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成都小学生忙补传统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03: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中秋赏月玩“兔儿灯”晨读《三字经》练太极

  ■本报记者裴蕾

  [镜头一]

  “请主祭出列,祭月!”由六年级一班骆修妍扮演的主祭峨冠博带,被簇拥登场,上香、祭酒、宣读祭文……23日,成都市锦里小学举行了一场既隆重又传统的中秋赏月晚会,每一个仪式,孩子们都一丝不苟。操场上,灯笼高挂,家长带着孩子席地而坐,面前放着由板凳改装而成的几案。操场后边是孩子们自制的中秋民俗展板,还有民间手工艺人正现场教孩子们制作“兔儿灯”。“现在,中秋节点兔儿灯的传统就快被淡忘,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借此了解一些传统习俗,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校长许薇告诉记者。而一位家长表示,这晚会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中秋玩兔儿灯的情景,“现在的孩子需要补这么一课”。

  [镜头二]“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12日,早晨8时许,成都市娇子小学三年级一班传来朗朗读书声,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背诵《三字经》。早读后,学生们来到操场,练习学校改编的“太极操”。伴随着舒缓的古典音乐,“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一招一式耍得像模像样。“现在的孩子看的是漫画,溜的是旱冰,在日常教育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否则,等他们长大了很可能就是找不到根的一代。”语文老师刘夏影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

  从细节处了解中华文化

  《三字经》《弟子规》故事绘画,三国人物脸谱画,古香古色的桌椅板凳……都已成为成都一些小学的校园风景线。据了解,这些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从几年前就开始推开,由语文课衍生出来的吟诵中华经典、践行传统美德、古典文化研究成为进行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

  “近些年来,西方文化对校园的冲击很大,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不能空谈,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细节处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爱国之情。”娇子小学校长蒲春燕告诉记者,“我们选取的都是像《三字经》《弟子规》这样能让学生朗朗上口的文章,经过筛选,删除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每年调整一次。”

  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科技课、兴趣班也被学校有意识地利用起来,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窗口。锦里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李佩道正准备报名参加“茶艺班”,无论是学校组织去峨眉山、蒙顶山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还是学习亲手炒茶、给父母泡茶敬茶都让他向往。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过程”,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校长陈思廉认为。该小学2003年就成立了皮影社,孩子们除了可以跟着锦里的民间艺人学习亲手制作皮影外,还会自编自导皮影故事。

  [专家点评]

  不能捡了“传统”丢了“现代”

  对时下的传统文化教育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是有益的,但是,传统文化思想毕竟年代久远,学校决不能偏废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如何在浩瀚的传统文化海洋中去粗取精,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吴兴明则提醒说,在“国学热”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是传统教育也好,现代教育也好,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教育者不能够忘记自己的任务是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现代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