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钟大喇叭 一个人的乡村广播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10:35 云南日报

  38年来,听老钟播音已经成了镇上居民的一种习惯

  

钟大喇叭一个人的乡村广播台

  除了播音,老钟还很喜欢收藏一些古董。编者按:

  一个人的广播站、一个人的流动电影院,这在今天电视、网络高度普及的城市里是不可想象的,而正是这“一个人”,成了我们云南边远山乡的特有景观:没有了这一个人每天的广播,村民就过不安稳;没有这一个人肩扛电影机的走村串寨,村民们就不习惯。

  今天,我们推出这两个“一个人”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党的十七大召开,当地人会更需要这样的“一个人”。

  在巧家县蒙姑古镇,提起一位外号叫“钟大喇叭”的人,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的。“钟大喇叭”其实名叫钟发坤,是蒙姑乡人民政府的退休广播员。38年来,蒙姑古镇的大喇叭里每天都会响起他洪亮的大嗓门,各种时事要闻、政策解读、涉农通知,总是能够通过他用当地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及时而又生动形象地传播开来。只有他才摆弄得了的古董

  最近,记者结识了钟发坤老人。临近中午,蒙姑古镇上赶街的人越来越多。大喇叭里传出了一个乡亲们十分亲切熟悉的男声:“好消息!好消息!中央关心农民群众的又一项新举措!请大家注意了!请蒙姑乡各位粮农带上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到信用社填写《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领取《惠农一折通》,就可以兑现种粮补贴了!”播音员操的是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在通知时间时,还特意把日期换算成了农历的几月初几。通知结束后,喇叭里又播放起了热热闹闹的音乐小调,给熙熙攘攘的集市更增添了几分欢乐。

  “钟大喇叭”名副其实。老钟退而不休的广播生涯要追溯到1969年,据他自己回忆,当时为配合宣传工作的需要,全县许多乡镇都有了大喇叭广播。蒙姑乡当时一共在户外挂起了28个大喇叭,还有进入农户家里的280个小喇叭。这些喇叭的质量非常好,38年后,大部分都还在用。最让老钟骄傲的是广播室里的那一整套全电子管的广播设备,在记者看来,这样一套早已陈旧无比的笨重机器居然还能用于正常播音,简直就是个奇迹。而在老钟的眼里,这套设备却像是他朝夕相处多年的老朋友,他至今每天都还在正常使用并精心维护着。38年前,为了把这套设备运回来,老钟第一次去了省城昆明。据老钟考证,这套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60年制造的广播设备也许是全国广电系统至今仍在正常工作的最老的设备。听钟大喇叭是乡亲们的习惯

  “个个瓷瓶紧,条条线路通,棵棵杆子正,个个喇叭响。”老钟对怎样维护大喇叭广播的正常使用颇有心得,在老钟的精心维护下,蒙姑乡的大喇叭广播发挥了独特的宣传作用。计划生育、土地法、种粮直补等直接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解读是老钟在大喇叭里谈得最多的东西,这些内容也最受乡亲们欢迎。有时候,喇叭里没听清楚的,大伙儿还要专门跑到家里来问个明白。

  老钟的播音生涯里最难忘的事要数那年国家宣布减免生猪税了,有的村民已经把要交的半边猪肉抬到了食品组的磅秤上,这时突然听见老钟在大喇叭里的宣传,说今后不用再交半边猪肉了。大家激动地抬着猪肉满村游行庆祝。“这几年大喇叭里尽是喜事儿,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减免农业税,都是给咱农民办的大好事!”经历了共和国几十年的风云变幻,老钟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慨。

  2002年9月,老钟正式退休了,响了33年的大喇叭声音突然间沉寂下来,除了老钟,谁也摆弄不了这套古董式的广播设备。没有了大喇叭声,老钟不习惯,比他更不习惯的是蒙姑乡的乡亲们。尤其镇上的许多人,从小到大都是听着准点开播的大喇叭声起床、上学,直到自己的孩子也听着大喇叭声起床、上学。不少听众纷纷找到老钟,“没有了大喇叭声,我们心里不踏实!”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也出面动员,不久,老钟就又回到自己岗位上,继续自己精彩快乐的广播人生。

  李昌莉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