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李象益教授:“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09:01 扬子晚报

  如何才能更好地盘活科技场馆,使之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有力载体?9月25日,在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应用协会成立大会上,专程来宁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执委、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象益教授,就此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科技场馆切忌简单“克隆”

  “现在的科技场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延伸与发展。”李象益教授指出,在我国当前建设科技场馆的热潮中,出现了观摩、学习、交流与社会化的良好趋势。然而,在推进创新与深化教育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突出表现在,缺乏对科普场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研究;缺乏在学习、借鉴国外科技场馆创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消化吸收;建馆过程匆忙定案、决策和设计程序非科学化;展品设置简单“克隆”,造成主体雷同,创意低下;重视展品设置,忽视教育活动,对展示设置缺乏实用性研究,致使与运营管理严重脱节等。

  “科技场馆建设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李象益教授认为,世界科技馆发展的成功之路,在于不拘一格、各有千秋。像著名的德意志工业科学博物馆、法国巴黎“发现宫”、美国火星探测展等,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各国观众趋之若鹜。江苏的中华恐龙园被评为我国先进的科普基地,也是将欢乐要素、幻想美学、感性消费融为一体的科普场馆建设成功范例。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李象益教授说,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卫星发射成功,让一直崇尚实用主义教育的美国人深刻认识到,创新才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思路,这也正是现代化科技场馆建设的创新理念。早期的传授式教育,强调的是对知识的接受。所以,传统博物馆可以概括为6个字:收藏、研究、展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展示更加需要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应重视“过程教育”,把创新过程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分过程加以体现,如“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表达陈述”等。

  李象益教授举例说,法国拉维莱特的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小小建筑师”的项目,让孩子们自己戴上安全帽,亲身体验建筑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们在这里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所以这是一个过程教育,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将“请勿动手”换成“欢迎操作”

  科技场馆在展示教育形式上,应提倡扔掉“请勿动手”的牌子,换之以“欢迎操作”。李象益教授说,科技场馆的展示策划要有前瞻性,要捕捉社会热点,使展品贴近公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他认为在科技博物馆内,可以考虑设计一些表演台,通过表演使公众体验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在馆内还可以搞些由儿童动手做的活动。

  李象益教授介绍说,在法国的迪斯尼,就有让小孩子来制作中国走马灯的活动。在国外,许多科学博物馆不设讲解员,旨在营造让观众主动学习的开放式教育环境,让公众能够自由地、跳跃式地在科学园地里进行探索和实践。再有,展示手段要重视采用高新技术,如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仿真技术、影视技术等等,都可以运用到展示中,使科技场馆真正“活”起来。

  本报通讯员 樊忠卫

  本报记者 吴红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