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大千弟子呼吁文学影视作品不宜戏说大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07:3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张大千弟子呼吁文学影视作品不宜戏说大师(图)
张大千弟子现场挥毫泼墨

  昨日是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开馆十五周年纪念日。来自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的张大千大风堂数十门人及张大千家属,齐聚在此举行中秋笔会,挥毫泼墨,以此完成对张大千先生的缅怀追思。与此同时,内江张大千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揭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大千家属及众弟子慎重表明,目前,国内对于张大千先生的研究还略显薄弱,这种研究应态度严谨,“打着大千旗号,以虚构、失实乃至丑化的方式阐述先生的行为,皆不可取。”

  遗憾 高龄弟子忽染小恙未能成行

  近年来,随着“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打造,大千先生成为内江最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内江大风堂中秋笔会,吸引了大千先生远在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的数十弟子,目前在世的先生子侄辈中年龄最高的张心义,也率家属前来。笔会上,一时间群贤聚集。遗憾的是,本欲要前来参加笔会、现年94岁的大千先生入室弟子龙国屏先生,因临行前身体忽染小恙未能成行,他托人转达了自己的歉意。

  精彩 张晏两大师弟子同台献艺

  昨日中秋笔会上精彩不断。让人叫绝的则是张大千先生第一代弟子王永年先生,与同是内江人、现年106岁高龄、有着“老画仙”之称的晏济元先生第一代弟子韩德云先生的同台献艺。只见王永年先生,大处着墨,随意挥洒间,曲折遒劲的腊梅当即跃然纸上,随后稍加修饰,腊梅之上随即梅花朵朵,凌然傲雪。而韩德云先生则笔走清淡,着墨处看似无痕,但一丛兰花,却簇拥而出,俨然芳香四溢。随后,包括大千先生的再传弟子以及内江本土书画好手们纷纷等台献技,一时间,笔会上翰墨飘香。

  呼吁 欢迎研究但不宜“戏说”

  昨日笔会上,来自上海的大千先生再传弟子,以叠彩山水创新大千先生手法的沈舜安指出,目前大陆对张大千的研究,还显得薄弱,但与此同时,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却以虚构、失实乃至丑化先生的方式,将书画大家进行丑化,如此“戏说”,实在不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沈舜安表示,当某电视剧以张大千为原型进行创作时,其间多有对史实不尊重,对此,作为大千先生再传弟子,沈舜安当即与张大千先生女儿张心庆取得联系,并在该事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与此同时,沈舜安还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收取张大千先生史料,“大千先生的生活照,我已收集上千张,此外还有大量音像资料。所有资料全免费对有志于研究大千先生的人开放。”而大千先生侄子张心义则向记者表示,“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来研究张大千,我们非常欢迎。但以不负责的态度,甚至以此牟利,我们肯定会反对。”

  文/图张柄尧刘慧记者高冰洁

  相关链接

  张大千小传

  张大千(1899~1983),出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张正权,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上世纪30年代,与北方大画家溥儒 (心畲)齐名,被称为中国画苑的“南张北溥”。徐悲鸿曾盛赞其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耗时三年临摹石窟壁画,并将敦煌艺术宝库传播到全世界。1949年后,张大千旅居国外,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1953年,张大千来到南美,为不使名画落到外国人手中,他低价把所藏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卖给国家文物局,使国宝回到了祖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