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敲面盆练听力扇耳光促独立 血泪育出聋哑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11:35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52岁的下岗母亲花19年时间将自己先天性聋哑的儿子汪焱鑫培养成大学生。汪焱鑫考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昨天,记者来到了家住六合北外街的汪焱鑫家,汪焱鑫的妈妈张小玲拿着鲜红的天津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对记者说:“这个暑假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日子。”当谈及对儿子的培养教育时,夫妇二人20年来头一次当着儿子的面流泪了。

   长女夭折幼儿失聪

  汪焱鑫出生于1988年12月24日。当他11个月大时,汪宗敬夫妇发现活泼可爱的儿子好像听力有问题,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呼喊儿子的乳名,儿子都没有任何反应。夫妇二人情急之下抱着儿子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经检查左耳听力116分贝、右耳听力120分贝,属重度耳聋。“不用看了,看还是浪费精力和财力。”医生直接告知结果,夫妇二人如同挨了当头一棒。

  张小玲告诉记者:“当时,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世界上最命苦的人。我一共生过两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儿。可是在她6岁的时候,因为孩子他爸爸出去买酱油不在家,孩子从5楼的窗户上掉了下去,送到医院就被宣告死亡。一年后,又生下儿子,他又被确诊为聋哑人,我的心都碎了。”

  为了让儿子能开口说话,从汪焱鑫4岁时开始,张小玲就每天拿着家中的洗脸盆,在儿子身后使劲敲打,每天都要敲上近百下,“咣、咣、咣”的响声连自己都受不了。3年前后敲坏了十多个脸盆,买了许多磁带,每天来回播放,直到儿子进了小学才放弃这一听力神经训练,这段残酷训练,虽没有多大效果,但汪焱鑫还是能发出一些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简单、模糊的音节。

  为教坐公交车掌掴儿子

  1995年,张小玲获悉六合聋哑学校开设语音训练班,并托人将儿子送去培训。当时语音培训班只招了5个学生,一年后许多家长一来舍不得孩子这么辛苦,二来觉得效果不明显,便放弃了训练,最后班上只剩下汪焱鑫一人,最后学校撤除语音培训班,汪焱鑫被插入一年级,到六合聋哑学校上学。

  1998年,汪焱鑫升入四年级后转入了南京聋哑学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儿子,1999年,张小玲主动从单位下岗,一门心思照顾儿子的生活。

  汪焱鑫转到南京市区上学后,张小玲每个星期五去接回儿子,那时六合到市区的公交车没有现在快捷,有时一趟车要乘一两个小时,每个月来回16趟,许多司机都认识她了。

  每个星期两趟从家里到南京聋校,一年多下来,儿子渐渐也知道了上车、下车。五年级下学期,一次送儿子去上学,在车上张小玲告诉儿子,“以前每次都是妈妈带你上车下车,如今你长大了,也熟悉了这条路,今天你带着妈妈上下车。”汪焱鑫点头同意了。谁知汪焱鑫到草场门却忘记了下车,张小玲拉着儿子下车后就给了汪焱鑫两耳光,打得儿子直哭。可自那以后,汪焱鑫每次上车下车再也没要妈妈提醒了。

   暑期包子店打工

  汪焱鑫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成绩一直优秀。今年他参加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学院特招考试,以语文98分、数学136分、物理146分、英语105分,名列第五的好成绩,录取为天津理工大本科生。

  暑期从南京聋校毕业回来,没有了学习压力,汪焱鑫告诉妈妈想出去打工。张小玲对儿子的这一想法给予了鼓励。但考虑到儿子毕竟是聋哑人,所以就为儿子在家门前小吃部找了一份学徒工。

  在小吃部,汪焱鑫负责包小笼包子。汪焱鑫每天早晨5点半赶到小吃部跟老板学习和面、擀皮。说起这40天的打工生活,汪焱鑫在纸上写道:“开始两手擀得又酸又痛,真的感到很苦,可时间长了,也慢慢习惯了。”现在汪焱鑫擀面皮是两只一擀,灵活自如,一分钟能擀出6个包子皮。收藏此页 | 打印此稿 | 关闭窗口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杨有祥 苏丽萍 编辑:邵妤 】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