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愿中秋之月更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04:29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明月高照之时,也是人们思念故乡、怀恋亲朋的时节。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无数赏月思亲的诗词歌赋,也使这个节日成了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文化韵味的佳节之一,年复一年地牵动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而今,虽然年轻人对一些西方节日青睐有加,让不少人发出了传统中秋“节味淡了”的感慨,但随着社会各界保护我们传统节日呼声的越来越高,原本内涵丰富的中秋节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国人历来喜欢圆、向往圆,传统剧结局大都是大团圆,吃汤圆吃月饼也图得是个圆。而中秋时节圆月朗照,正与合家团圆之意契合,所以中秋节便有了赏月、拜月、吃月饼、守月华之习俗,中秋节也有了月节、月夕、团圆节等别称。追根溯源,中秋节成为我国传统的赏月团圆之节由来已久。《礼记·祭义》篇里所说:“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这里记载的祭日之“坛”即春分也;祭月之“坎”即谓秋分也。说明古人在秋分时节有西方祭月之礼俗,这应该是中秋赏月风俗的起源吧。到了唐代,中秋赏月已经很流行了。在古典小说中,曾流传有“唐王游月宫”的故事。而唐诗中数不胜数的关于明月与乡愁的名篇佳句,也让人联想到了一年中最美的中秋月。中秋节是在宋代正式被定为传统节日的。据宋朝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又说:“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以此充分表达了中秋节的美好胜景。

  古往今来,面对中秋良辰美景,又激发了多少人的离愁别绪、乡愁感怀。人们借中秋佳节,依托一轮明月千里寄相思,哪怕是天涯海角独在异乡,只要能举头共望明月,两相遥知两相望,心头浓重的孤寂苦闷之情便得以排遣。而在圆月、秋思、乡愁之间,也成就了数不清的诗情画意之佳作。

  至于中秋吃月饼,可谓地道的国粹。圆圆的月饼映衬着人们圆圆的笑脸,体现的是一派圆足满意,合家幸福。在明代学者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同是明代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而宋代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更是把吃月饼的习俗赋予了浪漫的诗意。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事实上,人们对传统中秋佳节的重视,从一个侧面体现的是人们重视家庭观念的共同意识,是对家族寄予深情厚谊、对亲朋好友思念怀恋的一种物化表现,表达了一种家族情怀,一种人生取向。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这种民众群体文化意识的凝聚,这种蕴含在传统节日中风俗教化的力量,显得尤其具体和巨大。

  眼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抱以极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形下,保护发展传统中秋佳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早在2005年中宣部等部委就已经正式发布了 《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见》,中秋节已被列入了保护名单。而要更好地保护发展中秋节,体味和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适当增加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和娱乐习惯的节日内容,也应成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得到政府和百姓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这样,中秋节才能月更圆、人更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的作用。

  安奋伟

  (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