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让儿童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10:30 解放日报

  “都说为我好,为什么偏不听听我的意见?”面对孩子质疑,父母们往往感到不解:我们创造条件尽力满足孩子,为何得不到孩子认同。昨天闭幕的第六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来自教育、司法、卫生保健、心理等众多领域近300名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探讨当今儿童生存、保护、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引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儿童事务:让儿童自己“做主”

  家庭、学校、社会上教育孩子时所说的“为了你们好”或许并不能实现“儿童的最大权益”,少年儿童理应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这是许多与会者的共同声音。

  “在家里总是爸爸说了算,他们总说,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学校春游很枯燥,又不问问我们的意见,我们不喜欢。”不少儿童有这样的抱怨。在大多数人眼中,儿童通常是不谙世事的,他们的事务也常由成年人代言。

  根据市妇联和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上海地区儿童权利的家庭保护研究”显示,上海儿童的生存权普遍受到较好保护,但在精神层面上受忽视;家长的注意点往往在满足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上,很少关注儿童的参与权和受保护权两个方面。

  来自中国救助儿童会的专家认为,儿童作为独立个体,在有关他们生活的决策和事务上有权表达自己观点、得到咨询、参与决策和行动。儿童权利项目官员南方女士表示,少年儿童的参与权不仅是他们的基本权利,也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应多让少年儿童享有参与权,尤其是家长应与儿童民主交流,才能从儿童的衡量标准和需求出发,真正理解儿童的保护需求。

  儿童利益:不以监护人为标准

  “上海地区儿童权利的家庭保护研究”统计显示,64.4%的上海家长同意或非常同意“我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分析发现,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教育权的关心只是出于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家长意识到这是儿童应享有的权利。

  一份《上海市家庭教育发展状况》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宣称子女的道德和心理发展是自己最重视的,但调查数据表明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业,41.8%的家长希望子女至少拥有大学文凭,23.6%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硕士文凭,16.3%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博士学位。就学、就业压力使得上海家长普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班,结果只能使孩子反感这种过度的关心。

  “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与“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等传统思想对家长育儿观念影响依然较大,同意“孩子是自己的,我怎么对孩子别人管不着”、“只有严厉,孩子才能成龙成凤”的家长仍占较高比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南山先生指出,在涉及儿童利益的问题上,不能将其监护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为首要标准。他建议,对儿童利益切实有效的保护,法律的完善固然重要,但让人们信仰法律的公正性、正义性的体制理念更为重要。

  此外,专家还建议学校开设专门课程,让儿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己受保护的权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权利。同时社区中要加强宣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知识,让家长对如何保护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报记者 沈轶伦 本报实习生 薛轶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