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用长征精神建设新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05:35 三秦都市报

  吴起县是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近几年来,吴起县委、县政府大力发扬长征精神,使吴起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使该县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在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后,该县财政列支1亿元,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城乡互动兴农村、转移农民富农民”的思路,制定出了符合县情的“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城镇型、城郊公寓型”四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把长征精神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角落,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吴起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长征精神支撑吴起大地谱新篇闯新路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靠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该县南北长93.4公里,东西宽79.89公里,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8乡,16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万人。该县不但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1.5亿吨,而且土地广阔,人均占有土地面积 48亩,为林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吴起,这片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从此纳入世界的视野。作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这片土地上积淀了宝贵而又丰富的精神资源,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牌、“切尾巴”战役遗址等,是我们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七十多年来,得益于长征精神的滋养和鼓舞,吴起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尤其是近几年来,吴起人民在吴起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扬长征精神,不断探索新思路、谋划新篇章,推动吴起经济和社会事业各个方面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吴起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长征精神催生百里山川穿绿装换新颜

  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的一项关乎生态环境的巨大工程。吴起县土地面积大,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目之所及尽是黄土不见绿色。退耕还林,就是要让这些黄土高原上的山山峁峁都披上绿装,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吴起,其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了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了使荒山秃岭披上绿装,该县充分发扬长征精神,使退耕还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从1998年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吴起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战略,为提高造林绿化的效果,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新思路,把能够快速荫蔽地面、防止水土流失的草灌作为重点,大面积营造沙棘-小叶杨(杏、桃、榆)等混交林。种植大棚蔬菜,政府出资从外地请来了技术员,给农民解疑释惑;地膜种草、温棚种草蔚然成风,结果是产草期提前,出草量和存栏羊子大增。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37.19万亩,其中经国家确认合格面积165.07万亩,可享受兑现补助折合人民币13亿元,人均1万余元;林草覆盖率已由过去的19.2%提高到6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过去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0.54万吨,成为全国150多个退耕还林县(市、区)退得最早,还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为了建设人在绿中,村在林中的生态建设目标,为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好环境,通过兴修农田,解决农民吃粮问题,减少农民来解决“人口”问题;通过封山禁牧,舍饲养羊,解决“牲口”问题;通过发展新型能源,解决“灶口”问题。县上先后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新修基本农田17.6万亩,建淤地坝75座,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达到29.3万亩,人均2.6亩,农田基建连续4年荣获“全省水利振兴杯”。打井建窖6556眼(口),新建沼气池10794座,推广使用节柴灶8950口。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大车目标,农电入户率达98%,电话入村率42.7%,手机覆盖率85%。

  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不断从传统农业中解放了出来,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变为工人;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变为市民,加快了城镇化、产业化、非农化进程。几年来,城镇人口由原来不足4万人,猛增到现在的7万多人,其中县城净增2.1万人,目前已达5.1万人。

  吴起县退耕还林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该县又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巧打生态牌,精心编织新农村建设生态网,初步形成了“显山、露水、透绿、灵秀”的生态文明最佳人居县。

  吴起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长征精神助推吴起步入新历程新高度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出台后,吴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开展调研,反复研究讨论,科学制定出台了《吴起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试行)》,及时将全县工作重心和资金投入重心转移到农村。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长征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吴起县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找准载体,彰显特色

  新型民居工程建设深得民心

  吴起县把新型民居工程建设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建设中严格遵循“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和“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等紧密地结合起来,修订编制了《吴起县农村村庄建设总体布点规划》。即:从2006年至2007年,为试点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各类规划和完善出台政策,并完成20个试点村建设任务;从2008年至2012年,为整体推进阶段,按照先公路沿线和川道村组,梯次向山地村组推进,以新型民居工程和基础设施为重点,每年保持完成15个村的建设任务;从2012年至2015年为巩固提高成效阶段。

  为了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该县分别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总指挥的新型民居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专职工作组,具体负责新型民居工程建设的指导、协调、督查工作。全县形成了一个党政正职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县财政列支1亿元予以资金保障。在建设中,按照“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和城郊公寓型”四种建设模式和“北房南窑”的建筑风格,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近、就路” 的原则,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建设模式配套不同资金。对新村建设按照“1+2”的模式进行补助,即:在规划内新建的村,每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2000元;对旧村改造按照“5+1+5”的模式进行补助,即:在规划内的改造的旧村,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间)窑(房)补助500元。同时,县上对达到施工要求的农户奖励3000—5000元,调动农户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该县新型民居建设共涉及37个村 135个村民小组3591户16132人,其中新村建设有30个村1184户5417人,旧村改造有35 个村2407户10175人。新型民居工程的实施,不但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赞同,而且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二)产业带动打开新农村

  建设的新天地

  为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吴起县把开发农民致富产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依托现有沙棘林188万亩,成林125万亩;人工牧草127万亩,保留面积96万亩;山杏、山桃等经济林果100万亩,挂果35万亩;舍饲羊子饲养量40.3万只,存栏22.3万只的资源优势,以富民为目标,着力推进现代农业。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开发,积极引导支持群众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广开农村外部的增收渠道,以农产品加工优化产业结构。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各乡镇的真抓实干下,全县群众分别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涌现出了吴起镇马湾村沙棘示范园,周湾镇小口则村,长城乡双湾涧村的养殖业和棚栽业,户均养羊在20只以上,每户一座大棚菜,长官庙乡黄岔村集中建起了310亩红提葡萄园,人均1亩,白豹镇新庄科村品种繁多的大棚蔬菜水果,使这些昔日不被看好的“山货”、“土圪垯”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蛋蛋”和“钱串串”,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三)农民教育成为

  新农村建设的“助跑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吴起县为提高农民素质,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县农函大教学点和12个乡镇农民教育中心为纽带,各专业协会和164个行政村农民培训学校为依托,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农民教育网络,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今年以来该县各级农民教育机构已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使大量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有了一技之长,全面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为了使农民教育真正成为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跑器”。该县还成立了农民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阵地和服务网络,在农业、林业、畜牧等职能单位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到乡镇农村的农民教学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农民培训教育,根据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村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培训,还以协会的形式产生带动效应,促进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16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科普小组,成立农技协会71个,拥有会员2030名,设立乡镇农函大辅导站6个,科普服务中心12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40个,受教育的农民已达80%,全县招收农函大学员1188名,结业1058名,已有108名农民拿到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职称,成了建设新农村的排头兵。

  (四)让长征精神在吴起

  扎根、开花、结果

  吴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那么,如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记者采访了吴起县委书记冯振东和县长王彦龙。

  县委书记冯振东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造福一方百姓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仍然需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动力。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狠抓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发展产业,促进增收;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县长王彦龙说:“吴起县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我们要让长征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长征精神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动力,在长征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我们一定会把新农村建设搞得更好。”

  本报记者 董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