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宜良: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09:46 云南日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宜良县围绕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这一主题,在粮食等传统种植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建立起6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宜良: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科技人员指导种植户育种。【本报记者徐 雁摄】

  

宜良: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农户收割脱粒忙。

  

宜良: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为新碾出的大米打包。

  金秋时节,素有“滇中粮仓”美誉的宜良县,鸭肥稻香。黄灿灿的稻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农民们已开镰收割早熟的稻谷等大春农作物。市场上,飘着阵阵清香的新米已陆续上市……丰收的喜悦写在农民们的脸上。

  以上场景是宜良县在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最集中的体现。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处处都要顾及,如何结合宜良实际抓住主要矛盾,宜良县在对县情的分析中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发展农村经济打牢基础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生产入手,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其他工作的开展。

  主抓粮食生产

  宜良无愧于“滇中粮仓”,年提供商品粮在5000万公斤以上,是国家商品粮主产区、全国烟叶收购先进县和五大养鸭县之一。粮食生产一直是该县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年以来,宜良县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各涉农部门把抓好农业生产作为中心工作,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县投入资金907万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科技措施,提高粮食传统品种水稻的生产水平,在计划、任务、措施、育秧、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水稻的备耕工作中,“早”字当先。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优质新品种云粳优5、10号,楚粳26、28号等特优稻,推进水稻种的优化,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大米品质。据县农业局副局长袁川介绍,今年的水稻生产中,在全县各级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早期蓄水不足、夏季干旱、冰雹洪灾、虫害严重等灾害,全县12.51万亩水稻喜获丰收。预计水稻平均单产672公斤,与去年相比持平略增。12.51万亩水稻中,特优稻米3.65万亩,中优稻6.65万亩,预计全县可生产大米6305万公斤。仅此一项,全县农民群众可增收2862万多元,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让农民不仅种得出好品种,还能有市场有销路。”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崔玉春介绍说,宜良县还在农户中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和“良种繁育”两项新举措。近年来,通过政府部门和各种农协会的牵线搭桥,一些私营企业与农户长年签订种植优质稻的合同,如南羊等一些乡镇的400亩优质稻全部签下了订单。另外,该县通过企业引进改良品质,依托省里科研部门,把省的繁育基地引入县里,全县进行良种繁育已达2000余亩,除保证全县籽种供应之外,每年还向县外省外提供50万至60万公斤的谷种。

  发展6大支柱产业

  在大力发展粮食等传统种植业的同时,宜良县还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在北古城、狗街、南羊、匡远等4个镇的河谷区建设优质米、优质烤烟、蔬菜、花卉、鸭子、林果等6大农村支柱产业。

  该县以南羊镇优质大米“滇优”牌商标注册成功为契机,在坝区和半山区河谷带建成10万亩以粳系品种为主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在加工、包装上作“文章”,提升“宜良大米”品牌。按照基本烟田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合理规划,择优布局,实施优质烟示范区项目,提高全县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巩固国家、省、市优质烟基地县的地位,建设优质烤烟基地;充分利用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盆花特色突出等优势,在城郊的昆石公路、宜九公路两侧、南盘江沿岸、万家凹、岩泉公园等片区建设花卉园艺走廊,建设花卉种植基地;以350万只无公害鸭产业化项目、李子园乳制品加工等项目为龙头,建设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完成1000万只无公害鸭产业化生产项目建设。目前,年出栏商品鸭1400万只,出栏生猪54.67万头,饲养奶牛1.27万头,产鲜奶3.81万吨,建设以鸭产业为主的畜养殖基地。

  该县还利用昆明市蔬菜、花卉等作物种植区东扩的机遇,以达隆、海达、川达等蔬菜加工企业为龙头,在种植条件较好的城郊坝区、山区、半山区建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一批从事蔬菜加工的龙头企业和产销大户;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板栗资源,扶持宜良县滇王食品有限公司扩大板栗精深加工规模,促进宜良板栗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扶持小马街永惠冬桃园种植规模,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名特优水果的发展。

  新农村新面貌

  南羊镇乐道村的农民张老汉依靠良种繁育所种植的几亩优质稻“台宜1号”,现已收割上市了,拿到市场上可卖到5元左右一公斤,高兴得合不拢嘴。张老汉说,多亏了政府这几年来不断提供新品种和积极开拓市场,才使农民不仅能种出好品种,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不仅如此,张老汉家还凭借近几年的收入积累,新建了宽敞明亮的住宅,这种现象在乐道村比比皆是。“这都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啊!”张老汉高兴地说。

  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集体积累,鼓起了农民腰包,新农村建设有了资金保障。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投资900多万元扶持村社建设,目前已建成入村道路5000余平方米,沼气池46口,安装村内路灯149盏,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公厕21个,另有汤池镇三营村的整村异地搬迁等多项建设正在实施。目前,一些试点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成,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今年,宜良县还将抓好24个试点示范村建设任务,力争试点村实现村内通硬化道路、通电、通人畜饮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电信;有整洁安全的人畜分居的住房,按布局要求有卫生室、有科普文化室,农民的教育、医疗及文化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等目标。持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农业生产向更深层次发展,使宜良新农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本报记者熊 明李竞立刘 云(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