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汉34年收集147张工资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10:47 三湘都市报

  本报9月27日讯 有人收集古董,有人收集邮票……长沙市开福区东风二村社区的刘勤国老汉却爱好收集工资条,每逢工资有变化,

  他就会把它们保存下来,34年来他收集了147张工资条。刘勤国说,工资条虽小,但见证了工资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

  收集147张工资条

  一说起收集的工资条,刘勤国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他是6兄妹中的老大,为了赚钱养家,1972年10月,20岁的他就进了长沙金垅冷藏食品物流有限公司(原“长沙市冷冻加工厂”)当学徒,当时学徒每月可领29.5元的工资。为了精打细算地用钱,他开始收集工资条。

  “不同时期,工资条上的工资数、福利也不尽相同。”此后,刘勤国在收集工资条时特别留意那些能体现工资变化的工资条,先后共收集了400多张,他还把其中能体现变化的工资条整理在一起。期间他搬了5次家,不小心弄丢了一部分工资条,不过那些能体现工资变化的条子都还在,“30多年来,共有147张,我的工资变化在上面一目了然。”

  30余年15次加薪

  说话间,刘勤国转身进卧室,再出来时手上拿着几叠厚厚的工资条。这些工资条按年月排序,码得整整齐齐,不少已经泛黄。1973年10月是43.8元,1976年51元,1978年61元,1979年66元,1980年72元,1985年382元……工资条显示,30多年来,刘勤国的基本工资加了15次。

  指着1973年10月那张泛黄的工资条,刘勤国说,当时他刚好满一年学徒期转正,工资也从学徒期的29.5元/月调到43.8元/月。此后,随着工龄、福利的增多,他的工资数字也在不断变化。“最开始升一级工资只加5块钱,后来就多些喽,一级28元、32元、46元、50元……”刘勤国兴高采烈地说,在15次的加薪中,增幅最大的一次是1985年,月工资由1984年的72元调到382元,“这次是全国工资普调,我个人工资加了310块。”

  员工福利越来越好

  刘勤国说,工资条不仅体现了工资额的增加,还烙有时代的烙印。指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资条上10元/月的互助会费,他告诉记者,计划经济时代,居民收入不高,又没有额外收入,居民家里有喜、丧事需要大笔钱用时常拿不出钱。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当时很多单位向职工每月扣点钱,职工在手头紧时可以向互助会借用这笔钱周转。

  工资条上的2.3元/月的“粮价补差”也折射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刘勤国介绍,当时市民吃的粮食都是凭计划配给,在上世纪70年代,大米从9分9一斤涨到了1角2分一斤,针对粮价上涨,工资条上就多了这笔补贴。

  刘勤国的个人工资条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他只能享受“洗理费”等很少的福利,但从1989年10月开始,他就开始享受

医疗保险、劳动保险等福利了。“各项保险比过去好多了,从工资条上可以看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