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厦门最长寿男人104岁去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16:13 厦门网-厦门晚报
厦门最长寿男人104岁去世(图)
80多岁时的何龙水身子骨依然硬朗。

  大家都说,何龙水老公公是固执可爱的老头。1.7米的他算得上是全村徒弟最多的渔民;他言语不多,跟孙辈才会说点温柔的话语,但他很有主见,一言九鼎。

  17日凌晨,何龙水逝世。他生于1904年二月初八。在2005年我市公布的寿星排名中,他是男性中最长寿者。

  他说走就走,一点征兆都没有,跟他固执的性格一样。16日晚上8点多,何龙水开始念叨:“我要走了,我要走了。”等到家里的孩子们陆续到齐后,他深呼吸一次,走了。儿子们说:他还能活。

  A、村民们来送行,讲起他的故事一点也不悲伤,六七十岁的老人笑得最欢

  昨天何龙水出殡,全村老少都来送行。每个人都认识他,记者随意逮到一个,都能讲上几个关于他的小趣事。他就跟一部图文并茂的历史书,通俗易懂,人人爱读。记者采访,大家抢着说。

  给我们讲故事的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六七十岁的老人们笑得最欢,他们崇拜又亲近何厝这个资历最老的小老头,希望他走的时候也能带着欢声笑语。66岁的大儿子回忆起父亲,也始终面带笑容。大家像是在讲述一个没有离开过的人。二女婿黄木水说,老人走得没什么遗憾,大家也就安心了。

  两个月前,何龙水还在帮儿子补渔网。7月,他不小心跌倒,头部撞伤。当时家里的人都出去捕鱼了,没人知道。他到

医院缝了6针,自己走出了医院大门,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进医院。儿子何友谅说,父亲的身体棒得很,一直没得什么大病,小病也很少。

  半个月后,何龙水又摔倒了,头部撞在洗脸池上,大理石洗脸池两个支撑的脚都断了,碎片撒了一地。黄木水很惊讶:“摔得这么重,父亲却没流血。”

  B、100多岁了,他还上山挑井水回来洗衣服,家人要帮他洗他不肯

  何龙水生于何厝,出生没多久父母就不在了。他和兄弟都寄养在亲戚家,十来岁三兄弟就出海打渔了。在何龙水还年轻的时候,两个兄弟就去世了。

  村里的年轻人跟他一起出海,他都会指点一番。抓叫姑鱼、海蚵,何龙水的七星网一下去,上来的鱼最多最大。以前出海捕鱼,一条船要5个人划桨,何龙水一定是划那个最重的,掌控着航向。

  大家都说,因为从小独立惯了,固执的老头到老还不肯被人照顾。四五年前,将近百岁的他还挑着100多斤的粪水上山浇菜。过了百岁,家里人想请护工照顾他,他不要,说自己能吃能睡能自理。两三年前他还自己上山打井水,挑回来洗衣服,家人要帮他洗,他坚持自己洗才干净。

  何龙水有3个女儿2个儿子。儿子、女婿都说很幸福,人们羡慕他们六七十岁了还有爸爸、老丈人。大家说他长寿,他笑一笑,不拿这当事。儿子说,父亲认为身体好长寿很自然,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活得更长。

  C、老了一条鱼可以吃三顿,以前爱喝白酒,后来迷上葡萄酒,别人问为什么,他说:美容啊!

  女婿说老丈人的喜好很“古董”。他不喜欢拍照,八十大寿和百岁大寿都没有拍过照,这么大一家子竟然找不到一张全家福。

  何厝村改居后,房子越建越时髦,但他穿的总是最纯粹的传统服装,布纽扣,宽脚裤。家里人想给他买衣服很困难,因为找不到卖这种“古装”的店,家人只能找裁缝。何龙水惟一的一张照片是八十多岁时拍的,穿一身“古装”犹如来自民国时代。不过记者发现,宽大的裤脚下露出一双皮鞋。

  何龙水的节俭是出了名。年轻时上山砍柴,他一定会卷起裤脚,宁可让荆棘划伤腿脚,也不肯弄坏了裤子。到现在一条鱼别人一顿吃完,他可以吃三四顿。这让儿子很看不惯:“住着400平方米的大房子,吃饭一顿十几条鱼都行,他非得那么节俭。”儿子的话他不听,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每隔一个半月,何龙水定时独自去理发店理发,家人不放心他就先斩后奏。夏天的夜晚,他悄悄跑出去看高甲戏。90多岁那年他想去找二女婿聊天,女婿没找到,他一个人爬到7层高的工厂楼顶看鸽子。

  他爱喝酒,出海时不让喝,回来喝。这个习惯到百岁也没改变,据说生病了喝点酒就好。以前他喝白酒,后来爱上葡萄酒,中饭、晚饭都得喝两口。没人知道他为什么爱上葡萄酒,只是猜测跟他喜欢吃葡萄有关。儿子何友谅说,每次买水果父亲都只要葡萄,别人问他为什么,他笑说:“葡萄美容啊。”

  D、他走了,何厝村少了一个让渔民崇拜的活经典,越来越多的渔民入股分红做起了商贸

  何友谅说,父亲很少跟子女说话,看过何厝上下一百年也从来不提历史。但儿子说:“他在感受这些变化,现在再好他也还是怀念从前。”

  何厝的新房子越建越多,原来的石头矮房子都不见了;村里来了很多外地人,他们说的普通话何龙水听不懂。他一个人在村里转,看看高楼,走到环岛路顺济宫,看看海。儿子问:环岛路是不是变得更漂亮了?他不答。

  一直到80多岁,何龙水还下海捕鱼。渔民的习惯,每个月农历初二、十六,都要在自己的船上拜拜,他一直记得很清楚。儿子打鱼归来,他一声不吭地帮儿子整理渔网,一站就是1个小时,说这算运动。下雨了,他提醒儿子把渔船上的水清理掉,别把船弄沉了。

  43岁的村民何明湖说,老人家的儿孙辈至少有50多个,他的爷爷还要叫何龙水叔叔。在儿孙辈中还有以捕鱼为生的,但是越来越少了。现在村里最老的渔民是何大北,已经68岁。何大北说,像何龙水这样80多岁还要下海的渔民简直是个

神话,现在早就没有。何龙水走了,少了一个可以让渔民崇拜的活经典。

  哪怕是何大北,现在打鱼用的也是动力船,不再划桨了。何龙水走了,没有人提醒也没有人教授,年轻人忘记了还有划桨捕鱼的时代。

  走出何龙水的家门,走出错综的小巷,可以见到对面坍塌的古碉堡墙面,那应该是何厝古村残留的最后痕迹了。在盛大的9·8期间,何厝金包金项目竣工,越来越多的渔民入股分红做起了商贸。居委会的人说,这个地方迟早要拆掉。也许,何龙水把这些变化都记在心里,带走了。

  记者 周湘瑜 蔡佩玲 实习生 陈晶 通讯员 何秀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