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本报《阎良临潼千万斤芹菜急寻买主》报道引起当地政府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06:46 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 付亚娟)昨日,本报《阎良临潼千万斤芹菜急寻买主》的报道见报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昨日一大早,就有西安几家公司致电本报,希望能帮助菜农,将其芹菜作为促销品赠送给客户。昨天下午,西安市阎良区农林局召集当地蔬菜经纪人代表、外地客商代表、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等,针对该区千万斤芹菜销售问题进行了“会诊”。

  昨日上午,本报热线电话不断响起,西安某连锁药房等几家公司致电本报称,希望帮助阎良菜农,购买芹菜。随后,记者再次从阎良区武屯镇杨居村了解到,由于本报报道,昨日已有少数商贩到菜地去选购。菜农杨清发告诉记者,他种的13亩西芹于昨日首次开园,卖出了4000斤。“去年我们村大多数人都种了芹菜,我家也种了6亩。后来还是在《三秦都市报》‘拯救芹菜行动’的帮助下,大伙才勉强收回本钱。今年我又种了13亩,却没料想遇到天气、病虫等自然灾害,不但减了产,维护费用高,还成了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杨清发说,今年,该村种植芹菜的农户本身就比去年减少了1/3,但目前行情还是让人心里没底,菜农们只能抱着“价钱差不多,只要给钱就卖”的想法销售。

  既然芹菜这么不受欢迎、难卖,菜农为何还要大面积种植?对此,临潼区栎阳镇安李村村民李建军说:“我们村里,我一人就承包了40亩地种西芹。昨天一天才卖出去万余斤。尽管价格很低,但对于农户来说,能卖出去就是胜利。”李建军说,西芹再卖不上价,也比种玉米等庄稼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茬玉米,每亩地收成三四百斤,经济收入最多也就三四百元钱,可种西芹就不一样,西芹只需要80天生长就够了,每亩地好点就能收个三四千元。因此农户投资种庄稼不如种西芹。正是这种利益驱动,致使许多农户冒险,把一年的希望都压在芹菜上。

  昨日下午,记者从西安市阎良区农林局了解到,看到本报报道后,该局领导非常重视,于昨日下午召集武屯镇当地蔬菜经纪人代表、外地客商代表、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及武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等一起召开座谈会,针对该区千万斤芹菜销售问题进行“会诊”。该局产业办主任夏锋昌说,此次召开的座谈会将就今年芹菜销售走势、预测等方面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指导、销售环节协调等工作的,将当场制订协调计划。政府部门将尽早入手,尽最大努力帮助菜农减少损失。

  阎良将开通“绿色通道”帮农民销售芹菜

  本报讯(付小联 记者 陈阳)9月6日11时左右,天虽然下着雨,阎良区武屯镇宏丰村新民组村民焦民柱正忙着给武汉客商装载自己刚收割的芹菜。当被问及下雨天还要售菜时,他说:“我家的芹菜早和客商定好今天装菜,客商要得比较紧,咱不能叫客商等呀!”对于眼下正在销售的芹菜,昨日阎良区出台系列措施,将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以及对外地来阎良拉运蔬菜的车辆只纠违不罚款等方式帮农民销售芹菜。

  去年阎良出现“芹菜之痛”,为了维护阎良芹菜的声誉及广大农民的利益,昨日,阎良区委、区政府出台措施,将专门组织开展外出推介,组织农民协会、经纪人对原有市场进行回访,通过推介和回访,开拓新市场、巩固原有市场。同时,加强对经纪人队伍的管理,不断规范经纪人行为,坚决打击坑农、欺商行为。组织芹菜产销衔接会,近期组织西安地区各超市、外地客商、农产品销售公司,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产销衔接会,为协会、种植大户和客商提供洽谈业务的平台,扩大以芹菜为主的阎良秋菜的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通过阎良农业信息网,制作相关宣传网页,通过农业部一站通信息发布系统、电子农务、农信通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产销信息和供求信息。发挥外地市场的信息点的作用,互通信息,为客商提供服务,为政府做好参谋。利用中央七套发布广告,扩大秋菜的影响力。继续开通“绿色通道”,拉运蔬菜的车辆开具植物检疫证做到24小时值班,随到随办,对外地来阎良区拉运蔬菜的车辆只纠违不罚款,组织人员对产地市场进行巡查,保证良好的交易秩序。

  据了解,阎良区今年秋季芹菜的种植面积较去年有增无减,仅武屯镇种植面积就达1.1万亩。目前,芹菜已经陆续上市,平均价格每斤在0.4—0.5元之间。“今年秋季比往年雨水虽然较多,但一直没有影响到芹菜的销售,这几天下雨每天要走50多吨的芹菜,如果天晴,销售的芹菜量还会更多;就目前来看拉菜的主要是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客商,但上海、合肥等地的客商在这几天联系的也很多,按照联系的情况来看,再过几天客商就会来,到时候价格还会再涨。”武屯蔬菜专业合作社主任庞新社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