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天下事:网瘾矫治特训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11:55 SMG《深度105》
天下事:网瘾矫治特训营
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SMG《深度105》2007年9月3日播出“天下事:网瘾矫治特训营”,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上个星期,上海首个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公益特训营在青浦结束了活动。这次特训营招收了22名14岁到20岁的学生,他们都是被父母认为有“网瘾”的孩子。这个活动受到了各方媒体的密切关注,因为青少年“网瘾”已经成了一个困扰社会的现象。那么,现在把一群“网瘾”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那会是个什么样子?一个礼拜没有网络的生活,又能够改变些什么呢?今天的《天下事》,让我们走进网瘾矫治特训营。

  【解说】8月20日,是网瘾矫治特训营22个孩子集合出发的日子。这次活动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主办的,为期七天。主办方要求学员们早上7点报到,先前往浙江东阳进行为期两天的野外拓展训练,孩子们在父母的陪送下陆续到来,眼看出发的时间快到了,可还有学员没到。这时,主办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本已经报名的孩子因为前一天熬夜上网,不想起来参加特训营了。记者随即前往这个孩子的家中。

  (劝说实况:就是惰性呀,对吗?习惯呀,一年多来习惯了,不能这样子的。0330我们一起来努力呀,你自己也要动呀。你9月1号开学,你也这样子?)

  【解说】这个赖床的少年叫小陈,今年18岁,沉迷网络已有两年。据小陈的父母说,昨天晚上他又在网上待到凌晨两三点,所以早上起不来了。

  (记者实况:好好,终于起来了,拿个湿毛巾洗洗脸。)

  【解说】在家长和记者的百般劝说之下,小陈终于爬了起来,很不情愿地跟着记者来到了特训营的集合点,登上开往东阳的汽车。为了融洽关系,教练让学员们在车上做一番自我介绍。

  (车上自我介绍实况

  小陈:生性孤僻,不爱说话,沉默寡言,面带微笑,来自上海。

  教练:他给我感觉就是,郑伊建演的《华英雄》里面的天煞孤星,希望不是啊。)

  【解说】坐在小陈旁边的这个孩子叫小午,他似乎有些特立独行,从上车开始就一直带着耳机睡觉,丝毫不理会车上所进行的活动,据说他来之前打了一通宵的电脑游戏。这22名孩子都被认为上网成瘾,父母在无奈之下才把他们送到特训营,希望他们有所改变。

  【解说】驱车5小时后,特训营终于抵达浙江东阳的山区。吃过午饭,野外拓展的第一步就是将22名学员分为两组,走三个小时的山路,以锻炼体力。原来在车上一直打瞌睡的小午竟然主动要求做队长。

  (对话实况

  记者:你是队长?

  小午:对,帅吧。)

  【解说】十来公里的山路,对这些城里的孩子来说并不轻松。每天玩电脑的时间太长,更使他们很难适应这么高强度的拉练。

  (实况 小陈和小午坐在一起喘气

  社工:这样感受更深啊,平时动得太少。

  记者:你们觉得后悔吗?

  小陈:后悔怎么办?后悔我能从这里跳下去?)

  抱怨归抱怨,但10公里的山路拉练,22名学员无一中途退出。

  (拓展教练实况: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没问题。)

  (爬山,晚上做饭,打扑克,搭帐篷镜头一组+音乐)

  【解说】第二天早晨6点,孩子们就起来收拾帐篷,生火做饭了。虽然连续两天早起,他们的精神状态反而越来越好,吃完早饭,就在教练的带领下,做起了拓展游戏。

  (做游戏实况)

  【解说】自称生性孤僻的小陈也开始与同伴交流起来,投入到团队的活动中。此刻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电脑,忘记了网络。

  (拓展教练实况:在这两天活动当中,你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东西是没有接触过的,你们发现没有,你们可以除了电脑之外,你们可以做一些更多的东西。)

  【解说】8月21日午饭后,学员们乘坐车辆离开东阳,晚上7点钟汽车驶入了位于青浦的一家学院,心理专家、社工、武警教官早已守候在这里,等待孩子们的将是较为严格的五天心理辅导课程。

  【主持人 李涛】这期网瘾矫治特训营从8月1日起就面向社会招收学员,但报名的情况却不理想。原本准备招42个人,结果只报了22个。很多有“网瘾”孩子都很抵触参加这样的主题特训营,于是有的父母出于无奈,就骗孩子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夏令营,就是去玩玩,像刚才的那位小午队长,其实就是被父母骗来的。然而,当野外拓展结束,开始正式驻营时,善意的谎言便被揭穿了。

  【解说】8月22日上午,特训营举行了开营仪式。直到这个时候,小午才知道自己参加的原来是网瘾矫治特训营,而之前父母一直跟他说的是网络爱好者夏令营,感觉受骗的小午,立刻对前来探望他的父母表示不满,宁愿隔着几张桌子打电话,也不与父母面对面。

  (实况:父子两人隔着两张桌子打手机,不见面交谈)

  (记者:不去跟他见面?

  小午的母亲:他脸板着,不让我们去,昨天打电话给他爸爸,发火了,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夏令营,他知道了,原先我们瞒着他的。)

  【解说】特意请假来看儿子的夫妻俩只好离去。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小午的情绪显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小午:我都不知道的,所以我很讨厌的,什么事情都不跟我说的。我必须要掌握所有关于我的事情,哪些人哪些事会在什么时候,会问过我的事情,或者是我要去的地方,我都要知道。)

  【解说】小午过完暑假就要读高三了,他平时很爱玩电脑,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但是小午并不觉得自己有网瘾,父母整天的唠叨反而让他十分反感。

  (小午:成瘾就是说他吸毒品一样,你吸不到你会像疯子一样,我玩不到电脑我也不像疯子一样。

  记者:现在你父母觉得你学习方面的问题出在网上。

  小午:那是他们这么认为的,跟我也没关系的。)

  (小午的母亲:我们给他的零花钱、早饭钱,他都不吃了,就是弄这个,有时候一天就是白开水,他说全部去买这个[游戏]卡去了。(我说)跟人家聊天,还可以学知识,这个上面学什么知识,上面什么知识都没有,一点知识性东西都没有。)

  【解说】然而,无论是好言相劝,还是厉声训斥,小午都依然如故,每天埋头上网打游戏。万般无奈之下,小午的父母只好寄希望于这个网瘾矫治特训营。

  (小午的母亲:好好说不听,行动没有的,没行动继续打,还是要说,多说几次口气肯定要不行的,那么就争吵。之后我为了不想跟他吵,就出去,看不见最好,自己就出去了,出去回来他还是这个姿势,所以有时候很郁闷的,讲也讲不听,你说我有什么办法。)

  【解说】在小陈家,小陈与父母也经常为了上网的事闹矛盾。

  (小陈的妈妈:我一进去他就把电脑关掉了,开头的时候,就盯着我,一直到我出去,关门了,他门“砰”一下关掉,他把凳子抵住,不让我进去。我想(特训营)这是我最后的棋了,我想送他去戒“毒”了,强行戒毒。)

  【解说】但是跟小午一样,小陈也不承认自己有网瘾,他说自己上网完全能够控制,只是有点懒惰,缺乏学习的动力而已。

  (小陈:这个东西就是怎么说呢?他们所担心的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单方面想的,就是很片面的,并不客观的,就是说实际情况和他们想的并不一样。)

  【主持人 李涛】特训营里的孩子都不承认自己有“网瘾”,可他们的父母却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深陷网络无法自拔,双方是各执一词。我想,如果这群孩子真的上网成瘾的话,那他们接下去在这特训营里的日子一定会十分难熬,因为特训营是半封闭状态的,每天上午上大课,下午上小课,一切行动得听指挥,连电脑的边都摸不到。到底是家长大惊小怪还是孩子自己讳疾忌医。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孩子接下来的表现。

  (实况:早上教官吹哨,孩子们起床)

  【解说】按照特训营的计划,学员们必须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整理内务,然后出操半小时,统一吃饭、上课,完全是半军事化的管理。

  (记者:起得来吗?

  小陈:起得来。

  记者:不想睡懒觉的?

  小陈:不想睡,因为有朋友,有朋友就是这样子,旁边有人起来的话,就不太想睡懒觉。)

  【解说】这一天,主办方特地请来了两位曾经沉迷网络,但现在已经正常生活的青年与学员们对话,大家对网络的认识发生了分歧,一些旁听的社工也加入到讨论中来。

  (讨论会实况:

  小陈:一般人都认为网络影响学习,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我也可以认为学习在影响网络。

  社工:那我想问,如果你父母整天上网,不赚钱你会怎么想?

  学员1:读书一定赚钱吗?

  社工:它的概率是最高的,是最安全的途径。

  学员1:赚钱一定要读书吗?

  社工:不一定。

  学员1:好,谢谢,那既然读书不一定绝对能赚钱,那么为什么要从读书,从工作方面决定我们是否沉溺于网络?我个人认为你们已经把网络想像成一个万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有个什么北京的上网者,上厕所都在电脑前,就是因为有这些太猎奇、太个别的例子,潜意识觉得它已经万恶到某种境界了。

  学员2:其实我觉得我们这边没有什么网络成瘾,只不过有一些控制不了自己,我觉得应该是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更好地控制自己,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我们不应该完全把

网络游戏断掉。

  【解说】在我国的临床精神卫生诊断手册中,有“病理性网络成瘾”这一分类,这类人群对于上网有种“不可遏制”的病态冲动,类似于毒瘾,但是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仅仅为0.1%。而大多数所谓的“网瘾少年”,其实只是属于“过度使用”网络。根据严格的心理问卷测量,此次参加特训营的学员都没有“病理性网络成瘾”。

  (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孙时进: 它(网瘾)跟毒瘾确实是截然不同的。毒瘾它一系列的生理阶段反应等等几乎是无法克服的。这一批孩子来说,实际上他们也说,只要来到这儿,有这样一个氛围,他们不是那么想[上网]的,所以这个性质是不一样的。)

  【解说】但是,专家认为,对于“过度使用”网络的状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病理性网络成瘾”。为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与孩子进行了一对一的聊天。这天下午,小午也接受了心理咨询,但为了不影响谈话效果,记者没有进行过程记录。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 傅安球 实际上他[小午]这个人还是可以的,他现在的问题,更主要的很可能就是他们父母,家庭成员,父母亲和孩子沟通上。)

  【解说】通过对孩子们的谈话汇总分析,专家发现,不仅是小午、小陈,其他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大都比较紧张。面对迷上网络的孩子,很多父母总是采用严厉甚至粗暴的办法加以阻止,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 傅安球 :这个(亲子关系的改善)在某种意义上更难,对网络成瘾也好,对孩子来讲,这个矫正难度可能还不如矫正家长的难度,或者矫正家长以及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的难度了。)

  【解说】为了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主办方特地邀请了来自新加坡的亲子导师,针对家长进行了两天的培训。因为技术保密问题,记者无法进行拍摄。但这次培训显然对一些家长有所触动。

  (小午的父亲:我们跟他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小陈的父亲:以前对他要求确实太高了。)

  (上海网瘾预防与综合矫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郭铁军:因为孩子从零到十八岁,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是给他最初最初的雏形,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不从家庭去入手去追求根源,那你是叫做舍本求末。)

  【主持人 李涛】根据资料显示,我国迷恋网络的人群集中在15岁到20岁的青少年,这个人群几乎百分之百是独生子,而且与父母的沟通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于是这些孤独的孩子便转向了虚拟世界,在网络中交朋友,发泄自己的情绪,寻求满足感。而在特训营营造的浓厚集体氛围中,他们似乎都有了一些改变。

  (寝室玩耍实况)

  【解说】朝夕相处好几天,孩子们相互间都很熟悉了。这些原本只喜欢在网上交流、在父母看来封闭内向的孩子,做起这些简单、甚至有些幼稚的游戏时,竟然都兴致勃勃。

  (小宇:以前住在大院里,要和朋友玩就是谁谁谁,出来一起玩,但是搬到公房以后,可能我并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大家都门紧闭着,然后社区里面也没有什么活动,像这种暑假里面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面,没有事情做,我父母他们都上班,也很忙,他们工作的确很忙,所以说那时候自己也蛮失落的,所以就慢慢地打游戏,打游戏,然后再是到了上网。)

  (小栋:因为我上网的目的既然是结交朋友,在这里我结交了真的很多朋友,大家都非常好,也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其实这几天我连上网想都没想过,因为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也不需要通过这个途径,绕个圈子再来达到这个目的。)

  【解说】有学员在表达对夏令营的感悟时写出了这么一句话--“两个人玩臭虫,比一个人上网要开心。”

  (实况:打篮球)

  【解说】因为被父母骗到特训营而不大高兴的小午,下课后总是和同伴一起打篮球,渐渐地,他的情绪也不那么消极了。

  (记者:没有想过要上网?

  小午:没想过,在想怎么打篮球。)

  【解说】经过五天的团体培训,以及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很多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小午:现在少管我,我有可能会好一点,当然别不管我,不管我的话,我估计更那个啥,管还是要管的,不管就流氓了。)

  (记者:你凶过你母亲以后心里会怎么样?

  小陈:不舒服,什么人都不舒服。我想想我爸爸妈妈很可怜,我妈妈身体不好,这么大的年纪了,我想想对她凶,克制不住自己,一下子火升上来了。没火了,想想不对。)

  【解说】曾经为了留长头发的问题与母亲多次争吵的小陈,在离营前的晚上悄悄到理发店把头发剪短了。

  【解说】

  特训营的最后一天很快来到了,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一场亲子培训。上课前,小陈的母亲一眼就发现儿子的头发剪短了。

  (小陈的母亲实况:呀,头发剪了,好啊。)

  (实况:结束时,老师煽情的话语让父母与孩子热泪盈眶。)

  【解说】专家说,总共七天的集训只是一个开始,虽然孩子们的状态都比较正常,但回家以后,他们对网络的迷恋不会立刻改变,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开展。

  (上海网瘾预防与综合矫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郭铁军:我们有专业人员一比一的跟踪,最少是三个月,我们跟踪还要进入家庭,继续对家庭方面的[改善]给予一些支持,改善亲子关系,改善这种家庭环境和氛围。通过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使他产生一种良性的改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模式。)

  【解说】主办方表示,组织本次特训营,并不奢望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而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马春雷:我们是希望这10天的特训营这样一些训练,//能够让更多的人引起关注,让更多的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引起重视,我们一起来探讨对这些问题解决的一些可行性的办法,如果能达到这一点,我想我们这个特训营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就能够达到了。)

  【主持人 李涛】正如专家所说,整个网瘾矫治计划其实是要通过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使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产生良性的改变。所以,这七天只是一场破冰行动,让孩子打破自我封闭的坚冰,多与外界接触,让父母和孩子打破互不信任的坚冰,增加沟通和理解。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通过青少年社工和心理专家对矫正效果的跟踪和加强,这些孩子能够改变过度使用网络的习惯,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编导:赵慧侠

  摄像:韩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