你高薪水呢?(潇湘晨报 文/记者张莉实习生谢久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