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生殡葬工上岗5个月 少串门少聚会成习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11:10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每天早晨各报新鲜出炉,新闻铺天盖地;“龙虎新闻中心媒体扫描”精挑细选,为您送上每份报纸当日精华——小编遍观今日16版的《南京日报》,A8版一条题为《新聘大学生殡葬工无一离岗》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帅勇的报道——

  今年3月,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拿出27个殡葬一线岗位,公开面向社会招聘。经过笔试和面试,27名应聘者穿上殡葬工作服,走上一线。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5岁、平均学历大专以上。

  如今5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他们的情况怎样?昨天记者了解到,这27人全部坚守在岗位上,无一“临阵脱逃”。

    从当初“隐身”上岗到现在坦然服务

  昨天上午7:45,在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张军利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市殡仪馆化妆工作组。小史和小葛就是此次应聘进来的殡葬工,他们的工作是对遗体进行化妆。小史告诉记者,5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他们最大的变化用一个细节来说就是:从当初躲着新闻记者拍照“隐身”上岗,到现在用平和的心、真诚的态度去面对逝者及其家属。“怎样让逝者以最好的面容,在家人面前最后一次展现,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在遗体告别厅,殡葬工小马正用拖把打扫卫生。小马的父亲就是一名老殡葬职工。“我拖地的时候就在想,爸爸干了一辈子真不容易!”小马说,不说别的,就说这份工作每天都会不断听到死者家属的哭声,目睹生离死别,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感伤。这种心理上的感觉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小马昨天上午共参与了5场殡葬服务的全部流程:从化妆间出发引导逝者家属到告别厅———陪家属默哀———将遗体送往火化。一路上,小马还要不停地对逝者家属进行安慰。

  不怕辛苦,最需要理解

    市殡葬处党总支书记汪建华见证了27名大学生殡葬工的成长。他说:“他们无一临阵脱逃,他们不怕辛苦,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最近让殡葬工小王郁闷的是,自从来到殡仪馆工作后,谈恋爱总是“吹”,女孩一听他的岗位,开口就是“拜拜”。“当时我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世俗的偏见,勇敢来应聘。现在应聘成功了,才知道干这行连谈个朋友都不容易……”

  小王被安排在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工作,每月工资1500余元。别人想像中的殡葬职工高薪,并不是事实。骨灰寄存处寄存着1万多具骨灰盒,小王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骨灰盒柜子的保洁。

  小王说,虽然逝者家属大多每年才来一次,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小王都会用毛巾将骨灰盒寄存柜擦得一尘不染。工作5个多月,小王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冷静化解恐惧,客观面对生死。尽管如此,小王还是体会到了自己的不容易。“我上次去参加同学的一个

婚宴,他们问我在哪工作?我说在民政局。又问是什么处?我不好直接说殡葬处,就说是‘宾馆处’。但同桌的客人听说好像有殡仪馆的人在场,不一会儿,一桌人就溜光了。”

  现在,小王和其他26名殡葬工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活习惯:不主动跟人握手;朋友聚会,能不去尽量不去;很少去邻居、朋友家串门……

  凸显人文关怀,得到社会认可

   为什么要招大学生来当殡葬工?殡葬行业管理者眼中的殡葬工作又是什么样?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张军利谈了自己的看法。

  张军利说,如果认为殡葬工就是简单地帮人料理身后事,这是不全面的。举例说,到丧户家后,如果是一般的引导员,就很可能按照一套既有的操作程序服务,最后把事情办完。但这仅仅是办完,而不是办好。“如果我们的引导员超前考虑丧户的民族、习惯、家庭背景以及逝者的人生经历,拿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除此以外,殡葬工作还包括殡葬文化的研究,对生者失去亲人后的关怀,帮助他们适应失去亲人后的生活,减少痛苦等。要做到这些,只有综合素质高,可塑性强的人才能完成。

  美国一家殡葬公司的服务全过程,让张军利对殡葬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家殡葬公司的服务网络遍及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4500家殡仪馆、墓地和火化场,从业人员4万人。“从事殡葬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他们非常注意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整个葬礼庄严肃穆又充满人性化,逝者亲友也很满意。这就是我们殡葬人努力的方向。”张军利认为,要逐步消除一些人对殡葬行业的误解,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得到社会的认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