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家乡爹娘他乡游子 浓浓亲情明月牵(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05:26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家乡爹娘他乡游子浓浓亲情明月牵(图)

  

家乡爹娘他乡游子浓浓亲情明月牵(图)

  在省城旱西关街某工地劳作的农民工兄弟轮着给家里打电话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爬上树梢,悬在当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温馨、最能凝结美好亲情的节日之一——中秋节到了。

  时代在进步,中秋节团圆的内涵却在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人们,像越来越像高速运转的机器,无暇停下忙碌的脚步,无暇念及心底浓浓的亲情,对家的思念只能深藏心间。

  遥望明月,异乡的游子,只能将思念寄于电波。一句问候,让亲人和着月光,泪水涟涟。团圆的人们,把酒邀月,手牵着手,心挨着心……

  中秋月圆,本报的六路记者,真实地记录下这个节日里牵挂与思念,温暖与遗憾……

  儿孙到 一起吃顿团圆饭

  昨晚,省城晋源区义井二巷社区居民王兰春家笑语盈盈。今年73岁的王兰春老人育有三儿三女,除两个女儿和两个外孙女无法赶回外,其余家人都回来陪她过节。

  记者走进王家时,儿女们都忙着做饭,王兰春刚想插手,就被挡了出来。“你就歇着吧,我们做你还不放心?”大女儿边说边把母亲“赶出”厨房。“我就是闲不住,孩子们都孝顺,隔三差五回来看我,过年过节更是都要回来。买的东西吃都吃不完。”王兰春用手指着门口垛着的一堆营养品说。

  26岁的大外孙女赵丽郡调皮地搂着王兰春说:“我打小是姥姥看大的,我和姥姥最亲。”性格腼腆的大孙子则一直坐在一边不说话,一会儿不见了踪影,过了十多分钟,拎回来两大袋子饮料。“别看孙子不爱吭气,可特别细心。”王兰春对记者说。

  晚8时许,丰盛的晚餐端上桌,一家人全部入席,大家齐齐举杯,“祝老太太中秋快乐,身体健康!”

  想孩子 老父母遥寄思念

  昨晚6时,省城迎泽区解放南路一社区山医大一院宿舍院,当记者和社区主任杨秀珍出现在78岁的田爱莲老人家门口时,这家人格外高兴。与其他空巢老人家庭不同,田爱莲家里有3位老人,老伴83岁的姐姐因为耳聋残疾无法独立生活,已经和他们两口子共同生活了40多年。

  田爱莲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北京,儿子在美国。“孩子们忙,有自己的事业,他们都很孝顺。”田爱莲指着墙上的空调说,“儿子去年中秋节回来,怕我热给装的。”她说,昨天一早,儿子还打来问候电话。“那会儿他那边是晚上,该睡了。只要他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在老人家的沙发上,记者看到一个可爱的塑料娃娃。“奶奶,这是给孙子的玩具吧?”记者问。“不是,孙子还没出生呢!今年11月的预产期。我看着它可爱,看着它就像儿女在跟前一样。”老人说。

  “田奶奶,祝您和您的家人中秋节快乐!”记者代表本报把特意带来的月饼送到老人手里。社区主任也代表社区向老人送上慰问品。田爱莲的老伴儿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啊,这么关心我们这些空巢老人!”

  回家来 三步并作两步走

  昨晚6时30分,太原火车站,28岁的韩继尧扛着两个大包、提着一个箱子下了车。他在汾西矿业集团一煤矿任安检员3年,一年到头,除了春节,很难抽出时间回家。“去年中秋,我是在井下度过的。”

  爸爸腿脚不好,天凉容易着风,给他买了个护膝;妈妈胃口不好,给她买了一箱豆奶粉;给妻子买了件坎肩,给儿子买了个变形金刚……韩继尧这次带回许多礼物。

  站台地道口到出站口有85米,韩继尧快步走过。这时,他的手机又一次响起,从介休回来的这一路上,韩继尧已是第五次接到家里电话。从车站走出200多米,一辆出租车停下,韩继尧和一位老大爷的手同时搭上出租车门,“大叔,咱们合着搭个车吧,明早7点,我还得搭乘头班车赶回去上班呢!”

  据太原火车站统计,当日该站发送旅客40277人次,比平日平均的34010人次多出将近6000人次;公路方面,仅建南汽车站,当日就发送旅客9700多人次。“进站旅客人数基本与这相同,过中秋节,人们都想尽量回家看看。”车站工作人员说。

  军营里 多彩节目共联欢

  昨晚6时,驻晋某部,水果、干果、月饼摆上桌,以连队为单位的联欢活动正式开始,活动持续到晚9时30分。“比平日熄灯时间推迟30分钟。”二营指导员王瑞国说。

  全营各个连队营房门前支起卡拉OK设备,王瑞国在各个连队间穿梭,一会儿给这个加油,一会儿给那个叫好,忙得顾不上喝水。“战士全部是外地人,大部分年龄为20岁,不管新兵还是老兵,谁都想家,我们必须把气氛搞得红火、热闹。”

  王瑞国所在的部队中,每年都有70%的新兵,每逢重大节假日,部队都会拿出平日熟悉的50多种文体娱乐活动,如打扑克、上网看电影等。“过节与战士们联欢,是部队的纪律,每个连队6名干部,只有1名可以回家,其他5名天塌下来也不能走!”晚上7时许,王瑞国让全营20多个干部家属带着孩子来部队与战士们联欢。“妈,你别太累了……”晚上9时30分,熄灯号吹响,忙碌了3个小时的王瑞国带着妻子与孩子回家,边走边给家里打电话。

  身在外 挂个电话报平安

  昨晚,省城旱西关街某工地的200名农民工兄弟在一起吃月饼、包饺子,看电视,聊天看月亮,最重要的是几乎每人都向家里报了声平安。

  晚7时,记者来到该工地时,正是吃饭时间。“今天晚饭加菜了,还给每个人发了6块月饼呢。”一位河南籍农民工兴奋地说。晚饭后,工人们纷纷开始给家里打电话。

  26岁的司磊来自河南开封,第一次在外过中秋节。“吃月饼了么,家里都好吧,收秋别太累了……”司磊和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姐姐一一通了话,20多分钟后,在其他要打电话工友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电话。“一到过节时候,就想给家里报个平安,别让家里人太惦记。”几位已经在外打工七八年的农民工说。

  思念深 爹的耳朵不聋了?

  柳青是某省直机关公务员,中秋夜他要加班,在办公室里,记者完成了这次采访。为更真实地还原他的故事,记者用他的语言进行记述——

  我老家在晋南一个偏远的山村,爹今年89岁,娘去世后,爹的视力一天比一天弱,最后,基本失明了。爹听力也不好,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去,爹接的电话。我和爹对喊了20分钟,爹最后也没搞清,我就是他儿子。放下电话,我泪流满面。

  小时候,家里穷,每逢中秋,爹娘会早早把月饼、梨、苹果按8个孩子,分成8份,我们问,爹娘为啥没有,爹说:大人抽烟呢,不爱吃零食。他抽的烟,是菜地里种的那种大旱烟。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来了太原。再后来,我娶了妻。因为工作忙,我从来没有专门在中秋节这一天回过老家,陪过爹娘。

  爹一直和大哥大嫂生活在一起,大哥说,中秋节他总是早早就坐在电话机旁,等你呢!就这样,一晃14年。

  因为要加班,柳青不能回家,办公室的电话没开长途,天刚黑,柳青用手机给爹打电话——“爹。”电话很快接通了,他叫了一声。电话里马上有了回应:“柳青吧?你回来不?”接下来的对话好像很顺畅,一问一答,柳青说,马上就是国庆,国庆会放好几天假呢,到时候带妻子回去。电话里,他爹好像听得很明白,告诉他,路上开车慢点,别惦记家里,他好着呢。

  放下电话,柳青觉得怪怪的,对记者说:爹的耳朵好像不聋了。再打过去,大哥接电话,问爹的耳朵,大哥说:聋呢,快什么都听不见了。

  本报记者李红霞王茜马秀凤李建军康景琳梁建东本报记者寇宁武六红摄

  (编辑:朱静)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