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七旬老人的社区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11:30 京华时报
七旬老人的社区情结
  女党员郭瑞琴(中)为居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社区聊天室。本报记者 夏永 摄

  本报记者 穆奕 刘杰

  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新源西里社区里有个忙碌的老太太———她创办了社区英语班和聊天室,同时兼任社区合唱队的“音乐老师”并创作了《公民道德歌》。她就是72岁的郭瑞琴老人。

  老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又不断给自己“加码”,授课、谈心、社区公益活动……这些都是她主动要求做的。按老人的说法,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用扬鞭自奋蹄”。

  -宣传模范

  为宣传公民道德改编老歌

  8月31日,新源西里社区举办了一场党员奥运知识竞赛,72岁的郭瑞琴脱颖而出,成绩不俗。记者慕名到社区采访,还没见到她就被居民们拉着聊了几个小时。

  “老人太无私,太可爱了!”一提郭瑞琴的名字,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据介绍,郭瑞琴在社区住了20多年,1995年从市外经贸退休。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和老伴儿一起生活的郭瑞琴没什么负担,家事也不多,便把精力和热情投入到社区公益活动中。

  至今,社区合唱队的成员还记得2003年郭瑞琴创作《公民道德歌》的情形。当年,“你在唱什么,什么都觉得,原来原来你是我的主打歌……”《爱的主打歌》很流行,被社区居民传唱。有一天,郭瑞琴听到一个年轻人边走边哼唱这首歌,马上被吸引住,因为觉得旋律轻快,她禁不住一路跟着听。

  事后,郭瑞琴想到《首都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纲要》,“20个字的‘道德规范’能背全的不多,可这流行歌曲,大家咋都记得这么清楚?”她觉得不是记性的问题,而是宣传手段不够灵活,“如果把20个字放到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里,像歌词一样,不就好记住了嘛。”

  说做就做。她在《歌唱祖国》、《渔家儿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自己学过的歌里挑来挑去,最后选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一是旋律比较简单,二是考虑到老年人对革命歌曲的感情,三是传唱起来更容易”。改编完毕后,她以“音乐教师”身份到社区合唱队教唱新歌———《公民道德歌》。没过多久,这首歌就在社区里流行开了。

  -沟通模范

  网络聊天室激发灵感

  郭瑞琴说自己喜欢住平房的感觉,因为大家能经常碰面,能一起聊天,可自从1995年、她退休那年搬进楼房后就没那种感觉了。

  “邻里街坊变得陌生,真是不甘心啊!”郭瑞琴数次跟老伴儿抱怨,但苦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2002年,她听年轻人说,在网上聊天室天南海北的陌生人都能聊到一块儿,“要是在社区里设立一个真实的聊天室,居民们有时间了就去聊会儿该多好”。

  郭瑞琴把自己的想法反映到居委会,但部分工作人员对社区聊天室不看好。

  “我们觉得让居民们都到一个空间里,还要有意说话,场面可能会尴尬。”居委会工作人员说,但聊天室在当年9月真的建起来后很受居民喜爱。“第一天走进聊天室,我们就乐了:居民们谈的内容五花八门,如何进行晨练、整理厨房、烹饪红烧肉……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聊天提供互助“线索”

  去年的一天,郭瑞琴在聊天室聊天时得知,社区里一名88岁的老人因故导致退休工资比应得的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因为这事肯定揪心。我一回家就和老伴儿商量怎么帮她。”郭瑞琴说,在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后,她回家查找了相关政策资料,然后替当事人写了申请报告。后来,这位老人的工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感谢瑞琴啊!要不是她帮忙,我这个事,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咋解决。”当事人事后感动得泣不成声,“扑通”一下跪在郭瑞琴面前。郭瑞琴赶紧扶起当事人,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

  楼道谈心会解心忧

  从家到社区文化站,郭瑞琴要走15分钟。沿途,她会边锻炼边走,“是种享受”。后来,她发现这种享受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得到的,有些腿脚不灵便、眼神不好的老人只能在家呆着。

  “居委会的人说,在我们社区,65岁以上的老人比例在增多”。郭瑞琴找到另一位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老人石玉兰商量:能不能单独为这些老年人设立一个活动点,尽量选择老年人行动方便的地方。

  今年6月,老年人活动点终于有了解决方案:每月15日,郭瑞琴所在楼的10多名老人在一层公共通道内聚会。聚会的时候,由郭瑞琴和石玉兰轮流给10多名老人读报,然后相互交流。

  “不用出楼门也能聚在一起了,还能和老朋友们说说贴心话,不寂寞了!”一名参加聚会的老人说。

  -教育模范

  开社区英语班庆申奥成功

  迎奥运快乐英语班,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那天郭瑞琴在激动之余突然冒出的想法,3个月后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郭瑞琴说,当时就想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这几年,把社区居民学英语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2001年10月,她开始在社区文化站正式传授英语。如今,英语班学员有60多人,分初、中、高三个班,上课时间从最初的每周1—2个小时增加到5—6个小时,教材为《北京人英语300句》。

  英语班目前有两位老师,除了郭瑞琴外,另一名老师有90多岁。为减轻另一名老师的教学压力,郭瑞琴增加了自己的课时,每周二、周三和周五上午上课。

  “两个老师的年龄都不小,教学任务又很重,我们希望志愿者能加入老师的队伍,帮助居民提高英语水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王女士说。

  外事家政员终于能说英语

  “自从参加了奥运英语班,我可以和雇主用语言沟通了。”说到学习成果,新源西里社区居民王迎春感触最深。

  王迎春从事外事家政工作,2004年为一家英国人提供家政服务。因为英语水平有限,每当雇主想和她交流时,她都觉得是种煎熬,“我们俩连比带划也沟通不了,有时候就画画沟通,画不出来的时候就只能找英语好的人当翻译了”。

  王迎春说,后来,邻居拉她去了郭瑞琴的迎奥运快乐英语学习班听课。当她向郭瑞琴讲述自己工作中的烦恼后,郭瑞琴当即决定给她“开小灶”:课上多指点,课后勤交流。

  “因为她做的工作涉及外事,所以教好她,不仅对她有好处,也是为北京人长志气。”郭瑞琴说,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市民应该能够在大街上、工作中顺畅地和外国人交流。

  这其实是郭瑞琴当年开班授课的初衷。令她欣慰的是,居民们学英语的热情很高,很多老人也加入了学习的队伍,“有个年纪比较大的学员怕自己记性不好,就在卧室里、

客厅里、厨房里到处贴写了单词的小卡片,甚至在炒菜的时候还看几眼单词,害老伴儿总是提醒别把菜炒糊了”。

  原创英文“奥运歌”成班歌

  郭瑞琴是个“奥运迷”。

  她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600天,新源西里社区是庆祝活动的一个分会场。活动结束后,她把当天的议程及会场标语等凡是有英语的部分重新对照词典核准,“不是不相信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为了精益求精,奥运可是件大事!”

  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400天,新源西里社区组织了英语小品表演。小品的剧本是郭瑞琴花大力气写的,改了好几次并组织学员排练,纠正发音,前后忙了10多天。最后,表演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郭瑞琴却因劳累过度导致眼底出血病倒了。病愈后,郭瑞琴重返英语班,并开设英语角,“就像大学校园的英语角一样,让学员们自定对话主题,这对提高口语水平非常有用,他们也确实提高了”。

  因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郭瑞琴特意写了一首简单的英文歌,然后传授给英语班的学员,现在学员们都能熟练哼唱,这首歌也成了班歌。

  -劳动模范

  顶烈日维护公交排队秩序

  郭瑞琴永远一副精力充沛、状态良好的样子,令社区里的很多年轻人自叹弗如。

  “不是我找事干,是很多事等着我去干,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郭瑞琴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就该在社区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居民们积极向上,“老牛自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她的老伴儿对此深有感触,说自从申奥成功,郭瑞琴就不断给自己“加码”。她不但在自己社区里积极参加比如大扫除、除小广告等公益劳动,在车流高峰时,还顶着烈日去帮助维护公交车的排队秩序。

  “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郭瑞琴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