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女大学生志愿者当选村支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06:5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对于25岁的谭建英来说,今年9月25日,是她人生的一个分水岭。经过竞职演讲公推差额直选,这位来自资阳、在金堂服务一年多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被金堂县福兴镇三福村党员选为村支书。在金堂,和她身份一样的大学生被选举为村支书的还有3人。

  金堂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袁西高认为,大学生志愿者当选村支书,解决了农村发展的人才制约,也彻底打开了党政领导干部“自下而上”的瓶颈。“不仅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成功,也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知识上的支撑。”

  参选 想从配角变主角

  9月25日上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经历了有生以来心里的最大变化”———这位“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一名普通党员成为5000人大村的金堂县福兴镇三福村村支部书记,这是成都市首位通过竞选当选为村支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

  谭建英是资阳人,去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来到金堂。回顾参选缘由,谭建英说,和多数大学生志愿者一样,来到金堂后,她被任命为村长助理,没有实权,很多想法不能实现。“这次参选的目的就是当一把手,从配角变为主角,好实现自己的想法。”

  成为候选人的资格有三种:个人报名,组织推荐,群众推荐。谭建英选择了个人报名。“组织推荐,群众不一定买账。当时群众都不认识我,群众推荐就更不可能。”8月12日,谭建英报名参加村支书选举。“她很泼辣,工作一直不错,镇里也希望她能抓住机会。”福兴镇党委副书记刘际昌说。一同参加选举的还有30多岁的杨德章,他在邻村当老师,被群众推荐为候选人。

  竞选 进村公开宣传自己

  对于成功当选的原因,谭建英归结于提前宣传和老支书的支持。

  谭建英说,得知要去三福村参加选举时,距离开选不到一个月,时间非常紧。此前虽在镇经发办挂职,也常去三福村,但除老支书外,认不到几个党员和群众。“所以我就想到宣传自己。”谭建英说,选举前,她经常到三福村了解村民的需要,并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和宣传自己的想法。

  “开始时,有人说认都认不到你,凭什么选你。”谭建英表示。不过,她赢得了老支书唐华安的支持。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唐华安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对农村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有着切身体会。

  唐华安挨家挨户上门解释:自己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希望年轻人接班,但仍会参加村支部委员选举,在村党组织中继续工作。村民也觉得谭建英是外地人,村里没有亲戚利益、家族利益,做事可能会更公正。但大家没有松口,只是答应:“到时看她怎么说。”

  当选 赢得绝对多数选票

  竞职演讲公推差额直选时,谭建英站在三福村300多位党员和群众代表面前发表竞职演说。从村经济特点、地理位置和今后的重点建设,谭建英一一清晰罗列。而杨德章说了不到两句话就结束了。唐华安现在还记得那句话:“他说如果当选,就把这个干好。尽管都知道他腼腆,但大家就不知道他的想法。”唐华安坦言,此前,他觉得两人半斤八两。演讲过后,心里的天平倾向了谭建英。

  57岁的李国田有37年党龄,在镇上做生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来参加选举。李国田告诉记者,谭建英话一出口就提出了在任期内争取解决的一揽子工程。“结果如何要看以后。但她的精神感动了我,我觉得她比较实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说明她认真调查研究了。”于是李国田投出了宝贵的一票。

  选举结果出人意料。原本镇上认为谭建英即使当选也就是微弱多数,但谭建英赢得了46张票中的42张。刘际昌认为,大家把票投给谭建英,说明村民对迫切发展和知识的渴望。

  选情 没有任何长官意志

  “以前村支书选举中有长官意志。”谈起此次大规模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选村支书和村主任,金堂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袁西高一再表示,这一次组织没有起任何作用。

  袁西高介绍,大学生竞选村党组织书记初衷在于畅通“一村一名大学生”出口。“2005年至今,金堂县共选拔122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其中流出36名,流出率近30%,其中属于服务期满自谋职业的仅有3人。”考虑到农村发展对人才的渴求,金堂县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并确定通过选举成为村(社区)主任或支部书记的,直接聘为政府雇员。

  根据安排,原本金堂准备5个名额,后来扩大到10个。“报名的大学生太多了。”目前谭建英、钟卓、苏中君、张丽娜分别当选为福兴镇三福村、土桥镇永兴社区、平桥乡大禹村、福兴镇清河村党组织书记。

  该县人事局副局长张云丽说,4位“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成功当选,完全是党员自发选举,没有任何组织意图和长官意志。

   面对面

  村里不上台阶 肯定不会走

  对话人:福兴镇三福村新任村支书谭建英

  记者:有人说,你选举的成功,实际上是老支书的成功。

  谭建英:肯定有看老书记面子的。但如果说大家都是,也不可能,毕竟他在现场同样表扬了另一名竞选者。不过,这样压力就更大,因为不能对不起老书记的信任,更不能对不起村民的信任。

  但我更认为,这次成功当选是老百姓对我们“竞选班子”的认同,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依靠班子成员,依靠群众支持,才能真正做到齐心协力,向前推动工作。否则即使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科学和民主。

  记者: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如果做不好怎么办?

  谭建英:首先要做好班子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其次要做好规划,根据经济优势,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发展,最大限度扬长避短,增加农民收入。

  至于做不好(笑),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记者:作为首位“一村一名大学生”当选村支书,会有一些光环,如果组织想抽调你,你会如何选择?

  谭建英:这个要权衡,但如果村里的发展还没有上一个台阶,肯定不会走。毕竟竞职演讲就是对大家的承诺。

  打开了领导干部从基层产生的途径

  对话人:金堂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袁西高

  记者:为什么要让大学生参加村干部选举?

  袁西高:这是农村现实的必然选择,现在的农村发展处于人才真空。换届选举前,金堂县230个村(社区)中,有村干部1122人,平均年龄在46.7岁,初中文化程度占46.7%,无论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记者:凭一个大学生一己之力就能改变农村的现状?

  袁西高:不是一己之力。我们还准备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村支部委员和村主任、副主任的选举,可能3~6年就会有相当多的村班子成员全部是大学生。那时,农村的发展就会有人才支撑,才会真正有希望,农村也才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记者:你认为大学生当选“村官”主要有哪些好处?

  袁西高:它改变了过去大学生“村官”出口狭窄的问题。不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村民,都认为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过去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大学生是配角,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在成为主角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尝试更多可能。

  大学生村官也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解决了现有村干部队伍“三偏”现象(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这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提供了知识上的支撑和发展的空间。

  记者:你不怕效果适得其反,大学生在农村一事无成?

  袁西高:错了改过来就是,试验本身就允许犯错误。从干部队伍建设来说,现在政府选拔

公务员和党政领导干部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经验。大学生担任村干部,村干部再担任公务员,然后由基层公务员提拔为党政领导干部,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人才制约问题,还彻底打开了领导干部从基层产生的途径,应该是组织、人事部门今后探索的方向。

  本报记者 周前进 王天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