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连接都市 汉中成中枢孕育大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05:36 三秦都市报

  西汉高速开通之 历史

  汉文化的称谓来自于汉中

  汉中市文化文物局局长王铎向记者介绍汉中时称:汉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远在80 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期,人类就开始在以汉中为中心的汉水中上游地区生息繁衍,创造了比蓝田猿人更早的旧石器文化。此后,以汉江为载体的水路交通和以栈道为标志的陆路交通的发展,使汉中承担起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和融合点;进入春秋战国后期,汉中又成为南北政治、文化的交锋、对接、相互融和的发生地。

  而且,汉中是汉文化“汉”字称谓的发源地。刘邦因汉中而封汉王,因汉王而得天下,故仍用“汉”字给他的新王朝冠名为“汉朝”。此后,中国文字、语言、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都逐渐开始以“汉”字冠名,汉代、汉人、汉字、汉语、汉族、汉文化等等,无一不以“汉”字称谓。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把汉中比做中国人的老家:“我是汉族,我讲汉语,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又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方不来,那我就非常遗憾了!”

  “数风流人物”汉中留史迹

  汉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曾数度辉煌,众多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史迹。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在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举雄才、出奇兵,建立了汉王朝;西汉走向世界第一人张骞,从汉中奔向长安,开拓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汉初三杰张良功成身退于汉中紫柏山,韩信被封坛拜将于汉江之滨,萧何也在汉中留下了许多不朽故事;造纸术发明人蔡伦在汉中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在汉中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而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刘备、张鲁、班超、张飞、魏延等历史名人相继在汉中称王封侯,曹操、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还在此留下了壮丽诗篇。

  “封闭性文化”喜遇“大门打开”

  然而,汉中文化在具有开拓性和多样性、人本性和享乐性、厚道和奉献精神的同时,却有着保守性和封闭性。自隋唐以后,在中华文明的重心已向东南转移的过程中,汉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缘优势,栈道和汉江在大流通、大交流、大融合中的地位边缘化,显得苍白乏力。反之,北屏秦岭,南隔巴山的封闭劣势却日见突出,汉中盆地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产品交换受到了限制。再加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地处偏僻、四面环山的地理条件却成为汉中的先民们以小生产方式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一块好地方。

  正因为这种安宁和富庶,又造就了汉中人悠然自得的心态,满足于身边的利益实现,陶醉于眼前的生存状态,这种典型的小农意识对汉中人文化的形成影响至大至深:对外部世界缺乏强烈的探求意识;对获取幸福和财富的途径和手段没有新的探索和拓进……这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使得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西汉高速开通后,汉中必将借助其“大门打开”后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效应,将各方文化贯通,把自己从保守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农耕文明时期的小生产意识中脱变、升华出来,营造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思想氛围和文化精神,重振汉中的往日雄风!

  汉中历史上的“中国第一”

  中国古代第一条翻越秦岭的蜀道——褒斜道;世界第一条人工开凿的穿山通车隧道——汉中石门隧道;我国第一个早期摩崖群体——石门汉代摩崖;“天下第一驿”——汉中褒城驿;世界最早的机器人——诸葛亮在汉中研制的木牛流马;“衮雪”石刻——曹操留存人间的惟一手迹;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中城固人张骞;第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汉中褒姒;我国第一部用汉中地名命名的电影——《定军山》;中国最北缘的柑橘分布区——汉中城固;亚洲面积最大的白皮松之地——西乡午子山;汉中佛坪首次发现的“世界宠儿”——棕色大熊猫;从汉中飞出的中国空中大力神——运八飞机;中国“黑匣子”诞生地——汉中石门水库大坝;全国拱坝之首——汉中石门水库大坝;稀世奇树——汉中勉县武侯祠无刺皂角树;稀世奇花——旱莲。

  西汉高速开通之 影响

  “西汉高速公路开通不仅是汉中人民翘首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也是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件盛事,更是关中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一件喜事。”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教授梁中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蜀道大开通,孕育着大突破!

  蜀道变通途汉中将免遭“边缘化”

  汉中地处川陕甘鄂的边缘地带,是中国南北两大经济文化板块的接合部,是中国西部与中东部的边缘过渡地带。据介绍,关中、汉中、四川盆地,在秦汉、隋唐时期,中华的脊梁就在这一带,蜀道成为“南丝绸之路”、“北丝绸之路”的连接线,也是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基地。

  然而,宋朝开始中华文明的重心向东南转移,蜀道随之衰落,导致两大经济圈分裂,四川融入江南,与陕西的联系不再密切,大西北、大西南经济圈也随之分裂。而西汉高速的开通,打破了汉中被边缘化的危险,重新将汉中纳入了关中与川渝、江汉与关陇经济网络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

  西汉高速的开通后,汉中处在西安3小时经济圈之内,汉中被纳入大关中城市群,以弥补关中发展的用水问题和生态危机;强化了成渝经济区对汉中的辐射;西汉高速与十天高速在汉中重叠交汇,加强了汉中与武汉等中部经济区的联系,有利于汉中加强与大西北经济区(甘肃)的联系。

  连接陕甘成渝都市圈汉中将复兴

  纵览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千里蜀道连接起以西安为起点的“北丝绸之路”和以成都为起点的“南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西部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国的西部造就了世界文明史上的辉煌。今天,西汉高速的即将开通,十天高速和兰渝铁路等蜀道交通大动脉的规划和建设,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即将到来。同时也预示着汉中大突破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

  如今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重庆、成都、西安三大核心城市,构成了西部崛起的“金三角”。而汉中位于三大都市群构成的“金三角”的腹地,西汉高速的开通,缩短了汉中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打破了汉中的闭塞和宁静,让汉中人能够比较快捷的走出山门;使汉中更有条件接受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有条件成为关中与四川两大城市带之间的桥头堡、二传手和经济枢纽,共同打造蜀道沿线城市;还将会成为西安、兰州、成都、重庆四大都市圈之间的“绿心”,其生态效益、生态价值和绿色产业的品牌和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汉中的崛起有助于挺起西部的脊梁,有利于秦巴生态屏障的建设,有利于中国西部文化的复兴。

  汉中土特产 个个惹人眼

  西洋参:汉中为西洋参的中心产区,现为全国三大西洋参栽培基地之一,留坝西洋参可以与美国花旗参相媲美。

  贡橘:城固自古出“贡橘”,有“橘乡”美称。

  秦巴雾毫:因产于雌鸡岭,故原名雌鸡岭茶,曾作贡品,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嫩香浓郁,汤色微黄,回味甜厚,享誉川陕,可清心明目,化脂减肥,降压抑癌。

  洋县香米:产于马畅、湑水、戚氏、城关一带,自生长至收割,从收贮保藏至加工成米,无不散发香气,但异地栽种则其香消失。种植始于西汉,历代作为贡品。

  洋县黑米:以黑稻碾成的米,外皮纯黑,煮粥呈深棕带紫,煮饭则深棕带黑。西汉时,张骞在湑水河畔发现,栽培历史已有2000余年,自汉以来,历代列为贡谷。

  西乡松花蛋:创始于清末,当时该地禽蛋旺盛,无法贮存,遂先后建立多家作坊加工皮蛋,以芝兰轩制品最佳。

  略阳乌鸡:主产于东部山区黑河流域的黑河坝等,及勉县张家山、方家坝等地,宁强、城固、洋县等地亦有少量,因周身黑色,故名。其肉嫩味鲜,除食用外,骨、内脏均可入药。

  汉中棕箱:以杉木、松木等优质木材做衬里,外用精选棕片包裹,最外层用头发丝或染色棕丝编织而成。

  陕南挑花绣:又称十字绣花或絮花。分挑花、露花与架花3种针法。三者均按平布纹路刺绣,并同以毛蓝及棉白本色为主,色调清秀明快,图样古朴典雅,于明代即已广泛流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