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救助站三成乞丐“老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08:17 无锡日报

  市救助站最近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市聚集的乞丐数量呈明显增长势头。截至8月底,市救助站今年以来已救助200名乞讨者,相当于去年一年的总和,其中被重复救助3次以上的占了1/3。有关部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乞丐人员的花样多、欺骗性强,另一方面是我市市民心软好施,使乞丐们不愿离去。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救助站见到了三个刚被城管队员从火车站地区送过来的乞讨老手――小陈、小杨和老范。自称16岁的小陈看上去像26岁,身材魁梧壮实。他自述家在河南,父母不幸遇难,只留下他、妹妹和老奶奶,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出来乞讨。小陈陈述这些话非常流利,显然是表达了无数遍的结果。他的话是真是假难分辨,但他在讲述时看不出有任何悲伤表情。记者问他:为什么四肢健全却不去工作?小陈说,要过几个月才能拿到身份证。听到此话,一旁的救助站工作人员觉得有些好笑,因为去年小陈就被送到过救助站,那时候他就称自己16岁。翻开救助站的记录,小陈的照片赫然出现了四次,每次名字和家庭住址都不一样,乞讨的理由各不相同,有时是“考上大学没钱”,有时是“被家人遗弃”,这次则是“家中不幸”。

  行乞者小杨因为长相的过于成熟,已使他无法冒充未成年人和学生,他行乞时只能冒充没找到工作又没钱回家的“打工者”。问及为什么宁愿乞讨不找救助站时,他说“不想麻烦别人”,想讨点钱就回家。他觉得在无锡行乞比较容易,一个多小时就能讨到20多元钱。他家在贵州,救助站打算第二天就把他送回家,他对此很不情愿。

  与身强力壮的乞丐相比,背已躬成90度的70岁老范着实让人同情,迟缓的步履、满脸的皱纹、蜕皮的双手,使他在大街上行乞的成功率相当高,他每天可以讨到50多元钱。老范讲,他家粮食不够吃,才出来乞讨。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救助站工作人员每次送老范回去都跟当地联系,当地政府对他照顾得很周到,根本不会挨饿,是他自己硬要出来乞讨。这名老丐两年间已被城管队员送来5次。

  据了解,乞丐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同情,技巧不断增强、花样不断翻新。大致类型有:以老弱无助博取同情;以暴露身体残疾乞讨;编造困难情节骗取同情,如冒充学生或因临时遇困,骗取车资等;甚至还有强行乞讨的:抱腿,卖花,拦路,跟踪,纠缠等等;更特殊的还有拦车讨要,向外宾伸手,店前耍宝唱歌、强送财神等等。有关部门认为,一些行乞行为已包含了欺骗、敲诈的成为,不仅影响了市容,还影响了安全。

  什么原因导致了无锡行乞队伍日益扩大?市救助站负责人说,一方面是外来的好吃懒惰、没有上进心的人群在增加,另一方面则是无锡市民面对行乞者慷慨施舍,纵容了乞丐。救助站负责人提醒市民,面对行乞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劝他们到市救助站接受救助,而不是当场施舍。市民们要捐献行善,应该通过慈善组织进行,这样既能防止被欺骗,又能消除乞丐队伍日益扩大的土壤。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