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生在校园收破烂变成月入上万小老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23:38 半岛晨报

  “中国女首富张茵不就是靠回收废纸发家的吗?现在,我的理想是把废品回收当成事业来做,作为我创业的始发站。我不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也不怕吃苦受累。”

  一辆借来的手推车、一杆称、几个麻袋,一个大学生在自己生活了4年的校园里高喊:“收破烂!”。2007年初始,当辽师毕业班的学生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时,体育系的马景龙却拉着手推车在校园里收起了废品。五个月之后,辽师校园内的“废品”全被马景龙“接管”。

  为母卸重担 小工也愿干

  当记者见到马景龙时发现,今年24岁的他有着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的面孔,而在进一步的交谈中又发现,他有着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的心智。

  马景龙出生于铁岭市西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一个人靠务农收入勉强维持马景龙兄妹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在我小的时候,下地干活、上山放牛,什么苦都吃过。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就在一个饭店当传菜工了,每个月能赚到400多元钱。”马景龙告诉记者。

  踏入辽宁师范大学的校门之后,马景龙就没有当过一天“安分”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马景龙在校园里为培训班贴宣传单,挣着每月60元的工资。工作人员见他工作很踏实,就让他去为培训班找场地、做宣传,接着,越来越多的培训班陆续找到他做宣传和招生的工作,2个月之后,他的收入翻了十多倍。

  大学四年里,马景龙做过家电促销员、服装促销员、上街发过传单、承办过各种报告会。“建筑工地的挖地工我也干过,可我挖得慢,半个月之后别人就不要我了。”

  放弃当老师 钻研起“废品”

  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学年,由于其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在校时期的优异成绩,沈阳一所重点高中曾有意录用马景龙,但他放弃了,一头钻进了“废品堆”里。

  2006年末,马景龙就有了创业的计划。苦于没有资金,他只能望着多条创业计划兴叹,而“废品”两字让他眼睛一亮,“查询了许多资料后,我发现废品回收的门槛很低,需要的资金少,而且国家也很重视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所以它一定有前景。”

  2007年的正月初八,马景龙早早地来到学校,开始考察大连市上百个废品收购站点。这期间,他免费给废品收购站做过小工,装车、收货,五六天的时间后,他已基本掌握了收废品的流程。为了解更多,马景龙四处虚心求学,却频频遭来异样、排挤的眼光。后来,有个河南人当起他“收废品”的入门师傅,他这才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另外,马景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连市的废品收购情况、外地的废品收购行业以及废品成分的分析,全被马景龙摸了个透。

  当马景龙带记者前往仓库的路上,细心的他随手捡起一张报纸,浏览过一遍内容后,将之折叠好放进包里,马景龙说,“现在习惯了,看见破烂就爱捡,每一个‘废品’都有他再生的价值,一个都不能错过!”

  母亲反对 师生不解

  知道儿子要去收废品后,马景龙母亲坚决反对,母子间发生了一次平时少有的争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废品”两字一直是母子间的谈话陷入沉默的导火索。

  面对母亲的不解,马景龙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妈妈是因为不理解这一行才会反对我的,我会坚持下去,用实际的回报证明给她看。总会有一天,我会让妈妈和小妹过上好日子。现在脏点、累点都没啥。”

  在学校,勤奋、能干的马景龙深得老师和同学喜欢,当大家得知他要回收废品时都表示了不解。马景龙至今还记得老师和同学们投来的那种诧异的目光,而后向他发出的“问题”攻势。而马景龙的那股对废品的钻劲和执著精神彻底征服了老师和同学们。同学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帮他收废品、整理废品,老师帮他拉来学校的赞助资金(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资金)。

  马景龙说,“我第一次拉推车出去收废品时,怕我不好意思,好多同学都陪着我,帮我收拾废品,不图一点回报。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支持我,常常对我说些鼓励的话。” 

  瓶颈时期 只吃泡面

  回收废品是个入门很低的行业,但是,“野心勃勃”的马景龙并不只想当一个废品收购者,作为创业之路开始的这第一步上,他已遇上不少“瓶颈”。

  “从想做这个项目到今天,真正知道了创业真的好难。从市场调查、找销路、找场地、解决资金、到最后获得辽师校园废品的承包权(负责辽师校园所有废品的回收),我走路走得磨坏了两双鞋,说话说得满嘴是泡。”回想起过去的五个月,马景龙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刚开始,马景龙的手推车还是向一个卖海蜇的朋友借的。场地问题接踵而来,该往那么多破烂放哪儿去?让马景龙发了愁。由于找不到好的销路,回收的废品卖出的价格也非常的低。手头攥着不到3000元钱的他被挡在了一个个高租金的场地前,而囤积着卖不出去的废品更是让他上火。

  “在4月初到6月中旬那段时间,天天吃方便面,为了更省钱,我一天只吃两餐。有时,在外面收废品,几个馒头就打发了。看着没有销路也没有场地的废品,我那个着急啊!天天除了收废品,就是找场地。”马景龙说,“废品的囤积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我只能以低价卖给一些小的废品收购站。”

  工夫不负有心人,马景龙终于在辽师附近找到了一个六七十平米的仓库,解决了废品的“家”,他也通过网络找到了销路--大连盛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此时,学校推出了赞助学生自主创业项目,马景龙得到了5000元的资金。同时,学校把校园废品收购的承包权交给了他。  

  收来被褥 赠给农民工

  马景龙的“废品”仓库是一个废弃的锅炉房,阴暗、潮湿,而他就是和他的“废品们”一起生活着,吃在仓库、睡在仓库。

  记者在马景龙所睡的床上面发现,堆着几十床收来的被褥。正当记者诧异时,马景龙告诉记者,“这些被褥是以60元一床收来的,等过段时间天冷了,我打算把它们送给工地的农民工!”

  在马景龙的雇工里有两名大学生,马景龙却从未要求他们来收废品,反而常常劝他们回去好好学习,不要因为收废品而影响了学习。马景龙说,“实际上,每个月200元的工资并不高,但能稍稍减少他们生活的压力吧!” 

  月入上万 当起老板

  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马景龙从一开始推着小车在校园里收废品的那个害羞小伙,变成了月收入上万并拥有六个废品收购站点的小老板。

  手推车换成了两辆三轮

电动车,帮忙的同学换成了两名固定雇工,效率提高了,废品也是越收越多了,给家里寄的生活费也是越来越多,小妹已经用上了手机。“现在我们手下有两名雇工收废品,其中一名管理资金,他们和我同吃同住在仓库。另外,我请来两名贫困学生,一两周过来帮一次忙,给他们200元一个月。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跑‘货源’,除了辽师这个固定站点,已经和几个工地、学校、
装修
公司达成了协议,承办下他们的废品收购。”

  而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满足马景龙的胃口,他说,“目前大连市缺少一个好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我想做大连的第一。我仍然在不断地找‘货源’,资金也是目前最大的难题,所以,我想找一个务实的合作伙伴。”

  创新开路 不断学习

  在做废品收购的几个月中,马景龙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点“废品观”。“其实废品收购是一个很小、很平凡的事,但我想用我的创新思路把这件小事做好。回收废品也是门学问,塑料、纸、金属都是可以分成许多许多种类的,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如果研究透了,废品才能卖的更好,而对于废品的回收、再生也更为有效。”马景龙说,“回收的废品未必马上卖了才好,有一些是有升值空间的,可以先放一放,甚至要放很长的时间。”

  他从宏观上对于废品行业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目前,大连的废品收购站都是零散的,都是一些外地来的农民在做废品收购。如果能在大连成立一个‘废品协会’,规范他们的行为、收购价格,甚至是统一服装,这样既能便于对他们的管理,也有利于保障他们的权益。”

  选择了创业之路的马景龙更是把深造作为自己的目标。去年,马景龙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失败后的他并没有放弃,“我还要补充的知识太多了,对于管理、金融,还一窍不通。我白天出门收废品,晚上支起台灯看书。”说到考研之路,他表示出十足的信心,“一年考不上,再考一年,直到考上为止。”

  见习记者沈琪霞 实习

生姜昕阳 (摄影记者马万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