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对流 下活教育均衡棋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03:3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如果学校之间没有明显差距,家长都会选择就近入学。”“如果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差不多,我们也不愿意托人找关系,去交择校费。”9月3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记者前往成华区龙潭、彭州市、泸定县等地城区采访时,许多家长如是说。同时记者还发现,前几年较为盛行的“择校热”也在降温了。

  学校之间的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缩小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呢?

  让不同区域之间教师有序对流!

  选派窗口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大学生到“薄弱学校”任教;推选部分中学的副职到“薄弱地区”任实职支持工作;抽选优秀教师到甘孜州藏区支教,同时藏区也选派骨干到成华区挂职锻炼……

  成华区如何推进城乡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均衡化发展的?教师资源在对流中,到底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连日来,记者到成华区龙潭街道、彭州市、泸定县等地的10多所学校进行了实地采访。

   A 教师大对流 实现1+1>2

  “成华区2004年开始实施‘薄弱学校强校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被当作第一要务。到目前为止,共有297人从窗口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成华区教育局人事科长钟文娟告诉记者,成华区内综合排位在后三分之一的学校被划为“薄弱学校”,这样的学校共有13所,其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及其他教育指标都不理想。优秀老师对流到“薄弱学校”后,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支教和挂职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这种互动对流能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成华区委常委、区教育局长姚凯告诉记者,成华区制定了《关于窗口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定期服务的实施意见》,以教师、校级领导交流为突破口,以政策的硬性规定为保障机制,一方面让综合实力强的学校教师、校级领导到薄弱学校任教、挂职;另一方面又让薄弱地区的教师、学校领导到综合实力强的区域锻炼学习,使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教育资源科学有序地对流起来,实现“1+1>2”多赢的效果。

  据统计,2004年至今,成华区公招的476名大学生中,有335人补充到了薄弱学校,占总人数的70%;引进优秀教师166人,其中41人补充到薄弱学校,占总数的25%,另外窗口学校老师到薄弱学校的人数也超过200人;选派部分优秀学校的副职到彭州市等“薄弱地区”挂职。与此同时,从2002年至今还有109名优秀教师到甘孜州去对口支援教育。其中今年对流和援助力度是最大的,54名窗口学校优秀教师和70多名新进大学生到“薄弱学校”去任教;2名中学的副校长到彭州市挂职;21名优秀教师分派到甘孜州泸定县……

  “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教师有序对流,一方面会加强‘薄弱学校’、‘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使‘对流教师’强身健体,逐渐减少教学水平差距。”成华区委常委、区教育局长姚凯告诉记者,近几年,成华区先后制定了《成都市成华区对口支援泸定县教育工作十年计划》、“实施薄弱学校强校工程计划”等措施,建立并完善了“强校”和对口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工作运行机制,使“对流”提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系统化。

   镜头

  教师对流:“不良班”变优秀班

  一盏青灯一杯凉水一本教科书你的背影写满坚强……

  ——摘自妻子黄建蓉给张欣的诗《思念》

  昨日,黄建蓉给记者念起了这首诗。“教师节快来了,还是老一套:一个电话,一张卡片,一首诗。”黄建蓉说,她支持张欣从猛追湾双语学校到红花学校支教,没想到3年来张欣一直忙得不可开交,两个人一起逛街的机会一年都没有几次……

  2003年,成都红花学校。

  猛追湾小学老师张欣对流到这里,接手任教2006级3班的60个学生。当时,该班是“闻名全校”的“不良行为班”。如今这个班是红花学校获得学校流动红旗最多的班级之一,也成为该校第一批区级优秀班集体,班上学生范帅被评为成都市第一位来自民工子弟校的市级三好学生,刘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小公民”(成都市仅五人获此殊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很多学生对张欣的感觉是兼具老师、家人和朋友,有很多不想告诉父母甚至同学的心里话都很愿意向张欣倾诉,这也让张欣更了解他的学生。

  “我一直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做到用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关注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掘他们的潜能。”张欣说,

  “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我要像父母一样关注这些学生。”张欣说。张欣不仅时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无偿补习数学、物理、化学,而且每年都会拿出1000多元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他现在仍然坚持对一名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给予经济上的长期帮助。

  “张欣为成华区均衡教育的实现倾注了全部热情,获得了‘优秀教师’称号。”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宏告诉记者,成华区建立了窗口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对口支教制度,一大批像张欣这样的老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加强了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

  校长对流:“薄弱学校”挺起脊梁

  “双林小学的曹秦蓉、吴顺全、成华小学的陈怡、成华实小的曾臻等分别到薄弱学校挂职。”钟文娟告诉记者,从2004年至今,成华区有21名校级干部交流到“薄弱学校”,这些校级干部为薄弱学校带去了好的管理经验,有效地提升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双林小学原副校长曹秦蓉作为干部交流来到二仙桥学校。曹秦蓉说,该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工人、农民和外来农民工家庭,针对这些特性,学校教育以礼仪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一把小剪、几张纸片,养成一个习惯;一个木勺、一支画笔,陶冶一份情操。”曹秦蓉告诉记者,根据平民教育省钱、省时、通俗三大原则,学校还推行“草根”艺术,选择剪纸和川剧为主要形式。

  曹秦蓉告诉记者,目前二仙桥学校的平民教育中贯穿生命教育,从养蚕、护鸟入手,引导学生展现爱心,唤醒学生对美好生命的憧憬,从而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和劳动者;从学会说话,学会行走,学会坐、站,培养学生做一个文明、优雅的人,从而将爱延伸、辐射到家庭和社会;努力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内涵,让他们认识到“生命不分贵贱,活着就是精彩”。

  对流机制:让教师能下也能上

  “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不但要让这些参与对流的老师和校领导呆得下来,而且还要让他们深入参与学校的建设。”徐宏告诉记者,比如这些窗口学校派出的老师关系仍保留在原学校,工资由派出学校发放,享受原学校的基本福利待遇等。

  据介绍,这些窗口学校老师、领导到薄弱学校后,除了参与日常教学事务,还有一些硬性的目标任务需要完成:比如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创造性地推进薄弱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承担研究课任务,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青年教师上研究课4节,通过教学实践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新课程理念。一方面提高薄弱学校的综合教学能力,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提升;在学校之间发挥好沟通和协调作用、促进校际间的交流和帮扶工作等。相对应的,薄弱学校老师、领导也要求深入参与各项教育工作。

  据悉,成华区每月给予这些老师200—300元的补贴,另外对流期满后,对师德好、表现好的服务人员给予一次性津贴,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给予这些奖励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我们所做工作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也有相对宽裕的财物来帮助一些学生。”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每年下来,他至少要花1000多元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在支教老师里面,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都在不同程度地资助一些学生。”

  B 对口支教 大渡河畔播种希望

  革命老区泸定县,奔腾的大渡河旁。

  8年来,成华支教的接力棒在这里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一拨人走了,留下自己耕耘的足迹也播洒下教育的种子;一拨人又义无反顾地来了,施肥、灌溉,呵护这些种子成长……正是他们的努力,在不经意间慢慢改变着泸定的教育,也改变了泸定的未来。正如不少支教老师所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为泸定的将来开采一块块基石,打磨一颗颗铆钉。”

  “筹集资金为泸定中学捐建一座标志性建筑,同时为泸定中学配置一个网络教室;每年向泸定贫困学生提供10万爱心助学捐助……”去年,成华区委书记宋朝华率党政代表团赴泸定开展全面合作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

  “这几年来,我们通过上研究课、示范课、举办讲座等形式,为泸定县培训中小学干部和教师1500人次。”成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华区每年都要开办泸定中小学干部、骨干教师等方面的培训班,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名师讲学团赴泸定讲学。

  镜头

  一份牵挂 老教师三赴泸定

  “可能你无法在他们身上直接看到教育带来的改变,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来说,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双庆中学支教教师徐兴贵

  年过半百的徐兴贵是成华区双庆中学的一名老师,曾在2003—2005学年连续两年赴泸定支教,今年,他又一次争取到了前往泸定支教的名额。

   一个孩子,一份希望

  “我希望通过我们这辈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推动泸定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多作点贡献……”徐兴贵告诉记者,他教过一名叫李霞的学生,到现在还给她指点学习,“这孩子1天只有1元钱的生活费。我周末到她家一看,家里还有4个弟妹,你说日子能好过吗?临走的时候,我把身上带的20多元钱塞给了孩子。”

  “不能强求这些娃娃学习要多好,但至少应该鼓励他们坚持把书读完。可能你无法在他们身上直接看到教育带来的改变,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来说,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徐兴贵说,多次家访后,他更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并鼓励他们把书读下去,“到后来,我感觉到李霞、李星苏这些好学的娃娃学到知识后表现出来的那种快乐,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希望,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安慰。”徐兴贵说。

  一丝感动 一份奉献

  “我都几十岁的人了,却常常被一些细节感动。”徐兴贵告诉记者,在泸定二中支教的两年时间里,有一些细节常常在不经意间感动着他:孩子们从家里到学校来,总会给他带些小礼物,2个鸡蛋,一把木耳,几个水果……“要知道,这些娃娃家里条件都很不好,但看到他们眼里流露的真诚,我内心既欣慰又难受。”

  2005年徐兴贵支教2年后回到成都,在双庆中学带起另一拨孩子,“回到成都,看到城里孩子的笑脸,我总是想起泸定县那些学生,他们太需要帮助了。”徐兴贵心中的牵挂始终无法搁下。昨天,他再一次坐上了前往泸定的支教大巴奔向了大渡河边的那个小镇,与他一起出发的还有成都实验中学27岁的何婷,她将接过徐兴贵的教棍前往泸定二中担任政治课教师……

  徐兴贵的爱人李林蓉说:“孩子还在读书,我们家唯一的收入就是他那点工资,对于支教,我和孩子都义无反顾的支持。”

  据了解,除了徐兴贵,钟世琼、周小平等老师在支教期满后,又再次主动申请到民族地区支教。姚凯在谈到这些支教老师时说“他们放弃回到成都的机会,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为泸定‘贫血’的教育‘造血’,这也正是他们最为可贵的地方;也因为他们的奉献,公平教育的火炬才在这一拨又一拨的教育工作者手上得以传递下去,这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可敬的。”

  教育改变学生 也改变我自己

  4个孩子突然跪下,说:“老师,对不起,我再也不捣乱了。”那一刻,我的视线一片模糊,当着学生的面,眼泪竟不听使唤地夺眶而出。——十三幼支教教师唐中薇

  “支教结束了,我知道我给学生带去了什么,也清楚学生们深深地改变了我。”性格率直的唐中薇说。“现在,当我想要购买一件衣服或一袋零食时,脑海里就浮现出泸定那些学生的生活状况,我就会问自己:当真要买吗”

  支教 一人带动全家

  十三幼支教老师唐中薇,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就告别父亲,告别母亲,告别爱人,来到了泸定建设小学。“到学校第一天我就感到心酸。”唐中薇说,以前不太了解农村孩子的情况,看到有的学生穿的裤子露出了小腿,几岁的娃娃趿着40多码的军用胶鞋,“我觉得好难受,这对我来说是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的,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奢侈。”

  唐中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父亲,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59岁的钟国毅开始了自己的“曲线支教”:他一面号召磨子桥小学的师生捐献衣物,一面自己掏钱购买文具。10来天后,唐中薇收到了母亲寄去的3个编织袋:70多件衣裤,40多套文具。

  “现在,只要我一花钱买东西,眼前就浮现出那些孩子的影子,我就会问自己:你是真的需要买吗?”唐中薇告诉记者,从小在城里长大,看到喜欢的东西掏钱就买,现在她正在努力攒钱,希望和大家一起去捐建个希望小学。

  那一刻 我泪流满面

  “中午有一些学生不回家,就趴在桌子上睡觉,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孩子每天只吃两顿饭,没钱吃午饭。”从那之后,唐中薇经常给这些孩子买包子,“说真的,每天给他们买午饭的时候,心痛的感觉更加强烈。”

  唐中薇告诉记者,她支教期间班上有几个同学比较调皮,而且成绩一直不好,经常考10多分,“更可怕的是你感觉不到他们想学习的愿望。”

  “一次班会课上,我给他们讲魏敏芝如何通过努力而留学美国。”唐中薇说,她谈榜样,谈自己到泸定后的改变,谈自己支教的理想和现实生活,“那4个孩子突然跪了下去,他们哭着说——老师,对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再也不捣乱了。那一刻,我的眼泪竟不听使唤地夺眶而出。”

  唐中薇说,自班会课后,那4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显著提高。

  单位募基金个人拉“赞助”

  每天早起锻炼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半山腰里忽明忽灭的手电光,刮风下雨如此,到了大雪封山时节,这更让人肃然起敬。——猛追湾双语学校支教教师 罗煜焜

  “‘成华爱心助学基金’在泸定已正式设立,首期募集的爱心捐款10万元全部到位。”昨日,成华区教育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成华爱心助学基金”将为那些家庭贫寒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入学保障。此外,一些支教老师通过个人努力号召社会力量对泸定教育捐赠“爱心”,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个人努力唤起社会关爱

  “每天早起锻炼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半山腰里忽明忽灭的手电光,刮风下雨如此,到了大雪封山时节,这样的场面就更让人肃然起敬。”罗煜焜说,学校里大多数孩子住在山上,每天赶到学校上课去来至少要花4个多小时赶路。那些上学前班的孩子才5岁多,他们跟着大一点的孩子走山路,没有大人接送。“这样的场面,每天都在感动着我,也在激励着我。”

  “有一次我去山上家访,大人们告诉我村子里有两兄弟,哥哥读小学一年级,弟弟上学前班,去年夏天父母死于一场泥石流,现在就靠爷爷奶奶拉扯。我当时就想:我应该把我知道的事情告诉给我的朋友,会唤起更多的人关爱这些孩子……”罗煜焜寒假回到成都,在猛追湾双语学校做了一次汇报,呼吁大家为泸定教育贡献力量,学校老师赠送了一大包衣物和一台录音机。刘丽莉老师的先生王勇是开公司的,从3个方面对德威中心小学进行教育援助:一是为学校修缮校门。二是直接资助6名家庭非常贫困但学习成绩优异且极具上进心的学生。三是开展暑期之旅活动,邀请优秀学生和老师到成都旅游。“物质资助是次要的,我们希望的是从内心来激励学生。”王勇说。

  “像罗煜焜、王勇这样的人还很多。”成华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华林小学的雷蕾,通过博客介绍支教的冷碛镇中心校,并获得了“成都义工联合会”的物质资助……

  “爱心基金”送达泸定

  “支教8年,我们了解了泸定教育的现状,区委、区政府在听取情况汇报后决定设立‘成华爱心教育基金’,来帮助那些孩子完成自己的求学梦。”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成华区教育局倡导并发动区级机关各部委(门)和机关干部为泸定县贫困学生家庭捐赠“爱心”,今年4月,首期募集的10万爱心捐款已全部送达泸定。

  记者在成华区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成华区20多所学校先后向泸定县捐赠现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学习用具等累计达140多万元。“我们学校属于区内的薄弱学校,但在了解到泸定的孩子艰苦的生活学习状况和顽强的求学精神后,我们倡导全校师生‘捐一份关爱,点一盏希望之灯活动’,为泸定的孩子捐赠了衣物和图书等物品。”二仙桥学校校长曹秦蓉说。

   400分钟短片记录点滴变化

  樱桃红了的时候,卢老师,请您一定回来尝尝。——泸定县一群满脸“高原红”的小学生

  “一年来,我和几个老师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几年来泸定教育的变化。”培华小学支教老师卢海洋说,这5盘录影带、400分钟的短片真实地反映了这几年来成华区教育支泸取得的成绩,“这不是最后的定格,这只是开展支教以来留下的一些记忆片段,因为支教工作还在继续,路也还在延伸。”

  在贡嘎山东坡群峰和碧绿的大山之中,大渡河穿越高山屏障,切出一条陡峭的峡谷,浩浩荡荡向南奔泻……泸定县最南边的得妥中心小学,这几年来在对口援教的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瘸腿的课桌早不见了踪影,破败的墙体已得到修缮,多媒体教室改变了学生的思考方式,互联网为这些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得妥中心小学的变化在卢海洋的镜头前一一闪现,教育环境的改善,把欢笑映在孩子们的脸上,也汇成了镜头下最流畅、最舒缓的旋律。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卢海洋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去天池小学培训老师,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路上我在想,这么远的学校,办学条件可能不好,可到了才知道:学校不但在校舍验收和课桌验收中顺利达标,还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卢海洋用摄像机记录了这个“意外”,并在得妥中心小学支教的19名教师中一一展示。

  在卢海洋的教育纪实短片中,记者看到了成华区委、政府教育援建工程取得的成绩:2001年8月泸定中学迁建工程启动并于2004年秋季投入使用;2006年向泸定县划拨教育专项经费100万元;2006年12月出资20万元为泸定中学援建一个拥有58台电脑的标准化网络教室,泸中因为有这个标准化网络教室,还于今年暑假承办了全州的教师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的培训;帮助泸定县建设小学成为全县第一所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

  上完自己最后一次青年教师培训课后,正是卢海洋支教期满离开泸定的时候,得妥中心小学一群满脸“高原红”的小学生难舍难离:“樱桃红了的时候,卢老师,请您一定要回来尝尝,泸定的其他孩子还需要您。”

  C “三条腿走路” 教学水平提升8位

  昨日,徐宏告诉记者,今年4月,成华区选派了熊猫路小学原副校长屈杰到彭州市太清小学任校长,选派38中原副校长陈平到彭州市天成中学任校长,“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这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太清小学在彭州市的综合排名竟然上升了8个位次。”

  “刚到彭州的时候,太清小学的整体情况很不好,对我来说是个考验。”屈杰告诉记者,相对于办学条件来说,最让他心忧的是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普遍不高。

  “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占到学校教师总数的一半。”彭州市教育局某负责人告诉记者,太清小学有70名老师,75%以上的老师只有中师、中专文凭,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进修获取的文凭,全校没有一名大学本科生。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决定以‘三条腿走路’:严格制度管人、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屈杰告诉记者,在所做的3项工作中,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请专家开办讲座,同时利用成华教育资源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这样两个月下来,太清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明,各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上升了15—30多分,而学校的综合排名也从全市的32名上升到了24名,靠前了8名。

  特写

  温柔的手伸向大山深处

  2007年9月1日,秋阳高照。

  上午8时许,21位优秀老师带着思考和希望踏上了赴甘孜州泸定县支教的征程。这是自2000年以来成华区派出的第8批支教队伍,也是成都市今年派出支教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

  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支教队伍翻过险峻的二郎山,来到了泸定境内。同样暖人心的还有来自泸定人民的热情,泸定县委常委、副县长熊丽静用洁白的哈达、青稞酒代表藏区10万学子迎接了来自成都市的客人……

  据带队支教的成华区教育局负责人称,8年来成华区派出了101名支教老师奔赴泸定,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在他们支教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感人事迹:有人新婚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丈夫和父母远赴泸定;有人孩子尚未满月,就离妻别子走进泸定;有人支教期满却割舍不下主动要求留下,“扎根”泸定;还有人丈夫支教未归,自己又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年迈的母亲,踏上支教征程……

  据了解,成华区除了输送优秀教师支援泸定教育,还投入了几百万元资金帮助泸定县部分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同时设立了“成华爱心助学基金”,帮助那些渴望接受教育、家庭又无力供送的孩子实现自己的读书梦。

  声音

  成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凯:成华区将进一步创新支教教师的选派和管理工作,完善对支教教师的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强两地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教育互动相融,共同提升两地教育的整体水平。

  泸定县委常委、副县长熊丽静:成华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对泸定县的支教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将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泸定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代大清:可以说对口支教改变了泸定教育,也改变了泸定的未来!提升了泸定县教育的整体水平。

  彭州市教育局局长高显忠:“成都市百名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工程”给薄弱地区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华区两位校长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教学水平给太清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