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月饼,从文化符号到消费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06:2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石磊 中秋节的脚步近了,月饼的话题热了。

  在这个物质殷实的时代,当人们的味觉因为物质的殷实而很难有一种新鲜感的时候,月饼依然年复一年地成为这个时节的流行话题。就食品本身而言,月饼多为甜味,我是不喜欢的,但每到中秋,我依然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的潮流。抬头望明月,低头品月饼;举家围坐,言笑晏晏。这样的场景让我们留恋难舍。

  月饼,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到我们的骨髓。相传,月饼与古时候的“祭月”习俗密不可分。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了中秋之夜吃月饼的习俗。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和情感寄托,赏月与尝月饼就变成一种文化消费。月饼的文化意义逐渐超越了食品意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元素,它使我们有一种文化归属感。

  然而,当月饼这种文化符号进入到当今消费社会,它又成为一种消费符号。消费社会的概念是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提出的,用以概括当今社会的特征。在这样的社会里,物质极大地丰富甚至过剩,人们的消费开始由物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变为意义与快感的消费。以月饼为例,人们消费月饼主要不是看中月饼填充肚子的使用功能,而是因为它是亲情与团圆的象征。

  意义与快感的消费,在消费社会里总是被商家利用作为赚钱的手段。有家新入行的广东企业,今年推出“慈孝于行”、“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师恩难忘”等系列月饼,一炮打响。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这些月饼多了一些能够寄托某种情感的附加意义。

  然而,一些商家在对月饼意义的挖掘,让人不敢苟同。8月20日,沈阳一家副食超市聘请全国十位月饼大师制作了一个直径8.15米、重达22.5吨的“天下第一月饼”,成本大概花了二三十万元。而仅仅一天之后,又有媒体报道:有单位将在全国发售采用现代“金镶玉”和“银镶金”工艺、含999纯金纯银的“奥运月饼”,发行方称它具有“既可收藏又可‘礼尚往来’的多重功能”。这两个例子当然是极端,但是许多月饼追求豪华包装,把月饼作为富贵身份的象征,把送月饼异化为一种贿赂。

  在消费社会里,月饼如果成为一个荒诞消费过程的象征,除了商家的所为,还有一些消费者的合谋。一些人需要昂贵的月饼作为他们的身份象征。过去,“吃”是炫耀的首选。有些人很牛,因为别人没吃到,他吃到了;因为别人吃的孬,他吃得好。现在众人也吃到了,也吃好了,企图靠吃来炫耀的人便期待占有更高级、更昂贵的月饼,需要一些附加的意义来证明自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