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依山靠水就得依山的绿靠水的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06:5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今日走进

  大邑县斜源镇、新津县兴义镇

  发展思路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两地共同的优势,为了放大这个优势,两地去掉“污点”,用生态环保理念谋求可持续发展。

   煤矿植药山斜源开发“养生旅游”

  大邑县斜源镇属于山区乡镇,自古以来山上生长的中药材就养活了不少山民,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当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开始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发展中药材林经济,自此,斜源有了“中药材之乡”的美誉。

  但是,由于受周期性、政策性、生态环保要求的限制,中药材种植还没有很快给当地带来理论上的巨额利润,真正支撑起斜源财税的是煤矿企业。可根据相关规定,今年底之前,必须关掉其中九家煤矿,这也意味着斜源的经济总量将大幅缩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斜源的发展靠什么?“尽快完成产业的转型,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斜源镇党委书记吴春桃告诉记者,他们已发展起4.5万亩中药材基地,同时在壮大中药材林产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历史遗迹资源,开发中药材养生休闲旅游。

  产业转型 形成“多重绿”

  “根据安排,今年底,我们要关闭九家煤矿,大力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因为耕地少,我们准备利用荒山因地制宜地种植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工业原料林,跟大的企业合作,发展中药材林经济。”吴春桃说,镇上已经理清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并且正在为此努力。

  目前,斜源已经发展起林地7.3万亩,其中中药材4万多亩,“争取三五年内达到6万亩的规模,建成全省标准化三木药材种植基地。”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该镇成立了斜源中药材协会,建起了斜源林药场网站,力求更好地实现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良性发展。并且今年已经完成了5公里长的林间水泥道路建设,还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以建设更多的林间道路。

  三木药材一般生长在海拔1150至1880米之间的山上,海拔稍低一点的地方不适宜种植。“要将闲置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产生最大的经济价值。”为此,镇上抓住四川建丰公司落户大邑的契机,与从事木材深加工的建丰公司合作,发动农户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巨桉等经济林木,发展工业原料林,两年来种植了6000亩,两三年后将发展到2万亩的规模。与此同时,一种野生的反季节食用笋竹蒌竹也在该镇大鹏村、盘石村大量推行,计划几年内发展到一万亩的规模,“篓竹不需要施农药,可以在林地间隙套种,不占地,竹笋是秋天采,反季节的,而且非常鲜嫩、不涩口,很多餐馆都喜欢拿它做菜,现在县里要建那么多标准化菇房,竹材可以卖给他们搭蘑菇楼。”吴春桃介绍。

  养兔致富 蔓延“爬地草”

  “以前我就种点地,也挣不到钱,家里生活全靠在煤矿打工的丈夫。现在好了,养兔,每年自己在家里就能挣三四千块钱。”斜源新茗农民养兔专业合作社里,养兔能人张明霞一边喂兔一边说。

  考虑到山区的土地种庄稼不是长项,两年前,斜源争取到国际小母牛组织(HPI)在大邑的首批“HPI援助养兔项目”,为占总人口一半的老人妇女找到致富门路。该组织无偿投入108万元,向大邑县山丘区340户贫困农户提供了6800只良种兔及相关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大邑县斜源镇三元场村,和张明霞一样的妇女有30位,她们接受了包括兔的营养、生长、喂养、管理、兽医技术等知识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每位妇女还陆续接受了HPI组织无偿提供的价值2000多元的4组种兔,以及兔舍配套笼具、器械、草种等,大邑养兔协会的技术人员每月还到户进行指导和技术跟踪服务。根据项目要求,这些农户在接受种兔的一年内,传递第一只后代母兔给需要帮助的另一家庭,同时还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别人。

  目前,在该镇六坪村、三元场村、大鹏村等有285户农户进行家庭养兔,仅此一项每户平均纯收入达3000元,全镇实现年出栏兔子六万只以上。吴春桃书记告诉记者,“我们还要继续推动这种‘爬地草运动’模式,大力发展商品兔养殖,实现年出栏商品兔20万只以上。另一方面,准备动员关矿后的煤矿业主,三年投资建设3个养猪小区,带动600户农户发展养殖业。”

  景点多多 独特“养生游”

  “我们镇的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地貌奇特,特别是今年关闭9家煤矿后,我们将逐步退出煤矿行业,生态环境会更好。”吴春桃告诉记者,他们正和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接洽,争取引进资金,依托数万亩林药场打造“仙山药谷”,开发虎豹泉、飞凤山(药师岩)等景点,着力培育养生休闲旅游。

  在斜源镇江源村雾邑山上,白云庵佛教遗址充满了神秘的问号,其上还存有明代龙凤石碑、“西游记”石刻和一些花纹石雕照壁、牌坊、化台等。飞凤山半山腰上,1000多尊唐、宋以来的精美摩崖造像“隐居”深山10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令人叫绝的是,雕刻这些石像的工匠们,在峭壁上开出了一条长150多米的回廊,可供行走参观。

  目前,药师岩周围种植了不少杜仲、厚朴、黄柏等中草药,散发着独特的中草药香,该镇已开发生产出含天麻、杜仲的酒、红梅酒和银杏茶、杜仲茶等。“可以让游客跟农户学习,参与中草药的种植、采收;可由中医师坐堂为游客把脉,开出药膳方,以中草药养生;在道家音乐声中静养,在药香中登山锻炼,听中医讲养生学,关闭后的厂矿还可以进行工业旅游的开发……”不少热心人为当地提出了好的建议,以便让人们在古老的艺术文化氛围中,体验独特的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中草药文化养生旅游。

  何骏天 本报记者 汪光辉

  采访手记

  放弃 丢掉重负好起航

  一进入斜源场镇,道路的凹凸和重车扬起的尘土一下就将这个煤矿重镇的特质表露无余。“快了,等年底大部分煤矿关了,再修一下路,就不像这样了。”路边的小商贩充满憧憬地说。

  在斜源采访,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仿佛它是一艘轮船,已经瞄准了航向,只需再给它一些动力,它就可以破浪远航。当地许多煤矿即将关闭,但农民工们并不惊慌,镇政府联合大邑县劳动、就业部门举办的各项技术培训经常都在举行。张明霞的丈夫学了建筑方面的技术,准备以后到成都建筑工地打工,还有的已经提前改行,“不少人到我们林药场学种中药材,还有的,像佛源村五组的张学文、九龙村一组的王志民等都留下来在林药场务工。”斜源林药场负责人张文波告诉我们,“种植三木药材是赚钱,不过真正实现盈利需要的周期很长,相比之下,中药材深加工的利润可大多了。”

  住在高山上的山民交通环境不好,但他们宁愿住在上面守着长在地里的“财富”,也不愿搬下山来。这也是斜源必须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原因之一。对这些山民以及山上大量的药材来说,修建良好的山间道路,以及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的入驻是他们莫大的期盼。对整个斜源镇来说,实力强的大企业投资开发“仙山药谷”养生旅游意味着极大的机遇。吴春桃书记表示,欢迎有识之士到斜源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考察开发,提出您最宝贵的意见建议。

  斜源镇联系电话:028—88370402

   拒绝污染行业兴义要当“成都水乡”

  兴义镇位于新津县城北面5公里处,东与花桥镇、花源镇隔河相望,西邻文井乡,南接五津镇,北连崇州市听江乡和三江镇。金马河、羊马河、西河三河自北向南纵贯全镇。

  由于兴义镇处在三河交叉的中心地带,为了确保水资源不被污染,工业和养殖业都行不通。对此,兴义镇党委书记张晓清表示,他们将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让特色种植业形成全镇的支撑点。目前,兴义镇已经形成了8000亩折耳根、韭黄、葱等特色蔬菜基地,在加上“一路(成新)两园(农博园、万兴苑)三河(金马河、西河、羊马河)”的自身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按照新的规划,成新快速通道将从兴义穿境而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兴义人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新型农业和休闲旅游业才是兴义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现代农业 营造绿色环境

  昨日清晨,太阳刚从东方露出,天空都还飘着缕缕晨雾,50多岁的梁万友就抱着稻草来到了自己的承包田里。颗颗露珠从韭黄叶尖上慢慢滑落,看着嫩白的韭黄,梁大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站在旁边的岷江村村支部书记高志清称,梁万友是整个兴义镇种植韭黄的第一人。高志清用手指着一望无际的韭黄向记者说道,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村子里许多村民在看见梁万友种植韭黄致富后,也跟着在各自的承包田里种植韭黄。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岷江村的韭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多亩,到今年底时,韭黄种植面积有望超过500亩。现在每天都有10多户营销大户来到田里收购韭黄,其价格也比较好,不少村民都尝到了种植韭黄的甜头。村子里的楼房增多了,各式汽车也添了不少。

  “而今,种植韭黄已经成为整个岷江村里的主导产业,因此,我们要在种植规模和生态上多做文章,通过土地的有效整理,放大韭黄的种植面积,鼓励村民规模化种植韭黄,提高韭黄的品种、品质,争取让咱们兴义镇的韭黄进入国际市场。”高志清说出了他们韭黄产业的发展前景。

  据兴义镇副镇长陈豪介绍,兴义镇是传统典型的农业大镇,但工业和养殖业又是全镇的弱势产业。兴义镇主要是靠种植业来支撑一产业发展,近年来该镇已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培育出了4000亩优质西瓜基地、2000亩名、优、特、新、稀水产基地、8000亩特色蔬菜基地正在逐步形成,韭黄、折耳根已经销到了日本和韩国。下一步,兴义镇将重点对韭黄、折耳根等特色蔬菜全方位包装,突出无公害、绿色种植特色,积极推进商标的注册,并加大蔬菜基地的规模发展力度,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道路。

   依托自身资源打造水乡兴义

  在兴义镇,金马河、西河、羊马河穿境而过,形成该镇的一大特色。在兴义镇北端的西河河岸上,记者看到有三名中年男子正在这里打捞漂浮物。原来,西河就是从这里进入兴义境内,为了保护环境,几乎每天都有河岸上巡查,河水也显得清澈、洁净。“说实话,我们兴义镇老百姓的环保意识都比较强。再加上镇干部的走访说服,有不少村民都放弃了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养殖业,纷纷加入到了韭黄、折耳根等特色蔬菜的种植行列中去,村民们的举动,为打造绿色、生态兴义提供了重要保障。”兴义镇党委书记张晓清感动地说。

  在兴义镇,还有始于清代乾隆末年已有160多年历史的仙鹤森林公园斑竹林,面积约40亩,林中竹木茂盛,斑竹、楠竹密布,一直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有了生态特色农业、好的水资源、斑竹林公园的支撑,兴义镇水乡文化又怎样打造呢?张晓清告诉记者,成新快速通道将从兴义镇通过,市民到兴义的时空距离将会大大缩短,只需30分种的车程就能到达兴义镇,这将是兴义镇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该镇已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又是成都市的重点小城镇以及市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城区面积已达1.7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将达到3平方公里,全镇已基本完成了城镇规划,城镇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西部农业博览园、“万兴苑”工程等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而关于未来的规划,兴义镇正在请全国知名的设计院勘察设计,知名专家也正在积极地为水乡兴义的发展定位。特色蔬菜、餐饮一条街、水乡文化一条街、别具特色的川西民居别墅群将突出兴义镇的水乡文化特色,初步定位为清水休闲;目标锁定大都市市民。几年后,兴义镇将会成为市民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的后花园。

  本报记者 潘国义

  采访手记

  放弃 滤去“污”点谋持续

  作为新津县人口第二大镇的兴义镇,记者非常佩服该镇党委、政府在产业结构上的调整思路,佩服他们在发展上重视绿色生态的力度——在产业发展中主动放弃了产值、税收比较高的工业和养殖业,拒绝工业和养殖业对河流的污染,注重以生态环保理念来打造兴义镇。

  兴义镇党委书记张晓清认为,兴义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有着2.7万亩耕地,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境内的生态优势又为兴义镇打造生态旅游休闲提供了坚实的开发基础。特别是境内的三河,为提升兴义镇的水乡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兴义镇要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一、三产业的互动,全面提升兴义镇的发展。

  在兴义镇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做大做美集镇”是兴义镇的主要奋斗目标。目前,兴义镇已经完成了3平方公里的集镇规模,农业博览园、万兴苑工程等大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张晓清信心十足地表示,兴义镇将把旧城改造和新镇建设相结合,抓住新津打造“天府亲水休闲第一城”的契机,把兴义打造成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旅游小城镇,不断聚集人气和商机。随着成新快速通道的贯通,兴义必将成为成都市民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的极佳之地。目前,兴义镇最大的需要就是有更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开发建设,并恳请全国科研院校帮助兴义科学规划、科学定位,同时也恳请市、县在乡村旅游规划上,能够把兴义纳入进去,让兴义生态、观光旅游成为全市近郊旅游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兴义镇联系电话:028—8240080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