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士兵夫妻坚守偏僻哨所10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07:49 天津日报
士兵夫妻坚守偏僻哨所10年(图)
每逢周一,徐臣华都要带着妻子举行只有两个人的升旗仪式。

  本报记者 白俊峰 通讯员 邢邦明 陈冉伟

  给您做个简单的测试。有一天,把您和妻子放在一个偏僻的哨所,它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即使不考虑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寂寞、枯燥相伴,您能呆多久?一个星期,一个月还是一年?

  一名普通士兵给了我们答案:徐臣华与他的妻子,组成了特殊的“夫妻哨所”,从1997年3月到现在,已经在偏远的哨所工作生活了整整10年。

  徐臣华,天津警备区工程维护队四级士官。去年底,他被北京军区批准荣立个人一等功。今年8月1日,他又作为北京军区唯一的战士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份郑重的承诺

  1992年12月,18岁的徐臣华离开山东广饶的家乡,参军入伍了。

  当新兵时,他跑五公里脚下生风,过400米障碍如踏平地。领导看着喜欢:是个好兵!战友看着赞叹:这家伙壮得像头牛!在新训结业考核中,他夺得了全营第一,被树为“军事训练标兵”,并获嘉奖。新兵下连,徐臣华被选送到北京军区机械士官学校学习工程维护,他不但以全优的成绩毕业,而且光荣入了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地处天津市区的工程维护队,很快成为队里的顶梁柱。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块金子,放到哪里都能发光。

  工程维护队主要担负军级单位指挥工事的维护看管任务,执勤点遍布天津市7个区县,点多、线长、面广,工程维护任务十分繁重。而在这些执勤点中,有个哨所更是艰苦。1996年底,在这个哨所值勤的老班长转业,需要新人接替。此时,徐臣华主动找上门来:“我去哨所”。一句话让指导员吃了一惊,他说:“小徐,哨所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你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徐臣华拍着胸脯说:“你不情他不愿,吃亏的事情谁来干?指导员,您就放心吧,咱一个农村娃,啥苦没吃过?”

  “曾几何时,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哨所似孤岛。如今,寒流刚走,芽露枝头,春姑含情舞彩绸;绿映岗楼,白杨列队,红柳挥手,刺槐点兵锁荒沟,草地流油。”这是徐臣华抄写在哨所墙上的一首小诗,也是哨所环境的真实写照。

  哨所共有四间小平房,修建于1960年左右,地面潮湿,墙体大片泛碱,墙面严重风化脱落。哨所方圆十几里内没有村庄,地上长满了半人多高的芦苇和草丛,出入哨所的一条小路已被芦苇遮掩起来。

  哨所附近没有商店,日常生活用品要到很远的村上购买。一到夏天,毒蚊子、野蜂和旱蚂蟥成群。室外有个简易厕所,方便一次,常常被蚊子叮好几个包,夏天晚上睡觉时挂两层蚊帐还被蚊子咬醒。冬天特别冷,徐臣华把门窗挂上厚厚的棉帘,还是挡不住寒风的侵袭。

  这些都难不倒徐臣华。但他没想到的是,到哨所后,工作任务竟然如此繁重、复杂,有国防工事的起封、密封、涂漆、防漏;有通风、排水、除湿;有柴油机、发电机维修维护;有电路的维护保养。每项工作都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这使徐臣华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于是,他制定了一个长期学习计划,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向老班长们学习,向专业技术干部请教,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地方有关电工专业技术考核培训,买来了《电工学原理》《电子线路》《电工专业技术》等书籍,一页一页学,一本一本看,常常熬到深夜。就这样,用了半年时间,徐臣华硬是把电工专业四级证书拿了下来。这些年,他已成了工程维护专业的“多面手”,连队干部有时遇到问题也经常向他请教,战友们都称呼他“徐工”、“徐师傅”。

  一个善良的谎言

  自然条件的恶劣,可以想办法克服,但那种永无休止的孤独却让人难以面对。在连队时,徐臣华喜欢和战友们说说笑笑,可来到这儿后,一切都成了美好回忆。工作之余,徐臣华最大的消遣就是看电视。只能收到一两个频道,看着看着就有些不耐烦了,徐臣华把电视关掉,又觉得百无聊赖,于是这台小小的电视经常开了关,关了开。

  找人聊天,成了在哨所生活的奢望。刚开始,连队每月派一名新兵陪伴徐臣华执行维护任务,后来,战士们都不愿意来了,他们觉得太闷。徐臣华想到了妻子杨爱梅。1997年5月,征得组织同意,他动员杨爱梅来到哨所,组成了特殊的“夫妻哨所”。

  “我是被他骗来的。”杨爱梅说。当初徐臣华告诉她,这里生活条件不错,有招待所,可以洗澡,还有食堂,可以开小灶自己做饭。“他是怕我不来。实际上,这么多年我们受过了许多苦,但也挺过来了,我都没有怪他,还是非常支持他的工作。”直到现在,杨爱梅还有“怨言”:“他太小瞧军嫂的觉悟了。”

  来之前,杨爱梅有份不错的工作。父亲对她说:“闺女,你要是喜欢小徐,就别犹豫,当军人的家属就得吃点苦。”听了父亲的话,她转天早晨就向单位办理了辞职手续,连夜收拾行装,前往天津。

  杨爱梅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来哨所时的情景。那天,她辗转10个小时,终于看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人。天快黑了,还下着小雨。徐臣华挽着裤腿、推着自行车在

高速公路出口向她挥手。他俩驮上简单的行李,赶了20多里泥泞的土路和羊肠小道,荒野里的哨所隐约出现在杨爱梅的视线里,她惊呆了,丈夫诉说的所有美好,在现实面前破碎得如此彻底!

  当晚,徐臣华准备了三个菜:一半熟了一半还有血丝的“红烧鱼”、炒茼蒿、半份咸菜。杨爱梅心情非常复杂,她尝了一口,便放下了筷子。看到这一切,徐臣华拿起手电筒便消失在雨夜中,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了10多里地,来到一个工厂的小卖部,买了二斤速冻水饺。杨爱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眼泪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我哭了,他是‘骗’我,可也说明他在乎我。”

  就这样,夫妻俩共同守卫着哨所,一晃就是10年。

  10年来,徐臣华和杨爱梅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守卫着那份承诺,呵护着这份感情,并用行动见证着军人的奉献与无私。据统计,他们10年来共阻拦地方人员来工事取土300多人次,先后劝阻教育私自进入工事管理区的人员达2000多人,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哨所连年被天津警备区司令部直属党委评为“放心哨所”。

  两个人的升旗仪式

  每天早晨,徐臣华都用录音机定时播放起床号和军旅歌曲,拉着妻子六点钟准时起床,围着工事跑一圈,既算是出操,又算是巡逻检查。徐臣华还在房前竖起了一根5米多高的杆子,作为国旗杆,并向连队申请了国旗。每逢周一,他都要带着妻子举行只有两个人的升旗仪式。

  在哨所10年,徐臣华没有和妻子逛过一次公园,看过一场电影。杨爱梅一直默默守在他身边,以她的坚毅、宽容和柔情,给予了徐臣华无穷无尽的爱。正是有了杨爱梅的支持,才有了这10年的坚守。杨爱梅为徐臣华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她说:“老徐是个对待工作极其认真的人。他在工事外围拉上铁丝网,设置了警戒线,坚持定期维护检查装备设施,哨所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心,时间长了,竟练成了闭眼走路的绝技。现在,我越来越坚信,当初的选择是值得的。”

  “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浪漫。我们喜欢在饭后散步,边走边憧憬未来;我们喜欢坐在一起数星星,一颗星星就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心愿。每年夏天,哨所周围开遍了野花,夜幕降临后萤火虫打着灯笼飞来飞去。偶尔老徐会采几朵野花给我。”杨爱梅对幸福的追求是如此朴实而真挚。

  杨爱梅刚来哨所时,工程维护队向上级申请,请求每月给她补助200元生活费。徐臣华知道后不干了,他说:“咱能养活得起自己的女人。”杨爱梅为此有过怨言,但还是对丈夫的决定给予了支持,因为她知道,丈夫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

  每月工资一发下来,徐臣华便跑到邮局给双方老人汇去几百元钱,剩下的当作生活费。夫妻俩很少吃肉,常常是每顿饭两个素菜,他们称其为“绿色食品”。有时候菜价贵了,就买些咸菜,他们又称其为“忆苦思甜”。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夫妻俩在哨所旁开垦了两亩地,种上棉花、西瓜、辣椒、

西红柿等。徐臣华对他的土地有着无限的爱。去年,他们种的棉花丰收了,卖了六七百元。

  10年来,徐臣华和杨爱梅扎根哨所,奉献了青春,但他们从来没有向上级提出过什么要求。一些人对杨爱梅说:“徐班长吃了这么多年苦,最后还不是个兵?你们去找找组织,立个功提个干多好?”杨爱梅对此总是淡淡一笑:“我们挺好的。”

  部队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年来,徐臣华有什么困难,上级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逢年过节,天津警备区和直属队都要来慰问看望他们。2005年,警备区为哨所盖了四间新房,还买了一台电视机。虽然地处偏远,收到的频道不多,但他们懂得这份关怀。

  10年来,徐臣华荣立过一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和“学雷锋标兵”,去年他参加了北京军区学习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典型巡回报告团。妻子杨爱梅的忠贞和坚毅、宽容和柔情也感动着无数官兵,她先后三次被部队评为“模范军嫂”。

  10年的坚守,徐臣华和杨爱梅交上了一份感人的答卷;10年的奉献,徐臣华和杨爱梅抒写了“夫妻哨所”的动人故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