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助人别忽视“心贫救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00:48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山西省城一好心老人王先生在回老家探亲时认识了一名贫困男孩,资助他念完技工学校,对他关怀备至,然而男孩沉迷网络游戏,学习不上进,向老人索要的钱多数投向了网吧,毕业后还偷走老人一部手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也不去上班。 (9月23日 《山西晚报》)

  受助贫困生不思感恩,反而恩将仇报,这对传统的救助思维是一个提醒,贫困生的 “心贫”和 “心理饥荒”状态,应该引起社会关注了。

  对家庭贫困者实施经济救助当然很有必要,可不要忘了,长期处在经济窘困中,这些贫困生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压抑、自卑状态。自尊受挫,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列入了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性群体,常态的、阳光性格形成缺失,与传统认知有了隔阂。躲避在自卑阴影里,不愿意公开贫困隐私;性情敏感,对于 “贫困”之类的字眼噤若寒蝉;具有交际矛盾症,想交往又缺乏经济能力,不交往又不敢大胆说不。特别是自身窘困和周边富余状况形成反差的时候,还易滋生自私冷酷、心理阴暗、幸灾乐祸、嫉妒报复等道德不良,缺乏社会归属感。

  心理健康专家指出,灾难过后的强烈惊吓和悲恸刺激会使人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美国全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灾难和突发事件心理研究部门负责人卡尔文·弗雷德里克指出:一旦他们意识到悲剧是真实的,随之而来的时刻将非常难挨。家庭贫困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经济和感情灾难。人们对这种贫困灾难造成的伤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遗憾的是,在多数经济捐助中,捐助人很少对被捐助人进行心灵沟通和平等温情的心结化解与 “心理输氧”。贫困生所在学校也没有心理救助,贫困生只能任由自己进行心理诊断和发展。贫困生心理发展边缘化、极端化和情绪化的状况得不到改变,社会归属感就难以被唤醒。曾经受到的伤害未能痊愈,又受到新环境的刺激,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出现各种不愉快现象。

  经济贫困可以有机会完成脱贫,心理脱贫却绝非朝夕功夫。由此,捐助项目不妨增加 “心贫救济”的内容。借助有关心理机构和公益心理热线,对“心贫”者进行心理跟踪,关注其心理发展,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出自卑阴影,张扬性格强势,度过心理敏感期。同时不妨改变单纯性经济支持方式,给贫困生更多自强的机 会 , 送 之 予“鱼”不如送之予“渔”。比如企业可以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个人捐赠可以为学生提供做义工的机会,使贫困者通过劳动获得经济自信心,收获精神果实,从而让贫困生摆脱心理穷困状态。

  许多贫困生具有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能吃苦,独立生活能力强,只要他们自己懂得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充分将自我资源和社会资源完成对接,完成人格的转换和升华,就可以避免走上不良的 “心理歧途”。

  刘克梅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