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保障之外 再筑几道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安身工程、城市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阳光圆梦助学活动……党和政府为城乡困难群众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保障和救助体系。但是,不可否认现有的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生活中出现的临时性困难经常让普通老百姓束手无策。面对这种情况,我市部分区(市)县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构建体制外的对困难群众的援助办法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远的,有温江区已经构建了四年时间的社会援助长效体系;近的,有双流县今年开始实施的重大疾病保障……青羊区、崇州市等区(市)县在这方面也有所建树,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保障外的保障,救助后的救助”。

  双流 求助信引出的500万

  “如果没有政府的援助,我们这个家庭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不久前,当双流县金桥镇李世兵的家人接过3万元援助款时,感动得泣不成声。

  据了解,李世兵由于患肝病,做了换肝手术,巨额的手术费让一家人在痛苦之余又陷入新的困境。经过申报,李世兵获得了3万元的重大疾病援助金。

  “身为一位双流公民 ,我们一家是幸运的!重大疾病援助使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患了重病,李世兵是不幸的,但有了重大疾病援助,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时间回溯到今年4月。4月19日上午,双流县棠湖广场彩旗飘扬,该县重大疾病患者们感受到了来自县委、县政府的温暖关怀——双流县“重大疾病援助基金”正式创立。当双流县县长符礼建亲手将5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交入该县慈善会,作为重大疾病援助基金的首笔运行资金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缘起:

  求助信引出重大疾病援助方案

  双流县为什么会创立以财政为主导的重大疾病援助基金,它与一个小男孩的命运有莫大的关系:

  2006年2月的一个清晨,双流县委书记谢瑞武像往常一样,在上班之前先浏览一下报纸上的重要新闻。他翻开本地新闻时,看到一篇题为《谁帮小男孩走过这个坎》的新闻,报道了该县煎茶镇年仅9岁的小男孩刘绍聪右腿备受血管瘤折磨,面临截肢的危险。

  看完这篇报道后,谢瑞武心里很不平静,当即个人捐助800元,并代女儿转捐了200元压岁钱。随后,县慈善会也给予其救助。在之后几天时间里,双流县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残联等部门纷纷发动捐助,社会各界积极向这位小男孩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总数达到了40万元,刘绍聪随即被送到川大华西医院治疗。

  此后,又有多位家庭困难的群众写信到县委、县政府寻求帮助。但这些群众的困难又只能通过捐赠来解决吗,连续的求助,使谢瑞武开始思考患重大疾病贫困家庭无钱医治的问题——有没有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帮扶困难群众的可行之路呢?

  随后,经过谢瑞武提议,县长符礼建等多次召集民政、卫生、慈善等部门商讨,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由县慈善会牵头,制订重大疾病援助方案。

  经过数易其稿,历时一年左右的时间,2007年4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双流县重大疾病援助实施办法获得通过。随后又成立了重大疾病援助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挂帅,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慈善会等部门领导任组员组成领导小组。2007年4月19日,双流县重大疾病援助基金正式启动。

  管理

  财政每年补足500万元

  据了解,首批500万元专项资金由双流县财政安排,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每年资金使用情况由该县审计局进行审计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该援助基金按家庭收入状况的不同,分成三个不同的等级援助,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3万元。

  每年年底经县财政审核和审计部门审计后,因援助患者基金支出后不足500万元的部分,由县财政补足,此外也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赠,多渠道筹集医疗援助基金。“由财政保障,每年使这个基金的总量不低于500万元,这将使许多患病家庭受到资助。”双流县民政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刘绍聪受到的关爱,自始至终,充满了人情味,但此次成立重大疾病援助基金,却是在制度保障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医疗救助体系的延伸,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因患重大疾病而造成看病难、治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据了解,双流县重大疾病援助基金的创立,不仅在我市开创了先河,而且在全国,500万元的财政保障金额也是首屈一指的。

  经统计,从4月19日启动,截至8月底,该援助基金为5名家庭困难的重病患者垫付了医药费,为多名重病患者提供了援助金,总共发放出了39万元。对于患病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发展

  扩大范围完善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双流县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援助对象的范围和援助程序作出了积极的调整。在补充和完善该县现有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程中,该县重大疾病社会援助基金跨出了重大的一步。

  到底哪一类患病家庭困难最多,资助的范围应该扩展到哪一级?在实践过程中,双流县及时作出了调整。

  基金成立之初,曾确定了包括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器官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硬化等8大病种。

  “我们发现,有一些不在这8个病种范围内的患病家庭,生活中也面临很大的困难,他们也迫切地需要社会救助。”据双流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在调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双流县召开了由民政、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联合会议。

  通过讨论,最后决定将受援助的病种范围扩大到18种,以前没有纳入援助范围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等10大病种也被纳入了援助范围,更多的患病家庭享受到了“重大疾病援助”的关怀。

  按照重大疾病援助的申请程序,被援助对象在出院后才能申请援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大疾病援助领导小组发现,许多患病家庭往往在住院期间就面临支付不起费用的尴尬。“救人是第一位的,要让患者医得起病”,双流县经过讨论之后决定:根据患病家庭实际情况,从8月份起,可将特殊困难家庭患者出院后申请的程序调整为事先垫付部分住院费用,解决困难群众无钱就医的实际困难。

  延伸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基金

  就在双流县重大疾病援助基金启动后不久,今年5月,该县人民生活中的另一个重大基金又成立了——双流县财政出资100万元,建立起全省首个“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基金”,并印发了《双流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基金管理办法》。

  据介绍,双流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基金”的建立,是双流县在基本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基本医疗全覆盖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方面所作的大胆探索。这在全市,乃至全省区(市)县中属首例。

  据双流县卫生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基金适用于县境内突发公共事件时对致伤人员实施急救时产生的费用,包括县内产生和危重伤病人员转诊上级医院后产生的费用。资金来源为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证每年不低于100万元,并根据基金使用情况按年度补充不足部分。基金的使用严格按照报销程序执行,并由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和审计,确保基金专款专用。

  这笔基金的意义在于,当县域内出现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医疗救护,而又找不到事故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无能力解决时,政府可以先埋单实施医疗救护,事后再追究,落实责任人。通过政府主动出击,将可能发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化解于萌芽阶段。

  【访谈】

  决心 来自爱民的心

  记者:以政府财政为主导,双流县建立了“500万元重大疾病援助”等几大救助基金,财政支出可谓不少,双流县的决心从何而来?

  谢仁根(双流县副县长):双流县之所以能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来关注民生救助问题,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民间援助为辅的几大基金,与县委、县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双流县委、县政府认识统一,态度明确,那就是在双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高度关注双流社会的发展,要关注弱势群体,使公共财政往民生关怀上倾斜,才能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记者:作为分管领导,几大基金的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规范管理,高效运转,您个人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

  谢仁根:双流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来关注民生救助。我们的体会是,要广泛宣传,广泛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真正使民生救助体系强大起来;同时要规范管理制度,对各种基金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从资金发放、援助对象把关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要经过相关部门审计、监督,最终使救助项目落实到最需要的环节,使整个救助体系良性运转。

  温江 从奶粉钱到建房款

  事例

  让援助打破常规

  7月20日,温江区和盛镇春林村支书向建军听到消息,村里老陈的小孙子才半岁,小孩的父亲进了监狱、母亲前几天去世了,家境本就不宽裕的老陈家添上一个小孩,日子就更紧巴巴的了。谁来帮助这可怜的孩子?

  向建军找村委会几个成员一合计,有人说起了区上的援助基金。“小孩的奶粉钱区上能管吗?他家又不是低保户……”向建军拿主意了,“不管怎么说咱们先试试!”

  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老陈家向村上提出了救济申请。村上又报给镇上的社会事务办公室,再报给区民政局救济科。很快,救济科的同志来到老陈家里实地察看,发现陈家确实比较困难。温江区民政局通过与和盛镇政府进行商议,决定小孩由爷爷奶奶代养,费用由区上解决,直到小孩一岁半为止。

  “真没想到,政府还管小孩吃奶粉的钱!”向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说起能管小孩的奶粉钱,多亏了温江有一笔供困难群众救急用的“救命基金”,以及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运行的社会援助体系。这些钱用来帮助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下不能解决困难的群众。以该基金为核心,温江区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新型城乡社会援助体系,全方位、全天候地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

  延伸

  从“门槛费”到建房款

  就在前几天,柳城街办新华社区的残疾人邝文华拿到了区“援助办”批下来的1200元钱,“这是交给医院的门槛费,有了这笔钱我才能住进医院”。记者了解到,邝文华家是低保家庭,虽然可以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可医疗救助只能是治了之后再报销,她却连要住进医院的“门槛费”都拿不出来。在向区“援助办”提出申请一个星期之后,她就拿到了救助她的“门槛费”。

  也是在前几天,失地农民彭帮清也领到了1200元的援助金,今年以来,他得病三次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近4万元,由于他是城镇低保对象,可以享受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报销了3万余元,参加过农村新合保险又报销了1500多元,还剩下5000余元需自付。在向区“援助办”提出申请后,很快得到了1200元的援助。

  这就叫“救助以后的救助”,“保障以外的保障”。不仅如此,温江区在助学、建房等各个方面,都有超出现有保障体系之外的表现:

  对低保家庭的大学生,成都市的“阳光圆梦”助学活动有统一标准,本科生第一年省外4000,省内3600。在这个基础上,温江区用社会援助基金为每人增加了1500元。

  住房困难的农村低保户,在对其实施“安身工程”建房时,除按“几个一点”的原则筹集资金外,再用社会援助资金给每户1000元的建房援助……

  对于群众突然患重大疾病,援助基金也伸出了帮助的手。2005年,一位姓王的小孩患白血病,治疗费用将达30万元。父亲是现役军官,母亲是普通老师,在区政府妇儿工作委员会为其发起了捐款进行帮助的同时,区“援助办”也拨出了2万元的救助金。

  据介绍,因突发原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造成的生活、住房、就医、就学等临时困难的群众,在各镇乡、各部门组织救助的基础上,援助基金也要给予临时性的经济援助。

  成效

  四年救助两千群众

  “3000元以内的援助,由‘援助办’审批,也就是说民政局局长对于3000元以内的援助款有审批权;一旦超过3000元,就得由区社会援助领导小组审批了。”温江区民政局救济科科长方德贵告诉记者。

  在救济科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堆得高高的卷宗,“这里包括了每一次援助的程序”。记者看到,每一次援助的资料,封面是临时救济审批表,上面依次是:救济原因、救济科科长签字、区民政局分管副局长签字、最后是区“援助办”主任也即民政局局长签字。后面附有村(居)委会的证明、镇(街)的调查情况等等证明资料。

  作为承担主要实施功能的救济科,负有较为关键的职责,救济科的工作人员一个月至少要下乡两次,到申请援助者家中了解情况,核实村、镇上报的资料,然后填写救济原因,供上级层层审批。

  据统计,2004-2007年,温江区共接收社会捐助款918.08万元,加上区财政投入100万元,共有社会援助资金1018.08万元。2007年1-9月全区通过开展“爱心捐助月”活动共接收社会捐赠共计319万余元。截至目前,在经济类援助上已累计使用社会援助资金310余万元。这些钱,给全区2000余名群众和他们的家庭救了急。

  温江区社会援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爱心捐助月”活动中筹集的援助资金,由区民政局统一管理和定向使用,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接受年度审计和监督。援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区民政局通过媒体每年定期向社会进行动态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动力

  爱心已成为习惯

  提起一年一度的“爱心捐助月”,温江区一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说,“全区已经形成习惯了。每年年初由区领导带头捐款,一般是捐一个月的工资,之后就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捐。”

  今年,温江特地把“爱心捐助月”从3月份提到1月份,区上的机关干部和职工用工资献爱心,将13万余元投入捐款箱。之后全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个体工商户也纷纷为贫困群众踊跃捐款。在专门举行的“凝聚这份爱”民营企业回馈社会爱心捐助活动中,区内的70多家民营企业代表当场捐出211.05万元爱心款。之后加上一些零散的捐助,截至今年9月,全区共接收社会捐赠共计319万余元。

  2004、2005、2006三年,援助基金接收社会捐款分别为212万元、195万元、191万元,而2007年前9个月的捐款超过了300万元,比前面三年的都多。

  一位民营企业代表表示:“用设立基金这种方式来进行社会援助,这一举措非常好,主要是每一笔钱用在哪里都是公开的,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到底帮助了哪些人。这很重要,也是我们继续捐助的动力。”爱心捐助的社会效果,不仅仅在于解决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实现援助“满覆盖”,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而且还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的爱心和慈善习惯,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访谈】

  让一年四季“暖”常在

  谈起构建这一援助体系的缘由,温江区区委书记李刚说:“对困难群众的援助,不能总是表现在岁末年头的‘送温暖’,给困难群众送点米面油,我们要构建一个让困难群众感到‘四季如春’的长效机制”。温江区提出构建“城乡低保满覆盖、医疗保险全参与、养老保险总动员、社会援助春常在”的城乡保障体系,前三项,是指各项专项救助,而最后一项“社会援助”,就是让一年四季春常在的长效援助体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温江区通过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两个募筹途径设立了社会援助基金,成立了社会援助工作领导小组。这笔援助基金由区民政局统一管理和定向使用。群众在遇到临时困难时,向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通过层层审批后就可以拿到一笔临时救济金。

  温江区建立和实施新型城乡社会援助体系,使国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同以往开展的扶贫帮困相比,覆盖范围更广、援助内容更多。实现了集中援助向长效援助转变、点上救助向面上援助转变。

  【链接】

  崇州全国首个预防溺水救助金

  意外溺水事件,使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和困境中。日前,一个由民间团体发起,企业捐款,专门用于预防溺水事故和安抚溺水死亡家庭的救助金在崇州市设立,首批10万元救助金已经到位。

  据该救助金会章程有关规定,从今年8月15日起,在崇州市公共河道戏水、不慎落水、意外坠河造成的溺水死亡;死者是未成年人;溺水死亡系意外事故,并且无赔偿主体的,都可以向救助金会申请4000元至6000元的救助金。

  除此之外,救助金会的主要工作是预防溺水事故:邀请专家对公共河道安全系数进行评估,对一些事故多发地段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邀请志愿者在主汛期对公共河道戏水、游泳者进行安全宣传,邀请医生针对公共河道附近学校、社区的学生和市民,指导其如何紧急抢救溺水者等。

  救助会发起人、四川迪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自力介绍说,预防溺水救助会的成立,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它不仅立足于救助因未成年人在天然河道溺水身亡的困难家庭,还可以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暂时弥补法律的缺失和空白。

  有行政法学专家指出,崇州预防溺水救助会这类社会组织和救助模式,可以健全救济补偿渠道,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法制社会建设。

  青羊全市首家区级慈善会

  为了积极拓展社会力量扶贫帮困资源,青羊区成立了我市首家区级慈善会——青羊区爱心慈善会,两年多来共募集资金300余万元,对该区76户低保家庭、122名低保家庭大学生给予33.4万元的慈善救助。经常性社会捐赠工作也纳入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了由区爱心慈善会牵头的区、街、居三级的爱心超市共计10家,开通了爱心直通车,向困难群众提供人性化的扶贫模式。同时记者获悉,到目前,已有398户贫困家庭得到了区级领导、中层实职领导的“一对一”的对口帮扶。今年,该区还将把精神慰藉作为社会救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实现社会救助的日常化、长效化和人性化,发挥社会救助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观察】

  近些年来,我市部分区(市)县在完善全社会的保障制度上动了脑筋,也见了行动。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以财政为主、或以社会为主,通过这两个方面募集资金,建立起了一些可供困难群众常年使用的“救命钱”。本文对于采取了这方面举措区(市)县的情况并未尽述,但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都是一些经济情况较好的区(市)县走得更远一些。这不仅让我们想到,这些举措有没有复制的可能?尤其是对其他财力较弱的区(市)县来说。

  正如双流县副县长谢仁根所说,双流县之所以能在这些难点工作上做出突破,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广泛开动脑筋,发动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一起来关注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工程,最终使救助落到实处,成为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设和谐成都,必须关注及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们必须重视社会援助体系中机制创新的构想,需要时间形成人人都做慈善的社会氛围,以及自上而下逐步实施的信心和决心。各区(市)县不管财力如何,如果能够高度重视,并广泛开动脑筋,把解决民生救助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信民生救助探索工作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 李娟 陈方耀 张鸣 何海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