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昨日为9位老红军战士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00:00 石家庄日报

  本报讯 “老表你好啊,我们老区的人民看您来了!”昨日,“遵义西柏坡手拉手,寻找老红军”活动的第一天,主办方走进了石家庄警备区第一干休所和省军区干休所。伴着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李莲娜这句带有浓厚遵义口音的问候,慰问团看望了居住在这里的老红军战士,并给他们送去了美酒、粗布、杂粮等慰问品和节日的问候。

  昨日,本报刊登了《遵义西柏坡手拉手,寻找老红军》的消息,一大早,晚报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不少热心市民纷纷打来电话,除了提供老红军的线索外,不少市民还纷纷对晚报的这次活动表示肯定。

  “你们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这里有好几位老红军战士呢。”昨日上午9时30分,石家庄警备区第一干休所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干休所里住的都是军队退休的老干部,其中就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我们现在就能联系上6位老红军。”

  事不宜迟,10时10分,慰问团带着鲜花、贵州茅台红河酒、平山手织粗布和杂粮,来到了石家庄警备区第一干休所,看望了居住在这里的6位老红军战士——李如芳、廖开模、张文清、杨世佐、张峰云、胡明祥。“我们刚了解了一下,这几位老红军中有一位在遵义会议期间在警卫连,听说老区来人看他,特别的激动。”石家庄警备区政治部主任郭四平说,他们看到晚报的消息后立刻就打电话联系,“这项活动太有意义了,对弘扬部队传统,鼓舞士气,教育广大官兵都有很好的意义,所以我们特别愿意参与。”

  在老红军战士张峰云家中,94岁高龄的张老看着遵义来的“亲人”,乐得合不拢嘴:“遵义会议召开时我就在门外站岗,我和遵义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张峰云老人说他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以后,还能收到遵义老区人民送来的慰问品。

  昨天下午,慰问团还走访了住在省军区干休所的老将军曾美、王茂全和钟枝棋。每到一位老红军的家中,慰问团除了送上美酒,还给这些老红军战士送上了手工织的粗布床单和平山的土特产。这些已是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听到老区人民的声声问候,十分激动,每每在分别时刻,老人总会握住慰问人员的手,久久不愿分开。有的老红军甚至一直送到门外,昔日老区人民送红军,今日老红军战士依依惜别远道而来的老区人。

  寻找老红军的活动仍在进行当中,如果您的长辈曾是老红军战士,如果您的身边就有这样的老红军战士,请和我们联系。我们的热线电话88629222,随时恭候您的来电。

  遵义会议的会址是我选定的

  在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保留着当时与会的人员名册。曾美将军的名字就在这本不朽的名册上,当时他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是当时的8个作战参谋之一。而遵义会议的会址——柏辉章公馆,就是曾美将军奉周恩来之命察看选定的。

  曾美将军原名曾昭泰,1914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长征途中,曾美一直在红军总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周恩来主管军事,是他的直接领导,他的任务是整理汇集军事情报给周恩来作参考。

  曾美与周恩来朝夕相处,他的名字都是周恩来让他改的,先是叫“曾美德”,后来大家说,干脆把“德”字去了,于是就成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曾美”了。

  曾美将军说,长征时战事的惨烈和条件的艰苦是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他回忆,湘江战役后,红军主力进入贵州,随后转战云贵川,部队的衣食住行越来越困难。在贵州山区,当时很多地方很难找到地主或土豪,而老百姓都是衣衫褴褛,甚至穷得一丝不挂,部队无法补充给养,只好忍痛杀了战马充饥。一路长途跋涉,大家的鞋子都烂得不能穿了,就用牛皮、猪皮钉上绳子当鞋穿,但这样的“鞋子”遇上雨水就软得不能穿了,只好用布包上脚,走不了多久布就磨烂了,好多战士的脚都溃烂了。

  我为毛主席缝制过八角帽

  “走的地方太多了,7省300多个县,长征路上的故事真的是太多了。”97岁高龄的老红军张文清记忆力仍然惊人。但最令老人难忘的,还是他为毛主席缝制衣服和八角帽。

  从参加武装起义,到参加工农红军,最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张文清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原籍湖北的张文清,早年是工人,后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秋收起义。1927年8月,他参加革命武装,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那年,他只有18岁,是一个典型的“红小鬼”。

  起初,张文清随部队一直在大别山附近活动,长征开始后,他随部队一起参加了长征,并随红四方面军到达了陕北。在陕北时,因为会做针线活儿,张文清有幸为毛主席缝制了八角帽和衣服。

  “那天,领导让我去给毛主席量身做衣服,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太激动了。主席个子高,我个子矮,所以量起来有点费劲。那时量体,不像现在这么细致,其实,只是大致看一下身高,就可以了。主席那时很瘦,穿的衣服也比较破旧,当时真是太苦了。”回忆起那段岁月,张老接着说道,“不像现在,什么穿的都有,那时太苦了。”

  在为毛主席量体后,张文清立刻回到营房赶做起衣服来。当一身新的军装拿到主席跟前时,毛主席连连夸赞,并连声道谢。此后,张文清还为毛主席做了顶八角帽。如今,大家看到的毛泽东在陕北的照片中,毛主席所戴的八角帽就是张文清亲手缝制的。

  我给中央领导站岗放哨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张峰云老人,仍步履矫健。从二层楼的客厅走到楼下,再从楼下走上二楼客厅,显得并不费劲儿。而且,更令人吃惊的是,老人的记忆力很好,他仍能清楚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给中央领导站岗放哨的情形。

  在昨天上午走访的7位老红军中,张峰云是唯一到过遵义,而且在赤水河边生活过的一位。老人原籍江西宁都,1931年参加红军。参加红军后,张峰云在红一方面军第7团当战士,在受训3个月后,即被选拔到了中央保卫部工作。

  “当时,我们一个团,有29名战士被挑中。”回忆起这些,老人显得很是自豪。之后,经过一个星期的保密工作、保护首长安全等训练,张峰云正式成为中央保卫部的一名战士。

  “那时候,我经常见到中央领导同志,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张峰云老人说。但令张峰云多少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跟领导们说过一句话,“我那时是个战士,任务就是站岗放哨。”

  在遵义会议期间,张峰云依旧承担警备任务。张老说,他只记得当时说有紧急任务,而且警备级别要比平时高,但并不清楚是要开党的重要会议。他更不知道,自己当时竟是为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执行保卫任务。

  张峰云老人回忆,在遵义期间,部队驻扎在梅坑(音,当地地名),那里是一个山沟,房子都是独立的,门口有防空洞,张峰云当时就在防空洞口站岗放哨。之后,他在渡过赤水河后,才知道那里有毛泽东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

  最艰苦的时候我吃过皮鞋

  走过三次草地,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打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役,今年已经94岁的杨世佐老人现在仍然保持着军人的硬朗。谈起长征途中的故事,老人不胜感慨:“那真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是对人极限的一种考验。”

  杨世佐原籍四川巴县,1932年,他从老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革命生涯。长征开始后,他随部队曾三次穿越草地,而这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过草地最艰苦的时候我还吃过皮鞋呢。”杨世佐老人说,当时普通士兵穿的都是草鞋,能穿上皮鞋的都是一些领导干部,“我吃的就是我们主任的皮鞋。”杨老说当时多亏了那双皮鞋,要不然能不能挺过那片草地还是一个未知数。“当时我们已经两天没怎么吃东西了,走路时也有些神志不清。”眼看着走出草地还遥遥无期,饥饿就像死神一样逼近,杨老当时的主任想起了煮皮鞋吃这个办法,“我当时根本不知道皮鞋也能吃,不过我们也是饿极了,我看到其他几个人在吃,我也就跟着吃了起来。”杨老说就是靠着一双皮鞋,他们几个最终挺了过来,走过了那一片茫茫无际的大草地。

  对于打仗,杨老说他从来就没有怕过,“我们人多,所以总是打胜仗。”说到打仗,老人幽默地说。长征途中杨老最得意的一仗就是他们曾用一个团的兵力打败了敌人两个团,“当时吹冲锋号的时候团长集中了我们全团的司号员一起吹,号声遍野,一下子就吓破了敌人的胆,结果我们不仅解决了挡在我们面前的敌人,还消灭了增援来的敌人。”

  在遵义咱喝过茅台

  97岁的王茂全老人看上去很精神,听说我们要来,他特地走到大门口迎接我们,“谢谢了,太谢谢你们了!”王老一边与来客握手,一边高兴地说道。

  1911年,王老出生在江西吉安县。出身贫寒的他于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战场上,开始他用梭镖、猎枪打击敌人,后来手上的武器换成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机枪,他也从战士、班长被提升为排长。长征时,身为排长的他扛着机枪上路,带领全排冲锋陷阵,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

  “我去过遵义,喝过茅台,渡过赤水河。那时我们主要是甩开敌人的围追堵截。”王老说。

  1935年5月,在渡过金沙江后,又遇到了急流大渡河。红军组织突击队渡河,17名勇士每人挎着冲锋枪,手持大刀,身揣五六枚手榴弹,乘着小船向对岸驶去,王老当时所在的机枪连立刻进入掩护战斗。迫击炮和重机枪全部进入阵地。当敌人向渡船开火时,杨得志团长一声令下,王茂全和其他战士们手中的机枪立刻一阵怒吼,密集的弹雨倾泻到敌人的头上。渡船在惊涛骇浪和敌人枪炮弹雨激起的浪花中艰难前行。

  眼看渡船就要靠岸时,一股敌人突然从掩体里冲了出来,企图拦截渡河勇士。杨得志团长急得大喊:“狠狠地给我打!”王茂全和机枪手们都急红了眼,一排又一排子弹扫向敌群。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勇士们顺利地渡河并控制了渡口。

  之后,王老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斗中,王老曾5次负伤。1964年,王老晋升少将军衔。

  混进敌军部队来个里外夹击

  “遵义呀,去过,去过!”94岁的钟枝棋将军,因为年事原因,耳朵有点背。但他在看到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李莲娜写的“遵义”两个大字后,立刻打开了有关长征的话匣。

  “当时中央在那里开会,我们在那里打仗,掩护中央。”钟老说。在那里,钟老和他的战友们打了一个大仗,那也是红军长征开始后,打的最大的一仗。“那天晚上,我们好几个人混到了敌人的部队里,晚上行军,谁也看不清谁。刚开始,敌人在后边追,追着追着他们就找不到我们了。我们在敌军部队里往前冲,还一边喊着‘靠边,靠边’,等后来不少战士都混进了敌军部队,我们来了个里外夹击,敌军就乖乖地投降了。卸了他们的枪栓后,我们让敌人给扛枪。”

  那次战役,钟老缴获了不少钱、一块表,全都上交到了连队。尽管如此,那次战役还是因为敌军数量太多,最后毛泽东等领导同志选择了迂回战术,这就有了此后著名的“四渡赤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