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在勤工俭学中走向坚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01:35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据报道,每年秋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百万拾棉花的学生都会成为家长关注的话题,最近两周,有记者从许多学生和家长打来的热线中发现,城里的孩子并不适应这项劳动实践,拾棉花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成了一项“痛苦”的任务,从而出现了各种怪现象:家长帮孩子完成任务、学生施“苦肉计”开病假条等。

  就算拾棉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体验,可作为一种高强度的意志磨炼、出类拔萃的人格锻造,对当今的孩子而言,应是非常难得的一项实践活动。它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甚至可以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可谓利莫大焉。

  事实上,像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活动,已经在孩子身体状况出现整体下降等情况下,做好了充分的安全工作,让体质弱的孩子干轻活,或是打打下手。而不是不顾实际,一味蛮干、硬干。对这样的勤工俭学,家长、学生应该积极响应才对。可这种勤工俭学还是因为“活儿太苦”受到了质疑。这就不难得出结论,不是勤工俭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孩子的发展思维仍停留在 “少爷状态”。娇惯思维仍试图在严峻的教育模式中得到一种宽容和侥幸。家长对属于学生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包办过多、用心过多、插手过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教育观念的进化中,吃苦理论、精神成人已经得到社会性赏识。可是,赏识归赏识,真正落实到自我行动的时候,家长、学生更多仍然崇尚纸上谈兵,拒绝执行。家长娇惯和孩子精神娇弱的合谋,将很多美好的教育理想扼杀在萌芽状态。“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已经敲响了警钟,但很多家长和学生就是不醒悟。

  吃苦能力、娇弱性情的对垒从来就是一场战斗。很多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优秀的,但在“穷尽自我斗争精神”这方面,却不够优秀,形成胆怯型人格,萎缩型性情,不愿、不能搏击挫折和风雨。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勤工俭学式的强化和教导,通过这种“人格锤炼”达到精神飞跃。

  面对艰难生活的磨炼,时代青年段军鹏、洪战辉等坚强地挺过来了。他们歪歪斜斜的跋涉足印见证了曾经付出的辛酸与拼搏,敢于在卖菜、批发小商品之类的卑微行为中张扬不被压倒、不愿屈服的坚强个性,让抗争、斗争精神在世俗夹缝中自信挺拔,喷薄而出,难能可贵。他们战胜了苦难,赢得了人格辉煌,更得到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战胜困难的勇气、经验、智慧和精神。这种精神课本上没有,市场上买不到,只有靠双手在苦难砂砾中汰选。谁肯于斗争,谁肯于跋涉,谁就能得到这种财富。这应是当今学生应有的精神本色和斗争秉性。

  摒弃好逸恶劳的心理,张扬敢作敢为的青春秉性;摒弃软弱无力的青春病态,张扬跌打滚爬的耐挫能力,让青春在勤工俭学式的吃苦磨砺中,告别弱化,走向强壮!走向坚强!

  雷泓霈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