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选矿厂”一街之隔 慈姑秧苗逐渐出现发黄变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12:06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两年前,养殖户卢启华承包了江宁区谷里街道向阳社区小甘里村的近40亩水田,用于慈姑种植。从今年8月开始,栽下的慈姑秧苗逐渐出现发黄变枯、根部腐蚀的现象。

  该村的六七户慈姑种植户的慈姑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总受损面积达到60多亩,该村水稻田和水塘也出现了减产和死鱼的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监测报告显示水质“均达标”。这些慈姑究竟是缘何而死,成为了小甘里村村民心头的疑问。

  秧苗发黄变枯

  村头,老卢站在自家的承租田里,在他眼前的,不是喜获丰收的绿色,大部分叶子发黄变枯,仅有的几片绿叶被湮没其中,满眼看去,一片萧条,与一旁郁郁葱葱的水稻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严重的一片田里,慈姑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立在水里,掉落的枯叶漂浮在水面上。

  “这些慈姑完全被烧坏了,一点收成都没有了。”老卢拔下一根秧苗指着说。

  记者看到,秧苗从根部已经腐蚀掉,而根部已经烂在了泥里,掰开层层叶子,可见中间也是一团黑色。“本来到11月份,这批慈姑就可以上市了,可现在却烂在田里,可以说血本无归了。”“那边的田是用大河里的水浇灌的,所以长得就很好。”老卢指着不远处的一片长势良好的慈姑田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片慈姑田里,秧苗个头蹿得很高,叶子一片葱绿。“就是因为用的水不一样,两片慈姑田就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

   两茬慈姑同一结果

  老卢告诉记者,8月初,他种下了第一批秧苗。

  可栽下约一个星期,就发现秧苗有了不正常的反应。

  “秧苗迟迟不长个,根部开始溃烂,我在30多亩田里转了一圈,才发现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

  为了挽回损失,老卢又购来一批秧苗栽了下去,可换来的却是一样的结果。

  面对这样的结果,老卢表示很寒心。他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每亩田的慈姑秧苗成本约150元,肥料和农药约200元,“花费最多的是人工费。以每亩地20个工算,光是人工就要花掉700元。”几项成本相加,每亩田的成本达到千元,而这还不算因秧苗死亡补种的钱。

  老卢表示,去年几乎是同一时间,他也在这片田里种植了相同的慈姑。“每亩地最少能出2500斤,以每斤3块钱算,每亩的收入就有好几千。可你看看现在……”短短一个月,接连出现两批秧苗死亡,老卢相信这不是种植过程出了问题,“肯定另有原因”。

   稻田、水塘均受影响

  随着走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出现类似现象的种植户绝非一人。

  “应该这么高了,现在却只有这样”,站在自己的1.6亩水稻田边,种了20多年地的村民邹正强直呼“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在他身边,60厘米高的水稻长势“很不正常”,“以往这时候应该在80厘米高了,并且开始抽穗。”说到这,他的脸上有些茫然。

  除了他口中所说的水稻长势堪忧,“上一季就出现了减产的现象”。

  他告诉记者,过去好多年了,他的亩产量基本都平均在1300斤左右,而上一季“连1000斤都没到,马上快到收获的季节,这样的长势,估计连800斤都难保”。

  据村民的初步估计,产生这样的情况和“灌溉水源不无关系”,而全村的灌溉用水的大水塘,就位于村子东南面的一块名叫“夏塘”的水塘。

  “这么大的水塘,以前孩子都喜欢在里面游泳的,现在我们水都不敢碰”,村民邹道用望着这片已经发绿的水塘,眉头紧锁。作为自然村的小甘里村老队长,62岁的他承包该水塘已经有18年的历史,“首要的作用是为小甘里村这一片耕地的灌溉之用,其次是养鱼”。

  据他的估计,这15亩的水塘“700斤的产量不成问题”,从去年年底开始“鱼莫名其妙地翻肚子,随后死亡”,到后来捞上来的鱼“头大尾小,浑身发黄,长得畸形”。

  “选矿厂”一街之隔

  用夏塘的水灌溉,全村许多农作物的长势都受到了影响,这难免让村民们开始怀疑夏塘是不是“受污染”了。

  在夏塘仅隔10米不到的地方,一家被村民称为“选矿厂”的企业,自然成了受损村民的“焦点”,“夏塘就是被这厂排出来的污水所污染了”。

  在这家四周无围墙,几幢红砖平房的企业门口,没有任何厂牌标记,空气中是嘈杂的机器轰鸣声。

  临着水塘一边,是3个工厂方的水池,高地上一个滚动的机器通过循环水处理矿石后,黑色的水淌入3个水池内,而漫溢出的黑水哗哗流淌,顺着道路淌入了一街之隔地势较低的夏塘内。

  在工厂一侧面积可观的“回笼池”内,呈现出的深绿色和夏塘内的颜色颇为相似。

  在坡上的厂办公室,几间屋子内都空无一人。

  而一位自称是该厂门卫的男子表示,“领导都出去了”,对于该厂的厂名等细节问题均表示“不清楚”。“其实这厂在刚办起来时,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反对”,对于厂方的缄默,邹道用回忆起该厂是在2006年开工的,由于村民们的反对,小甘里村曾和该厂有个“5000元的口头协议”。

  他解释道,小甘里村共有80来户200多人口,在2006年年底时,厂方代表和他以及村民经过协商,拿出了5000元平摊到每个村民手中,作为厂方使用夏塘用水的“补偿金”,“大家拿到钱都不好说什么”。

  邹道用口中的5000元的说法,也得到了谷里街道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分管农业的鲁茂荣副主任的证实,但对于这5000元钱的称谓,他表示因为“该厂的用地属于小甘里村”,实际上这钱是“用地补偿金”。

  鲁茂荣表示,该厂的前身是个采石厂,在2006年6月期间开始重新建设,并于年底时开工,他对于具体厂名“不清楚”,“但肯定是手续齐全的合法企业”。

  那么对于种植户如今出现的现象,他个人判断可能和“重金属污染”有关,但“经过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又都是达标的,没有污染迹象”,所以他现在也无法表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他们下一步将“积极协调,并联系相关专家和机构,再次监测,直到帮种植户查出原因”。

  调查:水质监测“均达标”

  记者随后又通过相关渠道得到了这张“(2007)环监(水委)字(157)号”的监测报告。在该报告上记者看到,采样单位为“江宁区环境监测站”,监测类别为“委托监测”,采样日期为“2007年8月16日”,签发日期为“2007年8月21日”,监测内容为“pH、CODcr、Cu、Zn”,采样点为“小甘里村水塘”及“×××等承包农田”,结论为“pH均达标;小甘里村水塘CODcr、Cu、Zn浓度值分别为13MG/L、0.02MG/L、0.02MG/L,均达标,×××等承包农田……均达标”。

  对于这样的监测报告,村民们没有什么异议,但“有可能下雨后监测浓度低,所以达标的现象”。

  为此,记者又联系到了江宁区环境监测站,一位姓郁的工作人员表示,“监测结果都是用数据说话”,出现小甘里村部分种植户如今的现状,他不方便表态,但村民所说的下雨后监测浓度低的说法,他表示“有可能”。收藏此页 | 打印此稿 | 关闭窗口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张小翠 郎钟阜 董红伟 编辑:邵妤 】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