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表现力十足的福州话 让人越读越有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9日02:10 东南快报

  众所周知,在古代,中原的先民曾不断向福州一带迁徙。可以说,福州人与中原人有着血缘关系,具有了中原人那种粗犷、豪放、诙谐和幽默的性格。

  福州人诙谐、幽默的性格,在乡亲们自己创造的“三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诸如俗语“和尚寺借篦梳”;谚语“赌钱输穷鬼”、“犬吠赖呆(肮脏)人”;歇后语“三花(丑角)做皇帝——没行(不会长久)”、“黄巷逐猪——两头走”。与地道的福州人交谈,时不时听到这些诙谐、幽默的话语,许多人都不禁为之捧腹。

  福州话的表现力很强,还体现在民间故事、闽剧、评话、伬唱等民间文学艺术,它们把福州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用福州话写成的长篇传奇小说《闽都别记》、传统闽剧《紫玉钗》、评话《瑞云哀史》、伬唱《金龟母出路》等。

  在评话《春兰姐祭奠》中,有这么一段唱词,听了令人动情,催人泪下——

  “可怜受怪(与可怜同义)春兰大姐,骹腹头(膝盖)做路哪是(语气)趁黎(艰难地行进)。一路中加流和理琏(连爬带滚)到公子面前。公子你有话就得讲,午时三刻就到面前。当真午三刻时辰到,欲讲半句也艰难。今天公子头掉落地,会误三等五等人。一误双亲罢和奶(父母),龙姓香烟没人继承,二误大哥安成凤,千里送信没功劳,三误千金侬的小姐,伊年少青春倚靠谁人?四误……”

  这就是福州话,就是福州人通过自己的文艺作品,表达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的福州人都来捍卫自己的乡音、母语,让我们这座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不因为失去乡音、母语而逊色。

  (因版面有限,不能全文刊登,完整的文章可见方老即将付梓出版的《名城的记忆》)

综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