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教师46年痴迷于纠错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08:22 大河网-大河报
老教师46年痴迷于纠错字(图)
韩宪臣整理成的“文字病院”资料集。

老教师46年痴迷于纠错字(图)
“纠错找茬儿”已经成了老韩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常佰军 实习生杨景鹏文 记者杜小伟图

  “咬尽瑕疵不放松,文须典雅字须通。嚼之有味方为贵,字里行间见真功。”商丘市虞城县66岁退休老教师韩宪臣自1961年参加工作以来,痴迷于纠正社会上的错别字、不规范用语,46年来整理完成“文字病院”资料集40余本,共有10万多条不规范用语。

  46年“收藏”10万条错误

  “我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要是看到哪里有文字方面的错误,心里就不舒服,非要把它揪出来不可。”昨日,家住商丘市虞城县车站村的韩宪臣笑着对记者说。

  “文字错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却是都应该自觉遵守使用的。”韩宪臣1961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课余时间就曾带同学们上街纠错。

  “虽然语文考试时,改错题目比例不大,甚至可能就不考,但却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严谨的作风。”韩宪臣说,尽管自己已经退休,但他的学生还会经常打电话询问有关文字的规范问题。

  1987年,韩宪臣调到虞城县教研室做秘书,并于1995年开始,负责编辑《虞城教研》。多年来,他这种痴迷于纠正社会上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用语的“癖好”始终没变,并把遇到的各种错误整理成“文字病院”资料集,有40余本,共有10万多条不规范用语。

  “咬尽瑕疵不放松,文须典雅字须通。嚼之有味方为贵,字里行间见真功。”这是韩宪臣写在“文字病院”资料集扉页上的一首诗。

  从虞城县教研室退休后,韩宪臣更有时间将“纠错”进行到底了,每次逛街时,他总是左顾右盼,发现有文字错误马上记到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然后找有关单位反映,提醒他们修改。

  为纠语病一家店他跑四趟

  “并不是说,每次纠错都很顺利,人家都能愉快地接受。”韩宪臣说。有一次,他逛街发现一家服装店挂着“某某某服饰是您明智的选择”的广告。“‘服饰’怎么是‘选择’呢?这不是明显的主谓宾搭配不当吗?”韩宪臣便走进店里跟店员分析该广告语的语病,可对方对他的话并不在意。几个星期后,韩老师再次路过该店,那个“病句”还是没改;几天后,韩宪臣专门将自己写的病句分析送到这家服装店,仍然没有引起商店负责人的注意。

  没过多久,全省统一整理街头广告标语,他第四次走进这家服装店,在工商人员的督促下,这个有语病的广告语才终于“改邪归正”。

  韩宪臣还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虞城县火车站附近的一条街上,有17家装潢店,但有16家都写的是“装璜”,他把这个信息反映到虞城县工商局,后来,虞城县工商局为此专门下达了“更改通知书”。韩宪臣就曾遇过一个宣传殡葬改革的“全民火化”四字标语,该标语存在着明显的歧义,群众看了,心里会很不是滋味。他急忙与政府宣传部门联系,很快,这个标语就从墙上“消失”了。

  饭店老板免单谢老韩

  2000年,韩宪臣和几个老师到湖北沙市开教学研讨会,中午,在沙市一家“汉江饭店”吃饭时,门牌上标注的汉语拼音,让韩宪臣一行人差点“喷饭”,本来应该是“hanjiang”,但因少写了个字母“g”,而变成了“hanjian”,在“汉奸饭店”里吃饭,可真不是滋味,让人哭笑不得。

  韩宪臣赶紧把饭店老板喊来,诚恳地给他指出饭店门头上的错误,饭店老板非常感激。饭后,当韩宪臣等人支付饭钱时,饭店老板执意不收,并说:“为了表示感谢,这顿饭我埋单,这个错误能改过来,我该请您啊!”

  给报刊“找茬儿”成习惯

  韩宪臣平时读书看报,除了获取信息、休闲娱乐,还有个习惯就是“纠错”,一旦发现报纸杂志上的错误,他就会跟报纸杂志的编辑联系,把错误指出来。

  为此,2005年年底,《京九晚报》发给韩宪臣一个“十大优秀读者”证书,还赠送了他一年的报纸。去年,他将自己整理出来的40多种报刊的“病例”寄给“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组委会,作品被评为三等奖。

  不仅《京九晚报》,韩宪臣跟很多报纸打过交道,纠过错,像《河南日报》、《大河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报纸,他都找到过“错误”。

  采访结束时,韩宪臣说,他还要继续挑刺纠错,“毕竟学无止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