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院士终身制被指阻碍科学发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04:23 国际在线

   退休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任何一项制度的确立都有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能因其有缺陷就全盘否定这项制度。中国的院士制度在促进我国科技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因为极个别的现象而否定整体。”中国工程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院士对记者说。

  “但必须要改革,绝不应该把院士与待遇、相应的资源和诸多好处联系起来。”这位院士说。

  但如何改革?退休制是否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两院院士潘家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曾给院士制度提了5点建议,其中之一便是院士正常退休。

  潘家铮认为,院士的称号是终身的,但其工作职务不是终身的,一样要实行退休制。“在所在单位,院士到了一定年龄,应从行政、技术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由年轻人接替。院士可以担任一些学术性、不占编制的职务,如学术委员、技术委员、顾问、咨询等,以利他们继续发挥学术领军作用。”

  熊丙奇也表示,老科学家、老院士曾经做出过很多科研成果,但不能违背科学研究的规律,认为他们到了六七十岁都还具备十分活跃的思维,还能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这只能是个别情况。”

  他表示,应该坚持退休制这个基本的制度,对于退休高级科技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用多种渠道来发挥这个知识资源的作用。

  熊丙奇认为,科技界对头衔的推崇已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出现,年轻人相对于院士等功成名就的科技界前辈,机会往往稀缺。一些处于科学研究最活跃、也最需要支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由于没有名气和头衔,往往无法得到支持。等有了头衔,做不出多大成果了,却很容易获得各种基金、经费,“这不利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发展”。

  顾海兵也建议将院士荣誉与职业生涯分开。他认为,荣誉可以是终身的,但院士的职业生涯应遵循科研能力与年龄变化的客观规律,并应在退休年龄上作出限制性规定。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也曾在某个论坛上表示,“尽管院士退休制度有很大阻力,但这个制度是应该要建立的。”

  除科技界外,民间也有不少关于建立院士退休制的声音。有网友认为,不退休的院士制度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用人制度,人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规律的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演化。“该退休就退休,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海外院士制度

  对于院士终身制问题,有人认为,在国外也有终身的席位,如美国就有终身教职等,这也意味着国外也有不用退休的制度。

  但有研究者发现,美国等实行的终身教职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因为一方面这些国家不但有终身教授、终身副教授,还有终身助理教授等职位。另一方面,事实上终身教职仍然只是合同制,意味着合同期限长而已,但最长也到退休年龄为止。所以终身教职并不是永不退休的终身制。

  研究者还发现,获得终身教职头衔的教师,不但要按规定年龄退休,而且还有可能在退休前被解聘走人。

  方舟子认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确实是终身荣誉,但那仅仅是一种学术荣誉而已,其他物质利益和特权几乎没有,唯一的特权是可以推荐论文到《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在一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上表示,国外的院士受尊重,但没有特权。他们既不能左右经费的分配,也不能有制定重大方向、控制学科发展、永不退休的特权。

  据了解,在内地的香港院士也没有任何特权。在香港的某些高校,院士除了有一个专门停车位外,其他方面跟普通教职员工并无二致,他们来大陆参加院士大会,差旅费还得自掏腰包。

  顾海兵等人在对比研究了多个国家的院士制度后发现,除俄罗斯外,美、英、日、德、法等国的科学学会的会员(身份大致等同我国的院士)确实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会员身份是对他们科研工作的承认,同时学会也为会员的科研活动和交流提供一些便利。“对比之下,我国是给予院士行政化色彩、权威化色彩最重的。”

  他发现,美、英、德、法的科学学会对会员的管理有以下特点:一是会员没有工资,只有补贴。如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就没有工资,会员权利仅仅是获得学会刊物及享受学会提供读图书、参考文献、手稿方面的方便。二是会员必须交会费,或向学会贡献一部分资金。

  顾海兵等人还发现,院士也不是这些国家唯一的最高学术称号,而仅仅是最高学术称号之一。如美国的一些研究所、学会的会员,同样拥有顶尖的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有些学会会员的资格,不比院士的头衔逊色。(中国青年报 邓靖 叶铁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