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男孩18岁起花钱主动给父母打欠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02:42 大众网-齐鲁晚报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大一新生王文韬在开学报到前夜,郑重地给父母写了一张1.6万元的借条(本报9月11日A5版报道),王文韬的父母突破常规的教子方法引起众多读者关注。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亲情和教子故事?

  12日,本报记者赶赴王文韬的老家胶州,他的母亲王伟在一家饭店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儿子打借条一事被齐鲁晚报报道之后,许多媒体要求采访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作为父母,他们只希望能和孩子在平平淡淡的氛围中生活。

  打借条源于一个电视励志节目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好!报道见报后,很多读者关心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王伟(以下简称“王”):说实话,我实在不想再宣传了,孩子毕竟刚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里生活,我不想给他带来太大的压力,也不想让别人一提起我们孩子,好像就是身上带着记号的那一个。

  记:很多人想看看孩子打的欠条。

  王:其实是个借条,是儿子9月6日写的,内容就是从2月5日他的18岁生日之后,向父母借的16000元钱。

  记:孩子18岁后给父母写借条,还是挺新潮的,这是谁的主意?

  王:借条的想法其实在他18岁之前就有了。早在他过生日之前,有一次我们一起看电视,一个励志节目做得比较感人,我和儿子看了以后很受触动。我就说,儿子,看到没有,你也快成人了,也应该自立了。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主动提出来,妈妈,等我过了18岁生日以后,你们再供给我的钱,就算是借给我的,等我将来挣钱了还给你们。

  记:写借条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王:对!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不是我们当家长的硬要立字据。我们可不想让孩子像电视里面那个人似的,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只不过觉得孩子应该知道,当父母的不容易。

  借款额依据孩子账本

  记:借款是从他18岁时开始的吗?

  王:2月5日孩子过18岁生日那天,我们就提起了当初的约定。儿子说,妈妈,今后你们把给我的钱都记下来,我在上面签字认可,到时候攒个数,打一张欠条就行了。我跟他说,你最好自己来记,将来到了社会上也是这样,什么事还是自己有数好啊。他当时说,妈妈,要不然这样吧,高三下学期的学费就不用记账了。我说,那怎么行呢!咱们既然说了,就要认真去做,否则咱们就不说。

  记:从2月5日到9月6日,都是孩子自己记下来的?

  王:对,大的开销都记了,主要还是学习方面的费用。9月6日开学前一天,算了总数,他准备写欠条了,我说,咱们也别搞得那么较真,在你不具备经济能力的时候,父母有责任供你念完大学,而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也给爸妈带来了很多快乐,所以,咱们不用说谁欠谁的,就叫借条吧,将来你工作了,慢慢还。

  记:孩子能理解你们的苦心吗?

  王:也是要给他讲透讲明白,爸妈这样做,只是让他知道,父母供养孩子真的不容易。

  记:你觉得孩子对这个事认真吗?有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王:没有,他专门找了一个本子,借条上的时间、金额等主要内容也很全,钱数还写了大写。他说,以后借的钱再接着往下记。

  记:打了借条后,他花钱知道节省了吗?

  王: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因为以前都是父母在替他花钱,孩子的生活能力比较弱,不说别的,和同学比就有差距。

  各方热议

  ■支持者说

  家长动了脑筋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团总支书记袁法涛:我认为这件事情是少数家长用心探索教育孩子方式的一个积极表现,作为教育管理者,非常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家长在尝试新的教育方式。这位母亲显然是一位有心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动了不少脑筋。在高校中,少数学生贪图享受,总想不劳而获,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懂得尊重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花钱无计划、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对新生很有意义

  山东建筑大学大四学生侯文杰:我身边的多数同学对王文韬的这种做法表示支持,虽然目前还看不出这件事情的结果,但从眼下的情况判断,这是一件好事儿,说明王文韬的父母对他充满了希望,希望他自立自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这件事情对大一学生指导意义更大,这部分学生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来到大学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需要努力去适应。大一新生可塑性很强,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给予类似的指导,正面引导作用将很明显。

  ■反对者说

  可能因小失大

  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刘元凯:我对这件事情表示担忧,王文韬的父母本意是让他更好地熟悉社会、适应社会,但这件事情的结果要看王文韬的理解程度和具体执行情况,如果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自然是好事情。但如果这件事情给他带来过大的压力,一味地节约开支、少花钱,即使做到了省吃俭用,可一旦影响到学习就会因小失大,最终结果也会背离父母的初衷。

  显得缺少亲情

  山东建筑大学大二学生韩丽丽: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最初的感觉是“惊讶和难以理解”。我觉得家长和学生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家长对子女的爱,乃至子女对家长那种报恩的感情,只要在心里有就行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完全应该懂得父母的辛苦,没有必要把这件事情摆在桌面上,更不能债权债务化。作为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一定非要用金钱的形式。我觉得,这样做会让亲人之间显得缺少亲情,原本浓浓的亲情会被这个借款协议无形中给淡化了。

  本报记者 王振国本报记者 姜淑芹


    借贷教育的成功“秘诀”

    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

  这个家庭令人羡慕!羡慕之余,你不得不承认,教育子女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如果没有良好的观念和合适的方法,不但不会有好效果,还可能把关系给弄拧了——这样的家庭太多了!

  王家的教育方式值得赞赏,也引人思考,但并不等于说这种做法可以简单地移植到其他家庭中去。我相信,王家的这种方式,一定是以先前很多的

家庭教育内容为背景为铺垫的,是建立在父母子女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在王家,这种方式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别的家庭却不一定,反而可能引起很多误解。对于其他的家庭来说,需要的也许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应该认真思考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进而改变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式,更新教育内容,把孩子塑造成既有独立品格和意识,又有感恩之心的人。

  这个家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的某些教育观念亟待改进。青年时的胡适通过在国外的观察发现,西方的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而中国的个人主义,则是以家庭为本位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担着比西方人多得多的义务。家庭本位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把孩子培养成时时事事处处依赖父母的人,就极端化了,就不好了。我们的传统家庭教育,有必要矫正的,正是这种极端化的倾向,而不是彻底颠覆家庭本位,模仿人家的个人本位,那既做不到,也没有必要,更和中国人的基本情感相去甚远。王家的方式,也许就成功在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折中方式,既维护了家庭本位下的可贵亲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品格和意识。这也许就是这个家庭成功的“秘诀”。这种成功的探索,的确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