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这个支书 满脑壳的发财点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06:5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顾名思义,“光光山”意即寸草不生的山。但是,在王贤根的带领下,硬是让这座千百年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成了村民口中的“绿色银行”、“元宝山”。

  “薄土一大片,只产玉米和红薯。”这是五年前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可现在,这里成了成都市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猕猴桃,远销新西兰、日本和欧美等国家。

  背后“光光山”披绿装,眼前的薄土建成了人见人爱的猕猴桃园,在王贤根的带领下,全村居民又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开发。“别的不敢说,有领导说我们这里是远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见到王贤根时,我们一行人都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心酸:王贤根的背上长着个两个鸡蛋大小的肿包,“已经两年了,奇痒无比”,但由于我们的到来,他又不得不推迟到市里医院看病的时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推迟看病的时间了,第一次医生给他初步检查后,叫他留院观察,可他悄悄溜走了,“村里那么多事情,哪有时间住院哦”;第二次是乡上领导给他下了“命令”,让他彻底治疗一下,可刚到医院,乡领导的电话就打来了,“对不起,有远方的客人来,非要见你”……

  “这里不发展不行。”为了实现这句简单而朴实的诺言,王贤根正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着,将自己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光光山”和这片贫瘠的土地。“光光山”成了“元宝山”,贫瘠的土地产出了“世界水果之王”。站在土地上的王贤根,比背后的“光光山”还要挺拔、高大。

   荒山种树

  背树苗 栽下“光光山”头片林

  变化:过去“爬上光光山,鞭子打着天”;现在满山绿色的厚朴树,远销海内外。

  致富要选好带头人。1997年,作为村里的“首富”,王贤根以绝对多的票数当选了高原村党支部书记。可当选不久,王贤根就知道了当好党支部书记有多难。“那些年农民要交提留款,每人在40元左右,可村民们都没有钱,咋办?农民就要村干部垫资,一家就是几十上百元,一村那么多户,哪个村干部有那么多钱垫,不到一年时间,我家的积蓄就被垫空了。”

  “这里不发展就没有出路。”面对着贫困的村庄、埋怨自己的妻子,王贤根决定从发展经济入手,破解高原村的难题。“可发展的路子在哪里呢?”王贤根冥思苦想之后,还是决定从自己的强项入手。“我是靠育树苗发的家。但我当时有了这样的想法,自己育好了树苗,卖给别人栽了树赚钱。我们咋不可以栽树赚钱呢?我们背后就是‘光光山’,把‘光光山’全部栽上树不是可以既美化环境,又能让村民致富吗?”

  高高的光光山,岩峰挺拔,故有“爬上光光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光光山”海拔近3000米,当年有近两万亩荒坡。“当年国家就有政策,谁承包荒山植绿,收益归自己。”但是,当王贤根将植树“光光山”的想法告诉村民们时,没有一个人不反对,连他的老婆也认为他是“脑袋进水”,“荒山能种活树吗?种活了也都要被贼偷光。”

  可王贤根认定了这条路,也有十足的成功把握。经过实地调查,他发现“光光山”上竟然有泉水,荒地的土壤也不薄,适合树木的生长。没有村民响应,王贤根决定自己上山栽树。没有钱,他就邀约了两个朋友投资入股,自己投工投劳投技术入股。“不担任何负荷,从村子里爬上山顶,都需要两个多小时,下来腿都要疼好几天。”可他硬是背了5万株厚朴苗上山,当年就在200亩荒坡上种了树苗。“光给村民说肯定不行,重在做好了给村民看,村民看到了好处,自己就会主动动手了。”

  果然不出王贤根所料,到了第二年,王贤根种植的200亩厚朴树茁壮成长,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到了第二次号召承包荒山的时候,村民们发生了‘哄抢’荒山的情况。近两万亩荒坡,一次就被瓜分光了。当年,全体村民上山植树,荒山上到处都是人影,那场面别提有多壮观了。”

  几年过去,曾经的“光光山”已经披上了绿色的盛装,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元宝山”,“那山上都是宝啊”。当年栽下的厚朴树已经有碗口大,到了砍伐的时机。“我们这里的厚朴树皮质量好,在韩国都特别畅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原村影响着周边的村,附近村的“山皇顶”、“灯草坪”等10多座荒山全都栽上了“三木药材”等经济作物。一眼望去,满眼皆绿。

  种植水果王

  卖关子 吸引村民种猕猴桃

  变化:过去,“薄土一大片,只产玉米和红薯”;现在,全村种上猕猴桃,每亩果园年收入可达上万元。

  山上的难题解决了,王贤根又将目光转到了山下。“靠种玉米、红薯,肯定发不了家的,而且村民会越来越贫穷。”王贤根还是从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想办法,“我舅舅当时在外地搞了一个猕猴桃种植场,收益还不错。而我很久以前就发现,高原村长了很多野生毛梨,就是没有经过培育的猕猴桃。既然能够野生,培育后的猕猴桃说不定就能很好地生长。”

  有了上次的经验,王贤根这次没有全面号召村民种植猕猴桃,而是故意卖起了关子。“利用一次喝酒的机会,先给几个党员和思想开通的村民吹了风,告诉他们种植猕猴桃的想法。还故意告诉他们不要告诉村民,自己悄悄搞了好赚钱。”王贤根的这一招还真灵,其他的村民看到支部书记和党员都在栽一种大家不认识的苗子,“书记都在栽,肯定能赚钱。”这下,很多村民都主动找到了王贤根,希望也能栽种这种苗子。“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仅一年时间,全村的土地都全部栽上了猕猴桃苗。”不过,因为栽猕猴桃树苗,王贤根也背负了债务,因为很多村民连买苗子的钱也没有,王贤根就垫资给他们买苗。

  不过,虽然栽得容易,但培育的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猕猴桃的生长周期,从种植到挂果,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地里没有任何收成,而且还要付出大量时间对猕猴桃精心管护,“没有收成,吃啥啊!”现年65岁的贾益华太婆就很是“看不惯”,一气之下,把儿子种的猕猴桃树一口气给砍光了。为这事,贾益华还作为“反面教材”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呢。不过,现在贾益华已经成了管理猕猴桃的积极分子了,因为她尝到了甜头,去年她家仅卖猕猴桃就赚了3万多元。“如果10多亩猕猴桃园全都挂果,一年可收入10万元。”

  引资建桥

  筹资金 与村民共担修路债务

  变化:过去,河上只有踏水桥,汽车不能通到村子;现在,建起白沙河大桥,柏油马路通到各家各户,每公斤猕猴桃可多卖5毛钱。

  猕猴桃园建成了,挂果了,可王贤根仍停不下来。“当年我们高原村交通十分不便,到山对面的公路上,需要过宽约500米的白沙河。白沙河上以前有一座吊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有一年刮大风,吊桥还被吹了180度的大转弯,翻了过来。没有办法,村民们想办法建起了一座踏水桥。踏水桥还是不管用,由于汽车不能通到村子里,村民们只得背着猕猴桃跳着跨过踏水桥到对岸去卖,可猕猴桃本来就易损坏,经这一折腾,等到了河对岸,烂了不少,剩下没烂的,价格也大打折扣。”

  “要是在白沙河上建一座大桥,汽车直接开到村里多好啊!”经过测算,白沙河上建一座大桥,需要200万元资金。这么多钱,哪里去找呢?经过全体村民的讨论,决定先引进一家公司垫资修建,最后由村民共同归还。“当时村民是全体签字画押,愿意承担修路的债务。”这件事情最后被虹口乡党委的主要领导知道,被村民们谋发展的激情所感动,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50万元给高原村作为修建白沙河大桥的启动资金。

  如今,宽阔的白沙河大桥已经横跨白沙河两岸,高原村的柏油马路已经通到了各家各户。“道路通了,每公斤猕猴桃可多卖5毛钱。去年,仅猕猴桃一项,全村就收入了600多万元。”

   后记一定还有大变化

  “光光山”披上了绿装,薄土建成了人见人爱的猕猴桃园,在王贤根的带领下,全村居民又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目前,村里建起了长寿矿泉水厂,发展了冷水鱼养殖场,高原湖的开发也紧锣密鼓地推进。王贤根对记者说:“有领导说我们这里是远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范,但我们觉得做得还不够,再过两年,一定还有大变化。”

  肖玲本报记者 严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